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平衡等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運動能力。十字道初級中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發(fā)展趨勢同全國情況基本一致,基于此,學校積極探索,提出了學生體能“星級制”模式,并進行實驗,驗證其對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效果。
關鍵詞:星級制;體質;體能;健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實驗班(七年級2班)男20名,女19名,共計39名;
對照班(七年級3班)男20名,女19名,共計39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2.實驗法。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本文運用SPSS19.0軟件對實驗前、后對學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各項測試數(shù)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二、實驗研究步驟
(一)確定變量
1.自變量:教學模式,實驗班采用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設計課程模式,對照班采用現(xiàn)行教學模式。分實驗班和對照班兩個水平。
2.因變量:學習興趣、運動參與度和《標準》中身高、體重、肺活量、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男生1000m與引體向上、女生800m與仰臥起坐。
(二)實驗步驟
1.實驗數(shù)據采集
(1)測試工具:采用標準的身高、電子體重與肺活量測試儀、《標準》表;
(2)測試指標:身高、體重、肺活量、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男生1000m與引體向上、女生800m與仰臥起坐;
(3)測試時間:實驗前測,身高、體重、肺活量、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男生1000m與引體向上、女生800m與仰臥起坐,2016年9月開學第一周完成;
實驗后測,身高、體重、肺活量、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男生1000m與引體向上、女生800m與仰臥起坐,2017年6月第二周完成。
2.實驗干預
(1)校內課程
大課間模式。夏、秋季為專輯化模式,春、冬季為長跑模式,根據體能發(fā)展敏感期特點,做好體能的補償性練習,活動時間為30分鐘。
專輯化模式?;顒訒r間為5月—11月。實驗班級每周五次的大課間活動,分為五個專輯,每個專輯主題不同,創(chuàng)設的活動場景自然就不同,采用自動化音樂控制;每個專輯包含多個運動技能,能充分考慮到體能類、健康需求類、特色體育類三者之間的統(tǒng)籌安排與發(fā)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大課間活動時間段的使用效率。五個專輯的活動內容不是不變的,而是根據學生課堂技能的掌握程度階段性地進行相關內容調整。
冬季長跑模式?;顒訒r間為12月—4月。周一至周五的大課間活動時間段,安排長跑活動模式:集體跑操——耐力體能;項目活動——力量體能。冬季是耐力體能的專門發(fā)展階段,適合于大肌肉群的力量體能發(fā)展。
(2)校外課程
假期體育活動是校內體育活動的延伸與繼續(xù)。每天活動時間累計為一小時以上。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實驗班與對照班《標準》實驗前測項目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根據檢驗結果,實驗干預對改善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促進并提高各項體能的發(fā)展效果較為顯著,導致后測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的原因是由于實驗干預作用造成的。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經過一年的實驗干預,充分說明初中生體能“星級制”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以招遠市齊山鎮(zhèn)十字道初中大課間與假期體育活動為例達到了預期研究目的,實驗干預內容的設計與安排、實施是有效的,合理與適宜的運動是能夠改善并提高全體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驗證了實驗假設是成立的。
(二)研究建議
校內在實驗教師帶領下,做好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深入發(fā)展;校外主要體現(xiàn)執(zhí)行活動計劃的能力,認真開展好假期體育活動;要與體能發(fā)展敏感期有機結合,對活動過程中的密度、運動量、強度等提出具體要求,以確保活動的效果與質量;要從根本上改善BMI指數(shù)超重、肥胖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需學校、家庭、個人三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家長的關注、重視與配合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王淑英.學校體育課程體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劉魯欣(1974.7—),男,漢族,山東省招遠市,本科,體育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