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靜
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并為其它學科的學習奠定語言基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與文學素養(yǎng),成為一個滿足社會要求、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講解輕閱讀
部分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會單純地要求學生吸收相關基礎知識,關注閱讀文本中的重難點的分析,卻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對文章表達情感的感受。部分教師甚至忘記教授學生不同題材文章的不同閱讀方式,導致學生無法正確掌握語境相結(jié)合的閱讀方法。教師過于重視自身的講解,會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無法發(fā)揮自身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嚴重影響后續(xù)的文本鑒賞與寫作訓練。部分教師對語文閱讀不夠重視,僅將其當成考試過程中的一道題目,而忽略閱讀教育對學生身體與心靈的熏陶,導致學生對閱讀重視不足,也會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阻礙。
(二)閱讀方式粗淺、表面化
大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會重視一些比較格式化的問題,“如何正確有感情地朗誦?”“如何將整篇文章進行分層?”“如何概括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如何提煉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些都是這類教師經(jīng)常考慮的問題。一整篇文本在教師的講解下,只會包括重點難點以及其他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而學生則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失去了對文本的體會與感受,更缺乏高層次的審美培養(yǎng),嚴重影響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興趣不高,掌握的閱讀技巧與能力不足以應付之后的文本閱讀,導致學生只能閱讀自己能夠理解的部分,閱讀面極為狹窄,嚴重影響學生日后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三)與學生內(nèi)心及實際生活不貼切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整個閱讀教學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在實際教學時,部分教師會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忽視學生心中的真正需求,只按照自己的教學步驟完成整個教學,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作用,也會導致學生無法從閱讀教學中得到自己應當掌握的閱讀知識。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并沒有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開展閱讀教學設計,導致學生根本無法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沒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便不會有感同身受的情感體會與文章主旨的領會。
(四)單一化內(nèi)容理解方式
部分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會按照參考書上的答案內(nèi)容對文章閱讀教學進行設計安排,自己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也沒有花時間去重新閱讀文章,提出自己新的看法,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并沒有能夠從教師的講解中得出對于本篇文章的全部理解,單單只是按照參考書的解釋進行記憶,部分教師甚至會忽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思考,要求他們嚴格按照參考書中所謂的正確答案進行記憶與背誦,導致學生無法培養(yǎng)自主思考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也產(chǎn)生不良影響。
二、培養(yǎng)學生掌握初中語文閱讀意蘊的具體方式
(一)關注閱讀文本細節(jié),品位文本語言內(nèi)涵
文本中的文字主要是服務于整篇文章的書寫,也是為了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描寫惟妙惟肖的景物特色等,教師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手段開展閱讀教學,才能保證學生最大程度掌握文本細節(jié),為后續(xù)的閱讀積累足夠的基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逐步品味文本內(nèi)容中的語言內(nèi)涵,從他人的故事中理解深沉的感情,獲得豐富的人生體會,將其當成是自己成長寶藏,這才能使學生在品位意蘊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閱讀《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學生可能會因為年級或曾經(jīng)閱讀過而對該文本不重視,但是不同的文章在不同年級的閱讀時會有不同的感受的,筆者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品味外國文學作者是如何使用文字表述事件與情感,使學生深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體會文本語言內(nèi)容中包含的意蘊。
(二)重視研究關鍵字詞,引導深入解讀文本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除了要注重文本細節(jié)內(nèi)容,還需要重視關鍵字詞的研究。每一篇文章、詩歌都會有自己的“眼”,如“詩眼”“文眼”等,這便是統(tǒng)領整篇文章的中心詞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這些中心詞匯,之后開始進行發(fā)散性的閱讀,才能不斷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掌握作者隱藏在字句背后的真情實感。例如在閱讀《天凈沙·秋思》這篇小令時,會引導學生重點研究其中的“詩眼”,也就是“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筆者會引導學生體會前三句中景物的并置產(chǎn)生的畫面,并借用多媒體技術向?qū)W生展示一副“游子天涯落日圖”,學生便很容易能理解為什么這句“詩眼”會成為文章的點睛之筆與千古絕唱,這樣的閱讀有利于學生體會古詩文中的意蘊,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
(三)合理科學設置懸念,把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合理設置與文章相關的閱讀懸念。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為基礎設置懸念,以保證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還能在閱讀思考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學生對于文本的閱讀不僅是品位其中的語言與思想,還包括學生對文本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的理解與掌握,學生慢慢在閱讀中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與鑒賞技巧,便能夠宏觀掌握整個文本的內(nèi)容,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品位文本中的意蘊。例如在閱讀《智取生辰綱》一文時,筆者特意設置了幾個疑問:“生辰綱是從誰的手中取走的?”“生辰綱是誰取走的?”“生辰綱是被用什么樣方式取走的?行動如此順利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在解答層層疑問的過程中,便能夠深刻體會到文中描寫人物性格、形象時的特色,也能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與英雄主義心理,有利于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意蘊。
(四)加強拓展延伸閱讀,感悟文本意蘊層次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教師自身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保證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始終處于不斷積累、不斷提升的狀態(tài)中。教師的文本閱讀鑒賞能力不斷加強,才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需求,能有效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內(nèi)容的思想內(nèi)核。學生需要以教師不斷閱讀的行為為榜樣,在教師的引導下拓展延伸文本閱讀內(nèi)容,多層次的感受、體悟文本中包含的意蘊。另外,學生還要注意多多閱讀教材以外的文章內(nèi)容。教師還應當積極結(jié)合生活實踐開展拓展延伸閱讀,使學生在拓展延伸閱讀、感受的過程中體會到生活與閱讀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在這樣的閱讀教育下,不僅能為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養(yǎng)分,還能為日后的寫作教學奠定堅實基礎。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品味只有從實際出發(fā),才能為文學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筆者為例,在引導學生閱讀《剪枝的學問》一文的結(jié)尾時,筆者發(fā)現(xiàn)結(jié)尾的內(nèi)容與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相似的道理,所以這篇文章雖然不在教材中,筆者卻依舊選擇該文本為學生開展閱讀教學。于是,筆者便主動向?qū)W生提問:“從這篇文章中,你們學到了什么學問?”“你們在生活中也看到過類似的例子嗎?你覺得人需不需要‘剪枝呢?”學生們在聽到了問題之后,都開始認真思考問題的答案,也在之后的交流中踴躍發(fā)言。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看見一些工作人員在為小區(qū)的花草樹木進行修剪,因此這個問題對于他們而言并不算麻煩,但在最后一個問題上,學生們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人不需要‘剪枝”,而有的人認為這個“剪枝”就像是改掉壞習慣一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筆者的逐步引導與講解中,學生們認識到文中提到的“被剪掉的枝葉”其實和人們身上需要改掉的錯誤習慣是一樣的,都是無用也會帶來不良影響的,也了解到自己應當日常反思行為舉止中存在問題的地方,及時進行修正。整個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了以文本為基礎進行拓展延伸思考,還掌握了以物省己的良好行為習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大有助益。
三、結(jié)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基礎教學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方法。為保證學生能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當關注文本細節(jié),品味文本語言內(nèi)涵;重視研究關鍵字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理解文本內(nèi)容;合理設置科學、生動、有趣的懸念,正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重視拓展延伸,不僅要為學生安排適當?shù)拈喿x內(nèi)容,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閱讀、文學鑒賞素,通過閱讀的方式感悟文本意蘊層次。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語文閱讀的意蘊,掌握語文閱讀的正確方式,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及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夢璇.接受美學視野下的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以部編本《老王》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8):167-169.
[2]吳春芬.把握整體意蘊 深入感悟文本——初中語文整體感悟閱讀教學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