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平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人一生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石,甚至影響著人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水平的高低,關(guān)系著以后的語言交際能力,話語的理解能力,甚至能夠影響到一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對其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容貼近生活,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學以致用。朗讀在小學語文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往往被一些老師忽視。通過朗讀,學生的情感能夠更好地與作者引起共鳴,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與此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通過朗讀,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有助于學生的日常表達能力、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通過朗讀,學生們還能受到文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判斷是非的能力都將起到重要作用。語文教學大綱就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的各年級的閱讀教學中都要對朗讀進行重視。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在朗讀中對課文加深了解,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學生還能夠培養(yǎng)語感。這是語文大綱的要求,更是對所有老師提出的要求,要重視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當前還是采用舊的授課方式,教師一般還是多以教師的講課為主,而沒有真正地把學生當作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正確處理好聽、說、讀、寫的關(guān)系,讓學生朗讀的內(nèi)容較少。有的老師認為讓學生朗讀會占用大量的時間,甚至認為是浪費時間,這種錯誤的觀點,使學生朗讀的機會減少,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語文語感,口語表達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深層理解。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老師會對繁瑣詞句進行講解,會對段落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會對中心思想進行總結(jié)。整個課堂主要就是老師個人的講解灌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一堂課下來,學生除了記得一些被動灌輸?shù)闹R外,生活中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對文章的感知能力并沒有提高。當課講完時,有的學生對課文根本讀不下來,讀起來結(jié)結(jié)巴巴,根本沒有一絲美感。課文中原有的優(yōu)美意境,作者想要表達的內(nèi)心情感根本無法體現(xiàn)出來,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朗讀的環(huán)節(jié)太少了。學生朗讀的不夠,課文就不能深入理解,語言積累就會減少。那么作為老師要引起重視,充分認識到朗讀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作用,在課堂讓學生多朗讀、會朗讀,讀出情感,讀出內(nèi)涵,讀出個人。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朗讀的作用,并要以身作則進行朗讀示范,帶動學生學會朗讀、喜歡朗讀。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并且喜歡表現(xiàn)展示自己,老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里特點,示范朗讀。老師帶有感情的朗讀,不但能糾正學生的發(fā)音而且能夠讓學生加強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有助于對中心思想的更深層體會。有時候看到老師讀的認真投入,搖頭晃腦,學生也會禁不住想去感受下文章的魅力,迫不及待地想加入朗讀的行列。老師字正腔圓,富有感情的朗讀也將會觸動學生的內(nèi)心,學生們將會對語言文字更加的敏感,會被漢語語言的博大精深所折服,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講《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文中景與情的完美融合,我進行示范朗讀。在朗讀時聲情并茂,并對文中兩組重點的排比句進行強調(diào)突出,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與贊美之情。為了使朗讀效果更加明顯,在朗讀前我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并找出朗讀時哪些句子或段落讀的精彩,哪些句子讀出了作者的真摯感情。學生有了任務就會更加重視起來,聽得就會更認真。讀完后我會讓學生討論哪些句子或段落讀的好,哪些感情沒有讀出來,不能很好的突出句子的美感。與此同時,我會告訴學生朗讀的時候要抑揚頓挫,對于需要表現(xiàn)贊美的地方,語調(diào)要稍微上揚;對于需要強調(diào)或感情充沛的部分可以讀成降調(diào)。讓學生們明白文字是感情的流露,只有掌握了朗讀技巧,融入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我會讓一些學生來展示自我,讓他們自己來朗讀。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被極大的調(diào)動起來,他們在朗讀中也會融入自己的感情更好的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學生反復地朗讀,一幅山水畫將會映入眼簾,浮現(xiàn)在腦海中。學生們通過朗讀還能夠體會到文中的語言美,對桂林的山水更加的熱愛,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的神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以上是我上課朗讀時的一些體會,但是不同的情況朗讀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老師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可以整篇文章朗讀,也可以對重點段落進行范讀。但是不管是哪種情況,老師在朗讀前都要充分準備,對重點進行把握,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等,讓朗讀富有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朗讀,在朗讀中升華感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