周子翔 周亮 余蓉暉
摘? 要: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是檢驗實際教學水準的重要手段,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本研究基于CNKI資料庫,通過文獻資料與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相關研究文獻展開調查分析。研究結論一方面從現狀角度總結了我國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存在問題及改進難點;另一方面從評價體系的構建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fā),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大學公體? 教學? 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a)-0196-02
1? 研究背景
大學是國家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機構。其教學課程之一的公共體育是每一名學生都必需修學的項目,也是保證大學生身體強健,普及體育運動中基本知識與技巧的重要手段。而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質量評價作為驗證實際教學水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決定整個高等教育實踐成敗的關鍵。因此,在規(guī)范與科學的視角下對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進行研究與綜述,將有助于在課程改革層面上推進全面發(fā)展型人才的培養(yǎng)。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文獻資料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將中國知網作為主要資料獲取平臺,搜索時間為2019年4月3日。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檢索關鍵詞,對主題進行篩選并去除與研究主題無關的內容后共得到37篇文獻。對這些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抽取,并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發(fā)現針對我國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現狀”“對策”“影響因素”“評價體系”等領域的研究,并進一步對相關文獻從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存在問題及改進難點等方面進行整理分析。
3? 我國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現狀分析
3.1 我國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發(fā)展趨勢
3.1.1 評價體系的理論建設逐步完善
公共體育教學的擴展導致評價體系的擴大,以往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檢查和評定難以適用于當今強調終身體育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學校社區(qū)家庭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促使了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從單一的教師教學評價轉移至整體的綜合教學質量評價。在由此構筑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參與評價的對象將不局限于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體育教師與學生),也同時包括了更多的內部參與者(教職員與學校領導層)與外部參與者(家長與社區(qū));評價指標的重心也由身體運動能力量化數值方面的終結性評價轉移到了體育意識與能力的綜合性評價[1]。以李靜于2017年針對重慶郵電大學提出的公共體育教學評教指標體系構建理論為例,其研究根據文獻檢索、問卷調查、教師訪談與專家意見等手段,構建了包括教學硬件設施與教師情感投入等內容的47個評價指標,并對指標進行層級與權重的劃分,使管理者更有針對性的實施公共體育課的“學評教”[2]。而從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的整體熱度來看,發(fā)表論文的數量也逐年呈現增長趨勢(見圖1)。
3.1.2 評價方式多樣化
伴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普及與電子設備的發(fā)展,教育領域也邁入了信息化時代,許多學校在課程改革中也針對體育教學引入了尖端設備。這些新設備的布置在提供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沖擊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方式。譬如體質測試儀與小型心率計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有效地填補了以往人力難以觸及的診斷性與形成性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在相關的實證調研中,王玉等人基于生理指標監(jiān)控的大學體育教學質量評價干預研究通過對35個班級共1050位學生持續(xù)兩年的教學實驗表明了其結論——在便攜式設備廣泛流行的當下,采用機器統(tǒng)計學習方法評價生理指標干預體育教學過程,能夠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結果的判定準確度[3]。
3.2 我國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普遍存在的問題與改進難點
3.2.1 缺少對不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在性質上與傳統(tǒng)理論課堂中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存在一定差異。因為相比傳統(tǒng)理論課堂,大學公共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并不存在相對一致性,也難以制定出適用于絕大多數情況的一套通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與其相關的調研文獻中,張軍平于2013年針對18所高校的一系列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現狀調查中也指出:調查中有2/3的學校對公共體育課的監(jiān)控所采用評價指標和方法基本上是學校統(tǒng)一安排,按規(guī)定進行的[4]。這種忽視差異的監(jiān)控體系由于缺少了對于不同教學過程的針對性修改,最終導致了評價指標上的不科學與不合理。
3.2.2 難以跟進新時代的教學內容與理念
另一方面,就評價效力而言,隨著高校中對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也相繼被用于公共體育教學,這導致了原先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的評價體系在時代演變下會因教學發(fā)展而處于被動地位,降低了評價本身對于體育教學的判斷和指導作用。例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用以評價素質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傳統(tǒng)評價體系,就難以適用于當代《全民健身計劃》與“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提倡的終身體育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而吳超偉等人于2013年針對上海市10所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展開的公共體育教學現狀調查,也揭示了上海市在2011年啟動“健康促進工程”的兩年后,絕大多數調查對象的考核評價方式仍是以教師評價為主,存在教師主體地位過于明顯的現象,不符合健康促進工程的理念[5]。
4? 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改進對策
4.1 構建符合體育教學改革的評價體系
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的理念與手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當代對于這一概念的體現就是體育教學改革。而教學質量評價作為體育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也應當隨之不斷進步與革新。在這個過程中,包括胡劍宏在內的學者們認為隨著中國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評價理念也應當與時俱進,實現革新,不僅要進一步明確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同時要借鑒評價結果的改進力量,將目前廣為流行的獎懲評價理念轉變?yōu)榇龠M教學改進的評價理念,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6]。
4.2 堅持“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
大學公共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質量評價正是校驗此目標完成情況的核心手段。因此,姜曉宏等學者認為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與促進下,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的、彰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教學體系正逐步建立與完善,而作為貫穿體育教學全過程的教學評價,必將成為促進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普及與發(fā)展的重要載體[7]。對此,值得參考的實踐研究有夏貴霞等人在湖北大學公共體育課程中實施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8],其根據體育學習態(tài)度,體育、保健理論知識,《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實踐能力指標構建了專門針對“課內外一體化”體育課程的評價結構體系。
5? 結語
建設符合新時代教育目標的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實現全面體育教育改革的關鍵所在,為此整個教學質量評價的改進與體系建設必須針對性圍繞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展開。在文獻調查的基礎上,本綜述從現狀與對策兩個方向闡述了多位學者在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希望能夠助益于推進我國全面開展體育教育改革的進程。
參考文獻
[1] 楊偉林.高校公共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現狀研究[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4(2):113-114.
[2] 李靜.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學評教指標體系構建——以重慶郵電大學為例[J].武術研究,2017,2(11):138-142,153.
[3] 王玉,馬勇.基于生理指標監(jiān)控的大學體育教學質量評價干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6):74-79.
[4] 張軍平.大學公共體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重新構建與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3):242-244.
[5] 吳超偉,董眾鳴,顏中杰.“健康促進工程”視野下上海市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現狀調查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4,28(3):59-62,92.
[6] 胡劍宏,孫儒湘.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現狀與改革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2):54-58.
[7] 姜曉宏.以人為本視野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重組[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4):101-102
[8] 夏貴霞,舒宗禮,夏志,等.湖北大學公共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體育學刊,2010,17(2):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