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的興趣,體驗探究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中班幼兒已經(jīng)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喜歡接觸新的事物,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并樂在其中。因此,及時關注幼兒探索活動的需要,支持幼兒探索經(jīng)驗的獲得是至關重要的,文章對教師如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活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自主;探索;策略
作者簡介:鄭祎嵐,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幼兒園。(福建 南平 353000)
中圖分類號:G6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1-0129-02
在“和樹做朋友”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筆者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在探索區(qū)創(chuàng)設了“讓樹站起來”的游戲,投放了大小不一的樹枝及易拉罐、牛奶罐、紙皮、小紙箱、積木塊、水管等輔助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探索讓樹站起來的方法。
案例1:區(qū)域游戲時間,學生甲和學生乙一起來到探索區(qū)。他們到材料加油站取來很多小紙箱,接著兩人分工合作,學生乙扶著樹,學生甲沿著樹的外圍逐個壘箱子。當箱子壘到樹的一半高時,學生甲對學生乙說:“可以了,放手吧?!笨墒钱攲W生乙的手放開時,樹卻倒下了。學生甲圍著倒下的樹繞了一圈疑惑道:“是不是箱子太小了所以散開???”于是,他們又取來了更大的紙箱,重新開始圍著樹壘箱子。當他們再次把箱子壘到的一半高時,學生甲說:“這次總可以了吧,學生乙你把手放開。”結果,樹還是倒了。于是,他們又到材料加油站里尋找適合的材料。他們翻看了水管、易拉罐等材料,最后抱來了很多的木塊。一、二、三,“哇!樹站起來了!”兩人興奮地叫道。
材料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載體,是游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中指出:“應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庇螒蛑?,教師創(chuàng)設了開放式材料加油站,提供了牛奶罐、大小不一的紙箱、積木塊、水管、易拉罐等多變化、無固定功能的低結構材料,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求。豐富多變的材料,開放易取的方式,為幼兒的探索提供了自主、便捷的游戲環(huán)境。
案例2:區(qū)域游戲開始了,學生丙和學生丁一起來到探索區(qū)。她們先從材料加油站里取了一些高矮不同的易拉罐。接著學生丙把高的易拉罐圍成一個圓,又將矮的易拉罐沿著圓再繞一圈,變成了兩個緊緊靠在一起的大圓。學生丁試著把樹放進圓心里,可是手放開的同時樹就倒了。學生丙大聲叫著:太松了,太松了。于是,學生丁又取了一些紙箱和積木塊對稱擺在圓的兩端,嘗試用這樣的方法固定圓。當學生丁再一次把樹放進圓心時,樹還是倒了。學生丁耷拉著腦袋,臉上顯得十分失落。
這時,教師走到她們身邊詢問:“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征得她們同意之后,教師到材料加油站取來一個牛奶罐,嘗試著將樹放進牛奶罐里,當教師放手的時候,樹連著牛奶罐一同往一邊倒去,樹卡在牛奶罐里沒有直接倒在地上。學生丁看到了,請教師幫忙將小樹扶起來,并迅速拿來一些長方形的積木塊放進牛奶罐里,牛奶罐被就木塊填的滿滿的,在牛奶罐與積木塊的支撐下,小樹順利站起來了。學生丙看到后,也跑到材料加油站拿來另外一個牛奶罐,學著教師的樣子將樹放進牛奶罐,并指揮著學生丁往牛奶罐里添積木塊,當小樹成功站起來時,兩人開心地拉著手在原地歡跳。
《指南》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觀察者和引導者。”當幼兒想要主動探索時,教師應“適時退位、耐心等待,”給予幼兒足夠的探索空間。學生丙和學生丁在游戲中嘗試用易拉罐圍圓的方法固定小樹沒有成功,此時教師并沒有急著介入游戲,而是選擇繼續(xù)觀察,讓幼兒去探索、驗證用箱子和積木塊固定易拉罐的組合是否能讓小樹站起來。當學生丙和學生丁第二次嘗試仍舊失敗,表現(xiàn)出失望與挫折時,教師把握時機,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介入,將小樹放到牛奶罐中,牛奶罐雖然沒有讓小樹成功站起來,卻啟發(fā)了學生丁用牛奶罐加積木塊的方法固定小樹。教師應該耐心等待,觀察幼兒的探索需要;適時介入,幫助緩和新舊經(jīng)驗的沖突,正視并積極支持幼兒的探索欲望。
案例3:游戲時間,學生丙和學生丁一起來到探索區(qū)。作為探索區(qū)??偷乃齻冿@得底氣十足。她們用小箱子圍著小樹,再用積木固定箱子,不一會兒一株小樹就站起來了。筆者想給她們增加一點難度:“有什么新的辦法可以讓樹站起來嗎?”學生丁想了想對學生丙說:我們試一試紙皮吧。兩人拿來了許多的積木,一人一邊的將積木重疊壘高,一邊搭著一邊數(shù)著自己搭了幾層,當兩人都搭到十層的時候,她們接著將紙皮蓋在積木上,“太寬了,太寬了,紙皮蓋不住。”學生丙說道。學生丁快速將其中一疊積木拆了,“你拿著紙皮?!睂W生丙將紙皮的一條邊對著積木半舉在空中,學生丁照著紙皮的寬度將另一邊的積木搭好。學生丁又跑到美工區(qū)拿了一把剪刀,在紙皮中心的位置戳了一個大洞,再將小樹放到紙皮中,但是只要手放開,小樹就向著沒有積木的一邊倒去。學生丁說“你扶著啊”。學生丁又搬來了許多積木,沿著紙皮的形狀在空著的兩邊將積木壘高,積木圍合在一起了,學生丙將手放開,小樹歪靠在紙皮上。兩人興奮地邀請筆者欣賞她們的作品。
探究活動往往伴隨著困難與挑戰(zhàn),單一固定的玩法容易讓幼兒對探究活動失去興趣。教師在關注幼兒活動時應考慮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是什么,通過游戲后幼兒的現(xiàn)有經(jīng)驗又是什么,從而及時調(diào)整游戲,激發(fā)幼兒持續(xù)游戲的興趣。在游戲中大樹的加入沖擊著幼兒“成功的游戲經(jīng)驗”,他們開始思考同新的問題:同樣的方法能讓不一樣的樹站起來嗎?小樹和大樹需要的材料有什么不一樣?以問題為牽引,讓幼兒在嘗試、體驗、探索中有效地建構知識,分享經(jīng)驗,在逐層遞進的探究中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4:游戲時間,學生甲與學生乙一起在探索區(qū)游戲展板前觀看小伙伴們的游戲記錄。學生乙一邊看,一邊指著其中一張說:“上次我看到學生丙的辦法很好,樹很快就站起來了,我們也來試一試吧?!闭f干就干,兩個小男生到材料加油站拿來了牛奶罐和小箱子,兩人合力將小樹放在牛奶罐中,接著學生乙扶著小樹,學生甲沿著牛奶罐的四周將小箱子不斷壘高,壘到三層高時,學生甲便讓學生乙松手,樹沒有站起來。兩人將樹扶起來,按照之前的方法將箱子搭好認真尋找著,不一會兒學生乙發(fā)現(xiàn)牛奶罐使得箱子與小樹之間存在空隙,指著空隙對學生甲說:“你把箱子全部往里推!”學生甲按照學生乙說的辦法做,可還是不行,怎么辦呢?學生甲靈機一動,又搬來幾個箱子疊在上面,并將最上面的箱子用木板壓住?!皹湔酒饋砹耍 睂W生乙開心地說道,“我要把這個方法畫下來!”說完跑到記錄區(qū)畫了起來。
《指南》中指出,“鼓勵和引導幼兒做簡單的記錄,并與他人交流分享?!痹谟螒蛑?,教師提供了游戲記錄表,設立了游戲記錄展板,鼓勵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觀察和探索的過程與結果。記錄分享不僅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滿足于喜悅,也是幼兒相互學習的一種途徑。在自主探索游戲中記錄的意義在于:幼兒通過記錄建立與不同材料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并與同伴分享,并在記錄與分享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游戲經(jīng)驗。
總而言之,教師應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與引導者,及時關注幼兒探索活動的需要,支持幼兒探索經(jīng)驗的積累,讓幼兒在準備好的環(huán)境中自由探索,成為科學探索游戲中真正的主人。
責任編輯? 胡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