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霞
【摘 要】新課改下,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確立學生的主體觀,革新教學觀念,搞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激活學生的合作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全面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有效性教學是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數學的實用性,在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自主探究精神,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全面型人才。
一、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業(yè)務能力
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則要對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準確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對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律要有清晰的掌握。應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精講多練,先做后說;記憶通向理解,速度贏得效率;重復依靠變式,嚴謹形成理性等。這些已被數學教育者反復推敲提煉,語言已精練到極至的教學規(guī)律,其深厚的內涵足以夠教師終身領會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說”“師生共做”,“做”并不是指單純地做數學題,而是指先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如在數學法則、定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教學活動,待學生有了一定的領悟后,再下定義,歸納法則,其教學效果比由教師單一的說教好得多。數學是做出來的,講得再多最后還是要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才能逐步理解。只有學生通過反復實踐揣摩才能深刻領會和掌握,這是通過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關鍵??偠灾@些老生常談的教學常規(gu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實現有效教學。因此,要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光有熱情和奉獻精神是遠遠不夠的,要實現有效、高效的教學,還要有足夠的智慧、自覺學習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二、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教師要從高高在上的講臺走下來,要擺脫自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教師角色,要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學習主體,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以主體身份參與教學。一是給予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在時間上為學生的主體參與提供保證,要讓學生有時間來參與教學。二是給予學生參與教學的空間。真正主體地位并不只是在時間上的參與,而是一個真正思考與思維共同參與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提供時間保證,還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發(fā)表個人意見,展現學生思維全過程,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指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
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不僅要認真?zhèn)浜谜n堂教學的內容,更要充分備好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備好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際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緒完全靠老師來調動。教學內容的不同、環(huán)境不同、情景不同、學生接受知識的情緒不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也會不同。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具有教育機智,隨時都能指導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約束自己,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備課中,我們還要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廣度、深度、自覺度上下功夫。要恰當合理地組織教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最貼切的情景材料,保證學生的思考時間,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只有當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我們的教學才可能實現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標。要讓學生學習有效,教師在備課中首先要確保教學方案有效,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
要實現有效課堂教學,關注“學困生”是極其必要也是極其艱巨的教育任務。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課堂上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學的新知識,課余時間幫助這些學生補習就成了教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端的指責學生是不合適的,教師應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時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考慮他們的需要,給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導,這些都是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師要熱情鼓勵他們不斷進取,使他們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有努力的方向,然后才會有自覺行動。學困生是最需要老師幫助的群體,在幫助學困生工作方面,教師一定要有計劃、講策略,對于學生存在的學習困難問題,老師要及時給予輔導,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上的障礙,使他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有效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的基礎上。沒有足夠基礎知識的學生,難以在日益加深學習內容的課堂上進行有效學習,有效教學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是實現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五、合理布置作業(yè)和及時批改作業(yè)
作業(yè)是學生主要的課余自修活動。到底課余花多少時間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呢?筆者認為,花多少時間并不是問題的根本,關鍵是教師布置什么樣的作業(y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學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認真去完成?完成作業(yè)的目的不外乎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查漏補缺―深化提高。當然,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作業(yè)來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我認為,根據學生接受知識能力的強弱,分層次布置作業(yè)是最理想的。每一節(jié)新內容學習后,教師所布置作業(yè)應該著眼于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不要急于深化拔高。復習課后的作業(yè)要在強調鞏固基礎上的螺旋式提高。因為同一個內容的復習有多個時段,作業(yè)的布置一定要目標明確,達到一通百通的目的。當然,教師一定要認真地批改作業(yè),從批改作業(yè)中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批改作業(yè)中走進學生的思維,在作業(yè)中檢驗教學效果,這對于實現有效教學大有益處。
六、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數學學科教學而言,有效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是數學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要在搞好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基礎上,將教學延伸到課外,開辟寬廣的課外實踐平臺,設計綜合實踐活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解決現實問題,強化學生的理解,利于學生的掌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七、有效的教學評估
當我們把教學活動的重點從教師傳遞知識轉到學生有效學習以后,我認為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標準就應該是:教師的教學能否使學習者在課堂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所謂有效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對新知識的準確認識和新技能的有效操作,學生呈現的是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精神。能夠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課就是好課;能讓大多數甚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相當程度上實現有效學習的課是最好的課。以往聽課我們只專注老師的表現,實際上聽課更多是看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在學生中所形成的廣度、深度、自覺度如何,學生學的成效如何。所以,對一節(jié)課的評估標準應該建立在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上。
面對有效學習這個話題,廣大教師也會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點肯定是一致的,即每個教師面對自己的學生,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念,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牛.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研究[J].新課程(下),2018(04)
[2]偶偉國.精研細究,成就教學精彩[J].江蘇教育,2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