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闡明功能翻譯理論的衍生背景和主張遵循的原則、應用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優(yōu)勢基礎上,探討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方法,借此全面改善我國各大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效率和水平。
【關鍵詞】功能翻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方法
【作者簡介】楊紅,貴州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前言
翻譯,顧名思義,就是借助某種語言去再現(xiàn)或是再創(chuàng)另一種語言表達的核心內(nèi)容,包含口譯和筆譯兩種途徑之外,更時刻彰顯出較強的跨語言、跨社會、跨文化等特征。以往我國高校要求學生可以在一個小時翻譯出300個英語單詞,而隨著時代不斷進步,這些已經(jīng)不足以達到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標準,所以必須要配合功能翻譯理論予以適當程度的創(chuàng)新調(diào)整。
一、功能翻譯理論的衍生背景和主張遵循的原則
在1971年,德國的凱瑟琳納·萊斯等人出版了《翻譯批評的可能性和限制》一書,順勢帶動了功能翻譯理論的萌芽。這類理論的出現(xiàn),為我國英漢互譯研究提供全新的啟發(fā),不過應用起來卻要嚴格遵循一系列的規(guī)范原則:
1.翻譯目的論。在功能翻譯理論當中存在一類基礎性思想,那就是所謂的翻譯目的論。畢竟任何翻譯的作品,都存在相對明顯的交際目的,基于此,才可以更加快速精準的確認譯文接受人群、譯文應用的環(huán)境、譯文理當發(fā)揮的功能等。
2.連貫性和忠實性。譯文并非獨立衍生的,其原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所以其必須確保在忠于原文核心思想的前提性,呈現(xiàn)出一定的連貫性。至于譯文忠于原文的程度和表現(xiàn)形式等,則往往要受到翻譯者理解能力和譯文目的等影響。
3.充分性。充分性一直被視為評價譯文的主要原則,特別是功能理論體系之中,要求譯文和翻譯說明缺一不可,又不會相互沖突。這樣一來,才能夠滿足翻譯者的特定目的和要求。
二、功能翻譯理論融入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優(yōu)勢
1.有助于凸顯出譯語接受人群的核心地位。傳統(tǒng)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習慣于以源語文本作為導向轉(zhuǎn)向媒介,而許多大學生因為對英語文化背景過于陌生,理解能力有限,最終難免會喪失動力并影響翻譯水平。功能翻譯理論的應用則改變了這類消極狀況,其認定原文的作用不過是提供信息,翻譯者應當基于特定要求篩選合理的翻譯方式,包括忠實原文的直譯,亦包括按照目標語受眾需求加以適當?shù)奶砑踊蚴莿h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在不違背原文中心的基礎上展開創(chuàng)作。歸結來講,功能翻譯理論基礎下的譯文,應當要呈現(xiàn)出較強的流暢性、連貫性。
2.有益于創(chuàng)建和延續(xù)翻譯的動態(tài)對等模式。英語翻譯想要實現(xiàn)真實情景當中的對等,是很難且沒有必要的,主要原因就是目標語文本功能和源語文本有著明顯差異?;诖?,我國相關研究人員便不再拘泥于維持譯作和原作的對等關系,而是選擇加大對譯作本身的關注度,這位創(chuàng)建全新的翻譯動態(tài)對等模式,提供了保障。如部分譯文由于宗教、民族、商業(yè)等現(xiàn)實因素綜合性影響,就會編輯出較多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版本。
3.有利于令翻譯定義及時拓展成為翻譯行為。結合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分析,在英語翻譯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非語言因素,它們直接反映出客戶的目標和文本接受群體的夙愿。而功能翻譯理論十分關注發(fā)起人的作用,畢竟翻譯目標通常交由發(fā)起人決定,并非接受人群或是翻譯者,這和前邊闡述的非語言因素的特征不謀而合,可以確保為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提供多重啟發(fā)。
除此之外,功能翻譯理論還能夠提升譯者的地位和威信。如功能翻譯理論強調(diào)譯者屬于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專家,都是預先經(jīng)過專門訓練的,不是帶有機械性的抄寫員,無形之中將譯者的地位提升至更高的等級層次。
三、功能翻譯理論基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要點
1.將語篇功能分析作為基礎。高校想要合理發(fā)揮功能翻譯理論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進行英語翻譯教學實踐,就必須要以語篇功能分析作基礎。透過功能翻譯理論層面審視,英語文本通常包含指稱、訴求、表情、寒暄這四種基礎性功能,不過實際教學應用時還可以予以深層次的劃分。歸結來講,英語的語篇功能強調(diào)可實現(xiàn)的一類或是多類交際功能的綜合體,所以說高校翻譯教學實踐時要重點指導學生進行語篇功能分析。具體做法就是鼓勵學生配合功能翻譯理論去解析和歸納文本內(nèi)涵,隨后依照文本功能特色來篩選匹配適當?shù)姆g模式,令文本的翻譯效果和學生翻譯實力得到統(tǒng)一強化,為今后學生深入性學習英語課程,奠定基礎。
2.鍛煉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技能?;诠δ芊g理論組織高校英語教學翻譯教學實踐,能掙脫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令師生不再拘泥于一字一句的閱讀翻譯,順勢帶動整個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的飛速提升。所以說,在展開翻譯教學實踐時,教師應借助功能翻譯理論并透過語用層面來指導學生。一方面設置清晰完整的翻譯目標功能,重點區(qū)分可以滿足學生心理期待、交際需要的知識點,之后再鼓勵學生結合各類問題進行差異化翻譯;另一方面在翻譯成功后組織學生來評價文本,做到配合功能翻譯理論來解讀各個語境下的譯文要求,令學生的英語功能翻譯理念變得更加深刻。
需要加以強調(diào)的是,盡管說在翻譯和評價等實踐參與中,翻譯者能夠相繼構造語篇情境、收獲學習經(jīng)驗、明確翻譯目的,不過如今我國高校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始終不夠豐富、學習習慣也不夠健康科學,就算是透過前期學習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并掌握適量的詞匯,翻譯學習期間也很難獨立創(chuàng)設生動的翻譯情境。所以,翻譯教學實踐時,教師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學情基礎等來創(chuàng)設對應情境,方便學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
3.篩選適當?shù)姆g方法。在結合翻譯功能理論來進行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時,作為合格的教師,還應當輔助學生篩選可靠的翻譯方法和對策。如今,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研究和學習,我國高校生普遍都擁有豐富的翻譯知識和特定層次的翻譯能力,涉及中英不同語言的跨文化知識也都有所認知,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要傳授一系列基礎性的語法和詞匯,還需引導學生配合不同語境和詞匯來表達對應的翻譯思想。詳細來講,就是強調(diào)大學翻譯教學,絕不可單純的限定在傳統(tǒng)語篇欣賞、判斷對策等層面上,還應該教會學生來深入性分析原文,令他們獨立結合翻譯內(nèi)容和篩選匹配編譯、闡譯、摘譯、改譯等不同類型的翻譯方式,特殊情況下還應該依照翻譯的具體目標來加工改造原文。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翻譯能力和翻譯效果都會變得更加理想一些,對這類群體日后深入性發(fā)展等大有裨益。
四、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實踐方法
功能翻譯理論下的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督促學生在逐條的翻譯基礎上,維持翻譯語言的流暢、自然、連貫等特性,為今后大學英語翻譯方法完善,提供可靠且完善的指導性依據(jù)。包括在面對文學類或是非文學類語篇時,應該做到理性篩選,重在賦予譯文預期的功能。至于這部分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方法,則具體表現(xiàn)為:
1.邏輯推理實踐。須知任何語言都包含一類因果網(wǎng)絡,特定文本中的英語句子之間勢必存在特定的因果關系,句子當中也都提供了適量的已知信息。因此,一旦說英語翻譯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部分,譯者可以考慮先確定對應的先決條件,之后再配合邏輯推理法來提取某些未知信息,在保證符合邏輯性的前提下利用目標語加以表達。所以說,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要注重沿用邏輯推理方法。
2.意譯實踐。所謂意譯,則是在維持功能等值基礎上,消除語言差異和言語特色的翻譯方法,包含改譯法。特別是在面對包含顯著性中國特色且外國人難以明白的內(nèi)容時,就應當要沿用改譯方法。這就要求學生在英語翻譯學習時,盡量多的保留原文的重點內(nèi)容、避免出現(xiàn)過于明顯的翻譯痕跡,從而強化譯作的可讀性。如在進行“團結湖北京烤鴨店為全聚德掛爐烤鴨”翻譯時,對應的譯作結果便是“TUAN JIE HU Beijing Roast Duck Restaurant uses only the finest Beijing Ducks.”原因便是許多外國人并不熟知全聚德掛爐烤鴨,如若直接逐字進行翻譯,他們也不會明白具體的意思;還有就是我們素來以魚米之鄉(xiāng)著稱,倘若直譯成“a land of fish and rice”,外國人看會一定會一頭霧水,如果調(diào)整成為“a land flows with milk and honey”,外國人就會瞬間明白。由此可以看出,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教會學生使用意譯法,可以更好的保留原文的交際功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化表達能力。
3.刪減實踐。簡單一句話,就是適當程度的縮減原文,在令中心思想不變的前提下,令譯文整體變得更加簡潔。通常來講,刪減方法就是將一些重復的行業(yè)術語、詩歌、華麗辭藻等加以刪除。如在進行“張家界山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有的似猛獸,有點像劍戟,有的像窈窕淑女,有的像關西大漢”文本翻譯時,對應的譯作內(nèi)容則是“Various shapes can be discerned in its peaks-of animals, swords and humans.”,像是國人普遍知曉的窈窕淑女、關西大漢等詞語,則一律利用humans予以替換,這樣就有助于令更多的外國讀者理解。
4.增譯實踐。顧名思義,則是依照英漢不同語言的思維模式、表達習慣等,在譯作之中進行對應的短句或是句子添加,使得原文的深意得到更加直觀的呈現(xiàn)。這類方法普遍適用于漢譯英教學當中,因為漢語中通常都會選擇省略主語,但是英語句子中則普遍有主語,因此翻譯無主語句時,除了少數(shù)可以添加被動語態(tài)等結構外,其余的要結合語境來補充主語,維持譯作句子的完整性;另外,特殊情況下還需要加入一些解釋性的詞語,以保證將原文的含義完整的表達出來。如在進行長虹電視的廣告語“天上彩虹,人間長虹”翻譯時,可以考慮引入增譯方法和修辭格,將長虹電視和天上的彩虹視為兩個兄弟,而彩虹屬于所有人比較期望的美好景致,可以配合To keep your spirit high加以增補。如此一來,就會令廣大譯文接受者瞬間調(diào)動起獵奇心理,產(chǎn)生深刻印象并衍生出購買欲望。至于最終的翻譯結果,則是“Let the rainbow in the sky:Send his twin brother to you――To keep your spirit high”。
五、結語
綜上所述,翻譯教學涉及歷史、文學、語言等種種的學科內(nèi)容,而功能翻譯理論則主張基于譯文目的論來激發(fā)學生的翻譯欲望和行為,屬于一種可遵循的功能主義翻譯標準。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英語教師,應當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隨后基于功能翻譯理論來匹配適當難度的文本內(nèi)容和翻譯指導技巧,并組織學生參與多元化的翻譯實踐活動。久而久之,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水平,為今后社會不同領域培養(yǎng)輸送合格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樊湘軍.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有效教學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29(16):84-88.
[2]楊利軍.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33(02):71-77.
[3]陳瑩.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研究[J].山西青年, 2018,28(24):120-128.
[4]閔佳麗.基于功能翻譯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家庭生活指南,2018,17(10):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