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要:優(yōu)秀的作文不需要太華麗的詞藻,重要的是字里行間都能充滿真情實意,都是作者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映。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也要圍繞“真情實感”出發(fā),幫助學生寫真人、敘真事,這樣的作文才能打動人心、產生共鳴。在此,文章就在分析真實作文內涵、分析習作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作為寫作的參考。
關鍵詞:習作;真實作文;教學問題;實施策略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做關鍵的一部分,但對于沒有很多生活閱歷和經驗的小學生而言,即使他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也無法用語言真實的描述出來。對此,教師要想提升習作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寫出真實作文,就必須要全面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在挖掘生活資源的基礎上,積極轉變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習作興趣、掌握一定的習作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用情寫作。
1 真實作文的概念及其內涵
概括來講,真實作文就是作文的內容是真實的,是學生將在生活中所經歷的真人真事用語言來表述出來。作文是以生活為底色的,它是生活的真實反映,又是升華生活的主要途徑,真實的作文體現(xiàn)的不僅是內容要真實,還有“寫作”的這個行為也要真實,當人們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會讓人們產生“這就是真實的生活”的感覺。因此綜合來講,真實作文就是寫的是真人真事、流露的是真情實感,并且能用于真實交際活動的活動類別。
2 目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正確的教學觀念
通過長期以來的觀察,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始終無法突破“體裁、思路”的瓶頸。比如內容是固定的,一些天馬行空的思想、素材都是不被允許的,學生只能按照教師規(guī)定的思路、寫作的內容和方向去寫。比如有關自然的作文,教師會讓學生圍繞“自然的美麗”、“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來寫,而不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來描寫他們眼中和心里的自然。這樣寫好像就會顯得這個學生“格格不入”。這個過程說明教師注重的不是習作的過程以及學生觀察和思考能力,而是側重于作文的構思、結構、立意、選材是否新穎,運用的詞語和修辭是否豐富和多樣。
2.2 缺乏明確的切入點
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變,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教學重心放在教材和課外讀物上,讓學生們多多記憶一些好詞隹句,忽視了對所讀內容的分析和讓學生們針對相關材料做出的復述、表述和創(chuàng)造環(huán)節(jié),忽視了閱讀內容與學生知識能力之間的差異性,忽視了引導學生學習選擇、組織材料和確定中心等寫作方法,最終會在真正寫作的時候,學生們無所適從,即使有很多良句的積累,卻無法正確的寫出來,沒有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
3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真實作文的實施策略
3.1 讓學生產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yǎng)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而學生一旦培養(yǎng)起了興趣,他們就能充分的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來參與習作教學。因此在寫作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比如針對習作困難、胡編亂造的問題,教師可以這樣鼓勵學生“沒有必要寫的太長,一句話、兩句話甚至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是你自己想到的、經歷到的或者看到的,就行”。這就會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在評價作文時,教師要針對作文中的亮點來表揚學生,哪怕學生整篇文章不出眾,但其中的某句話、某個段落寫的非常好,教師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這樣會在無形中給學生習作的勇氣和信心。
3.2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真實作文是生活的具體體現(xiàn),那么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融人生活因素。比如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觀察,找出世界萬物的奧妙和存在的意義。小鳥捉蟲在于保護樹木的健康,魚兒在水中的呼吸是在消化水中的雜質,保持水質的優(yōu)良,這些都是在生活中實實在在發(fā)生的,學生們善于觀察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才會感嘆世界的神奇。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郊游或是去動植物觀覽中心去參觀,讓學生們自己去觀察,然后寫下在游玩、參觀的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動植物、有趣的事等,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并用自己的所感所悟將其整理寫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
4 結語
真實作文的寫作并不困難,只有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進去,將自己的生活閱歷融入進去,這篇文章就是生動的、有靈魂的。因此作為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給予正確的引導,鼓勵他們多觀察、體驗生活,讓學生逐漸積累素材,并通過科學閱讀,沉淀文化底蘊,從而為真實作文的寫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鄒軍.淺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真實作文的實施[J].基礎教育.2012(01).
[2]閆秀風,“真情實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方法.201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