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過程中,語文教學目標也已發(fā)生了變化,在強調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也重點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熱愛學習,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于語文學科在所有的學科學習中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為學生打好語文學科的基礎,這樣有益于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和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在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性,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主動學習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科;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發(fā)展
驗證教師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看教師教出的學生能否主動吸收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學習知識,這一點是決定學生是否具有學習能力的關鍵。對學生而言,自主學習能力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到助燃劑的作用,能使學生在學習上獲得巨大的收益,一個學生越早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則越能夠較早地獲得收益。因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加之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作用,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只要教師方法得當,定能使學生快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營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并沒有完全關注學生內心的想法和感受,教師的教學以單向的知識傳輸為主,缺少課堂的及時反饋,一味地傳授課本內容,從而導致課堂氛圍枯燥、僵化,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更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動、愛玩的特征,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一問一答、小組討論的模式中提升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長此以往,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文章閱讀,并思考“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等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中找答案,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完善問題答案,這些都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
二、善用多媒體情境教學演繹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歸根到底就是要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找到樂趣。語文是小學中學習內容最靈活的一門學科,語文的學習就是對整個生活的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找到語文的蹤影,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具體實現(xiàn)“有趣的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視頻、圖片、超鏈接等融在一張幻燈片上,幻燈片中新奇的內容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能在生活中自主發(fā)現(xiàn)語文知識、自主學習語文知識。
比如,在學習二年級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可以先將這個故事用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對本篇文章產生喜愛,然后在講完課之后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行編創(chuàng)臺詞,讓學生能夠發(fā)揮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造的能力,將固定的書本知識變成生動、形象的話劇表演,使學生在這種有趣的過程中體驗學語文學習的樂趣。
三、對學生及時進行鼓勵,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部分低年級的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敏感心理,如果在課堂中問題回答錯誤,一旦受到批評就會產生膽小、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會形成內向、自卑的性格,會停止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所以,在授課中,教師要在一問一答的課程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表揚,尊重學生的思想,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答案中的亮點,而不是用固定的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的作答。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問題回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問的過程其實是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全程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點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文中較難的詞語一一列出,寫在黑板上,在初步教授過后,哪位同學能夠一次性讀清楚,并能完整、正確地寫出來,就可以獲得一張貼紙。教師可以進行每周的貼紙統(tǒng)計,獲得貼紙最多的同學最終可獲得教師的小獎勵等。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學生感到自信、滿足。
四、布置有效的預習、復習任務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預習和復習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自行預習和復習,可以實現(xiàn)對知識的初步探識和對重點的鞏固溫習,并且能使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生字識記為例,可安排學生預習,先讓學生翻閱字典查閱生字,學生對生字的讀法有了一定掌握后,再讓學生進行書寫。在新課開始前,檢查學生的課前自學成果,并開展小組間的交流學習,并將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匯總點評,最終選出最佳小組。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交流能力,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五、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實踐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一些活動的機會,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訓練。比如,讓學生對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排演課本劇。在課外拓展環(huán)節(jié),可以組織“賽詩會”“成語接龍”“一張照片說出你的故事”等趣味性活動,以“一張照片說出你的故事”為例,讓學生將照片中的故事分享給其他伙伴,最后進行班級評選,讓同學之間相互了解彼此的故事,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重要,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的不斷摸索和指引。只要教師能在日常教學中對自主學習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培養(yǎng)和鍛煉,在語文學習中減少讓學生死記硬背、被動接受知識,會自然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師應將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探索,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劉玉珠,劉玉峰,唐麗華等.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之翼——例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9(1):173
[2]吳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11):95
[3]黃建堯.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中六種能力的培養(yǎng)——以珠海市斗門區(qū)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為例[J].語文課內外,2019(3)283,327
[4]周吉.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學習任務單設計研究——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