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思想是新時期教育方針,怎么樣將“立德樹人”轉化為學科內(nèi)的思想,并落實到學科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針對德育形式化低效問題,本文結合高中物理學科教學,從立德樹人與愛國教育,立德樹人與安全教育,立德樹人與勵志教育等三方面闡述立德樹人在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滲透,促使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
關鍵詞:課程育人;立德樹人;愛國教育;安全教育;勵志教育
針對國內(nèi)外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立德樹人”的思想?!傲⒌聵淙恕彼枷胧屈h對新時期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指導思想[1]。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理解認識“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將其轉化為學科內(nèi)在思想觀念,落實到學科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之一,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理清物理教學與德育之間的關系,也沒能夠找到這二者之間的切合點。那么,如何在課程教育的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方針?筆者結合物理學科教學過程談談看法,希望以此來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1.1? 讀書尚理,育人德先
所謂的愛國主義其實就是指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國家的正向情感?,F(xiàn)今的學生由于生活的環(huán)境的和平和諧,使得他們的愛國意識可能沒有戰(zhàn)亂年代的人的那么強。因此,進行愛國教育是有必要的。
應該說,自然科學本身沒有國界之分,但是學習自認科學的人有國界,將科學與技術應用到生產(chǎn)生活中的人有國界,如若“無德之人”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那他的存在對國家乃至人類來講可能會是災難。因此,讀書尚理,應育人應德先。我們培養(yǎng)的應該是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有憧憬與向往的人,這樣的思想,是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珍寶,也是學生能夠學好物理的一項重要的精神性支柱。由此,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責任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2? 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愛國教育的可行性
愛國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的工程,不是某個部門或某個學科能夠完成的,但就這個問題而言高中物理學科教育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與責任。愛國教育,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在接觸,傳統(tǒng)純粹而文字性、知識性、講授性的教育從某種意義而言,隨著學段的變化,愛國主義教育也從幼兒園的無效認知變成小學有效認知,從初中的低效認知發(fā)展到高中的無效認知。學生在成長,認知在變化,因此我們的愛國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那個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怎么將愛國教育滲透“于無聲處”而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反感呢?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滲透大量的愛國教育題材,如回旋加速器、高鐵、遠距離輸電、機械振動、航空航天、核物理等等學科教學內(nèi)容都可以滲透。
1.2.1? 電磁學中的國家情感
在帶電粒子在磁場中應用——回旋加速器,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以及擬建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來獲得高能粒子,以及高能粒子在電子計算、醫(yī)學、軍事、地理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引入教學。國家?guī)状I導人對該領域研究的重視,國家在高能粒子領域的投入是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在電能的遠距離傳輸?shù)慕虒W過程中,通過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期間的特高壓新聞短片引入,讓學生對高壓輸電有個一初步認識的同時,滲透特高壓輸電的行業(yè)標準制定,從而達到滲透國家情感教育之目的。
1.2.2? 機械運動中的歷史自豪感
在機械振動的教學中用張衡的“渾天動儀”引入,在共振的教學中通過介紹漢代的“魚洗”并讓學生參與體驗引入等等,來向學生傳遞生活在古代的先人的智慧,從而達到愛國情懷的滲透。
1.2.3? 物理故事滲透愛國情懷
在核力與核能的教學中,引用錢學森、鄧稼先的故事,用影片將他為回到中國所闖過的重重困難給學生呈現(xiàn),造就中國原子彈、氫彈、航空火箭等,讓中國脊梁挺拔,威懾反華勢力,讓大家能夠在和平年代生活。從而讓學生體會先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達到愛國教育的有效滲透。
在萬有引力與航天的教學過程中,應用2008年汶川地震GPS失靈導致救援困難,造就中國北斗故事,對他們的心靈產(chǎn)生激蕩,是的他們能夠在這樣一種心靈的激蕩中養(yǎng)成一種高尚的思想素養(yǎng),從而使得他們的“立德樹人”教育可以落到實處。
2.1?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也是學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命意識是立德樹人的首要任務。而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就是要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將涉及到與物理相關的有預設有目的的加以傳授[2] 。這樣可以達到知識傳授與安全教育兩不誤。
2.2? 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比如,可以將交通安全滲透于動量定理、動量守恒、慣性、離心運動等教學,在動量與慣性的教學中滲透“生命至上,遠離大貨車”;在離心運動教學過程中滲透“騎車拐彎要減速”。
比如,可以將用電安全滲透到電路、電磁場等教學,在閉合電路教學過程中滲透“慎重使用”高功率電器,特別是現(xiàn)在家電大量普及的情況以及學生宿舍功率過載等;在電場感應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不能用濕手接觸開關插座”;在尖端放電教學過程中滲透“雷電安全”教育,雷雨天氣不在高處呆,不在樹下避雨等等。
安全教育的途徑很多,關鍵在于怎么選擇,怎樣讓安全教育“潤物細無聲”的落地,需要教學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稍微留心,此處一句話更勝班會一堂課。
3.1? 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是通過心理暗示、信念教育等手段,激勵喚醒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成人、成才。而現(xiàn)行階段的勵志教育基本上被學校德育教育形式化,學生在被動下成長,“被成長”方式使得學生沒有辦法“認同”、沒辦法“順從”更不用談“同化、內(nèi)化”。
3.2? 高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勵志教育的可行性
物理悟理,悟生活之理,悟哲學之理。在高中物理中每一個定理定理規(guī)律都可以用生活哲理的方式衍生出來,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達到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比如,功與動能定理的教學,功是力對位移的積累,而積累的結果是使動能發(fā)生改變。從正負功的角度類比,你努力的方向還要正確,才能達到正向的積累;如果你努力的方向不對,就會得到負向積累或無用功。當你方向正確了,還要不斷的積累,才能收獲更多。所以,立長志。
比如,楞次定律的教學,楞次定律內(nèi)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變化[3]。類比生活可以這么理解,因為有變化,才會有發(fā)展,但是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阻礙”,而這些“阻止”不了發(fā)展的步劃。生活中或學習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正視困難,這些困難只會“阻礙”你,但是“阻止”不了你。
再比如,天體問題中的雙星問題教學,在討論運行半徑的時候不妨討論一下極限,如果期中一個天體的質(zhì)量足夠大,大到另外一個天體的質(zhì)量可以忽略的話,質(zhì)量小的天體就圍繞質(zhì)量大的天體轉。類比,如果你想讓別人圍繞你轉,那么那就讓你自己變得足夠強大。
總之,對于立德與樹人而言,德育教育包括愛國教育、安全教育、勵志教育等等,在物理學科當中有很多地方,很多途徑可以滲透,而這樣的滲透教育,比起蒼白的形式化德育會更具效果。而這種形式的呈現(xiàn)也會使枯燥的高中物理多那么點人文的味道,大部分學生很有可能因為你的教學而喜歡物理,學科成績也不會差,從而使物理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解讀[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8.
[2]葉成貴.淺談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安全教育的路徑選擇[J].考試周刊,2018,(80):162-163.
[3]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2[M].第4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