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華 王仕開
【摘要】針對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綜合與實踐”這一領域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使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對學生起到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綜合與實踐?數學教學“綜合與實踐”領域在數學課標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它反映了數學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要求,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綜合性、實踐性、探索性兼具的學習方式。它既是一種學習活動,又是數學課程的內容。由于該領域出現時間相對較晚,知識和理論體系尚未成熟,在實際的教學中,尤其是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師依然面臨眾多困惑與難題。鑒于此,本文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該領域的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一、農村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教學現狀
1.課程認知模糊
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領域的內容安排學時很少,也沒有專門對該課程設置相應的考試,由此一部分教師誤以為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就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也有的對這一領域的教學目標不清楚,認為是選學內容,把這部分當成了平時教學的閱讀素材,隨便布置一下任務叫學生回家看看;或者只當作一個信息窗口一帶而過。
2.教學方式無從選擇
由于老師和學生對“綜合與實踐”的內容很少關注,缺乏對這一領域成功經驗的借鑒和教學案例的指導,因此解決問題時缺乏方法;加上師生的互動面窄,很多教師面對實踐活動課一籌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單元的小結課、練習課或復習課;有時甚至在教學時直接跳過,敷衍了事,因此在教學中比較隨意。另外,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有的老師出于各種考慮,會以種種理由替代學生的一些本應該屬于他們的“活動機會”。老師會把自己課前的調查資料一一提供給學生,從表面上看好像提高了效率,但老師的這一番“好意”卻讓我們的綜合與實踐應用教學失去了真正的價值,出現了越俎代庖的現象。
3.教學評價落空
“綜合與實踐”是一種數學意識,是指運用教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及數學本身進行探索的能力,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的開放性,使得教師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評估,仍然以傳統(tǒng)的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認為不考試,看不到結果,所以教與不教都沒有關系,評價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策略探究
“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課程的全新領域,它需要教師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整體的教學觀。要切實推進“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教師要從明確內涵、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角度開展研究,尋求有效的教學策略。
1.明確教材內涵,正確定位目標
“綜合與實踐”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在經歷具體的“綜合與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驗如何發(fā)現問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完成的問題,如何把實際問題變成數學問題,如何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如何選擇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現實踐的成果,讓別人體會自己成果的價值。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會逐步積累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經驗。其具有以下特點。
(1)綜合與實踐活動要突出“綜合”
這種綜合不僅表現為數學內部各分支(如幾何、代數、三角)之間的綜合,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數學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綜合;還表現為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求學生的各種能力、各種方法、各種工具的綜合。它不應該是具體知識點的直接應用,不應該是已有數學知識、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應該給學生一個綜合應用學生以往學過的所有數學知識、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學科的知識),去實際解決一個數學內部或生活實際問題的機會,條件未必可丁可卯,線索未必清晰可見,問題本身和結果可能還需要另外的解讀。它應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基。
(2)綜合與實踐活動要突出“過程”
“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于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教師通過問題引領,讓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經歷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它的核心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有目標的、自主的實踐活動。
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發(fā)現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活動形式上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多采用諸如小組合作、實景觀察、實地測量、動手操作、直接收集數據、問卷調查、真實數據計算等活動形式,使學生能真正“動起來”,在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升數學能力和素養(yǎng)。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積累、分析、反思,使“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成為提高教師自身和學生素質的互動過程。
(3)對學段目標正確定位
作為教師,有必要整體理解和把握課程總目標,認識學段目標與總體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再把學段目標分解到單元教學和每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中去,這是做好教學設計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準確把握“綜合與實踐”總體目標和分段目標對于教師是極為重要的。
縱觀現行北師大版教材小學階段的12個“綜合與實踐”內容,都是在學生學習相關數學本體知識后安排的實踐活動。第一學段以單一知識點的實踐操作活動為主,第二學段以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應用為主,原則上均以學生就近知識點安排活動?;趯滩膬热莸姆治觯行ч_展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教師必須挖掘每一次實踐活動的內涵,恰當地把握教學目標,設計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引導學生深入參與實踐活動,獲取數學活動經驗。因此不能把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活動作為判斷是不是實踐活動課的方法。
2.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升活動效能
開展數學綜合性實踐課教學僅僅明確教學目標還不夠,還要根據學段目標通過一個具體的項目來組織開展探究學習活動?!熬C合與實踐”一般包括:一是確定探究主題階段;二是制定探究方案階段;三是實踐體驗階段;四是交流探究成果階段。根據內容特點和學段目標要求,教師在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上要有所轉變,要體現靈活性和層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