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妍
摘 要:幼兒期是幼兒意志品質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養(yǎng)成,將影響著孩子今后一生的發(fā)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首先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信;興趣;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G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5-065-2
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yè);教師應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幼兒、熱愛幼兒;教師應給幼兒以快樂,讓幼兒在快樂中成長。
一、為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愛因斯坦說:“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弊孕攀浅晒Φ幕?,是人的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孩子來說,擁有自信也同樣是他們進步的基石。那么,我們作為教師怎樣為孩子樹立信心,怎樣使孩子擁有信心呢?
1.從幫助老師中獲得自信
教師適當時可扮演一下“弱者”,讓幼兒積極想辦法幫助老師解決問題,獲取成功感,讓他們從中獲得自信。
案例1:在體育活動中,我以一種求助的口吻說:“今天老師想想帶小朋友到魔法游樂園玩,可魔法大師說必須闖過三關才能進去,路途中有好多困難,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想想辦法一起度過難關,好不好?”孩子們個個積極踴躍,一起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終于到達了魔法游樂園。那一刻,我看到的是孩子們開心的笑容和驕傲的神情。
2.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泵總€孩子有每個孩子的長處和特點,他們在各個活動中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各個的活動中,教師應該提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看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案例2: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孩子畫《五彩蛋》,孩子聽完要求后迫不及待地畫了起來,只有雯雯用手遮住自己的畫紙,眼直直的看著我,我走過去教她畫了一個大圓后告訴她里面畫上各種線條,一段時間過去后,發(fā)現她的畫紙上仍然只有那幾筆,還是用手遮住紙的動作,眼睛不敢正視我的目光。這時,我拿起她的畫紙,微笑著邊看邊問:畫得比上次好多了!不過,這是什么?你給我講講好嗎?她遲疑一下便簡單的介紹起來……“那,這個是蝴蝶結對嗎?”我問。她笑了笑點點頭“那你還可以在這個框里畫上圓或愛心”我循循善誘,她用簡單地用單線條畫了起來……。那天,我當眾表揚了她的進步,在小朋友的掌聲中,我看到了她臉上的自信。以后的活動中,她的小手沒有再遮住畫紙,雖然她的畫看起來一點都不美觀,但她敢動筆畫了。自己不會做的也會及時請求幫助,然后自己去堅持完成了。
3.用賞識教育揚起孩子自信
孩子是喜歡接受表揚與贊美的。因此,我們教師時刻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到身邊的每個幼兒,多鼓勵、多表揚、多欣賞堅持正面教育,讓幼兒在教師的言語中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找到自信。
案例3:我班的貝貝是個不太懂事的小女孩,活動中隨時下座位、說話,休息時則亂跑,亂涂亂畫,她是孩子眼中的“小妹妹”。然而,當她沒有在桌子上涂畫時,我及時表揚。漸漸地,她知道應該在紙上畫畫。當她把一張張根本看不清楚的涂鴉紙遞到我面前時,得到的是或是:今天用的顏色這么多,真漂亮。或者是:比上次進步了,真不錯,要是涂顏色再仔細點就更好了!慢慢地,我發(fā)現,她畫畫的時候能堅持一會兒了,畫得很認真。畫了之后會把它高高舉到老師面前請老師看,得到了表揚會高興地又回到座位上去繼續(xù)完成作品。
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fā)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p>
1.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
實踐證明,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wěn)定。同時興趣又調節(jié)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表現出巨大的熱情,讓他們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案例4:在音樂活動《拔蘿卜》中,我首先將歌曲內容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們聽,然后一邊提問一邊用簡筆畫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再以表演唱的形式把歌曲清唱給他們聽。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深深地被生動的形象所吸引,更被教師形象的表演所感染。當教師提出分組表演唱歌時,幼兒榮譽感又被調動起來,他們個個表演得是那么地投入,那么地出色。
2.發(fā)現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去發(fā)現,去探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卻是發(fā)展幼兒智力的重要條件,是幼兒求知的動力,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教師平時要多留心孩子,多觀察孩子,發(fā)現他們的興趣,及時正確地加以引導。
案例5:有一次語言課《說顛倒》,筆者發(fā)現孩子很喜歡這首兒歌,因此在延伸活動中我請幼兒來畫生活中還可以有哪些顛倒現象,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有些困難,因為這不但要讓他們想出來,還要用手中的筆畫出來,可有許多孩子卻畫得非常好,想象力也很豐富,如有幼兒畫“小魚在路上走”“小羊在水里游”“桃樹上面結西瓜”……小魚、小羊、桃樹、西瓜都是生活中及普通得東西,可孩子卻把這些東西變活了。孩子對《顛倒歌》這首兒歌很感興趣,覺得兒歌里的內容很好玩,因此,我每次讓幼兒想象作畫時,他們不僅很用心,而且比平時作畫更用心。
三、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主觀靈性的東西,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幼兒經常愛“異想天開”,他們把一切都看成是有生命力的,并賦予人的情感。而正是這些“異想天開”,讓他們不受各種框框的束縛,使他們具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顯得更可愛。
1.引導幼兒想出不一樣的答案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常常發(fā)現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思維往往容易受同伴的影響。如果在大同小異的答案中,教師不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去思考的話,幼兒的思維就會收到局限,從而不敢或不會去大膽的想象,扼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案例6:在活動《貓醫(yī)生過河》中,我問:“貓醫(yī)生要到河對面去給小動物看病,這條河有沒有橋,他怎么辦呢?”有幼兒說:他繞到有橋的地方走。有的說:幫他搭一座橋。我說在:“這兩種方法多不錯,但是等貓醫(yī)生找到橋,等我們搭好橋對面的小動物要難受死了。我便引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萱萱說:讓烏龜把他駝過去。我鼓勵:這個辦法不錯,還有沒有好的辦法?言言馬上說:叫大象把他的鼻子搭成橋,貓醫(yī)生從大象的鼻子上走過去……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想出了很多不同的辦法。然后和他們一起討論哪種辦法好,讓幼兒對他們想的辦法進行了比較,找到了最快有最好的辦法。
2.給予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一些獎勵
在孩子想出與別人不同的辦法時,教師應該及時獎勵,拓寬幼兒思維。
案例7:在數學活動《分蘿卜》中,我設置了生活情景:“小豬和小兔到小羊家做客,小羊請小豬和小兔吃蘿卜,可蘿卜太多了,小羊不會分,給小豬拿了六個蘿卜,小兔兩個蘿卜,小兔有意見里,請你們來幫忙,怎么分才一樣多?”許多幼兒都說:把小豬的蘿卜分兩個給小兔就一樣多了。我正要肯定,丫丫激動地說:“可以叫小羊再拿四個蘿卜出來分給小兔就一樣多了?!蔽荫R上問其他的朋友:“丫丫說的辦法可以嗎?”小朋友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對,我便請小朋友用玩具代替蘿卜分了一次,發(fā)現兩種辦法都行。當丫丫得到一顆五星時,別提有多高興了!
《教育的藝術》一書指出:“我們認為,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fā)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發(fā)展他們,不去用學校里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鼓勵獨立工作——進行創(chuàng)造?!庇變航逃腔谏氖聵I(yè),而生命的潛能是無限的。我想,教師只有把生命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幼兒撐起一片天空,為孩子揚起一面成長的帆,幼兒才會有條件去展示生命的靈動和飛揚,才能健康活潑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