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優(yōu)輔差的途徑,建議優(yōu)化練習設計可以從喚醒學生已有認知,給學生搭建分層階梯,并實施專項訓練,突破重難點等著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實現課堂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培優(yōu)輔差 課堂練習 優(yōu)化設計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A-0126-0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技能、積累數學經驗的有效途徑,也是培優(yōu)輔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優(yōu)化課堂練習設計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那么如何優(yōu)化課堂練習設計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給學生搭建分層階梯,在此基礎上實施專項訓練,突破重難點,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悟。由此,精心設計、合理優(yōu)化課堂練習,深化學生的數學知識,促進數學認知的正確構建,這是課堂培優(yōu)輔差的關鍵。筆者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誘發(fā)知識喚醒,再現學習歷程
對于課堂練習教學,教師不要讓學生步入機械化做題的誤區(qū),而是要幫助學生回顧和解讀所學知識,加速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領悟,為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奠定基礎。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加強設計定位,設計具有指導性的問題,誘發(fā)學生回顧舊知,喚醒已有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回憶知識要點,總結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對課堂練習的探究和交流,糾正以往的知識錯誤。
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升和毫升》這一內容的練習課時,筆者緊緊圍繞整個單元的知識結構,通過兩個方面的引領促進學生回憶知識要點,帶領學生重現學習歷程,喚醒學習經驗。一方面是先進行粗線條的學習引領。筆者讓學生回顧前兩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與同桌、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每個小組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可以培優(yōu)輔差,互相促進,將已學的“升的認識”“毫升的認識”等知識點一一再現。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進行回想,由此誘發(fā)學生的思考。
筆者讓大家回想教材中羅列的升和毫升的具體應用,并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教材,生活中你還發(fā)現有哪些應用?你有什么發(fā)現?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回想和對現實生活中實際應用的思考,在頭腦中逐漸建立直觀的概念,認為升是用來表示一般容器的容量單位(如大豆油、桶裝純凈水等就可以使用這種容量單位);而毫升則是表示比較少的液體的容量單位(如眼藥水、牛奶、可樂等這些使用量比較小的液體類就可以使用毫升的容量單位)。
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傳統(tǒng)機械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設計,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借助聯(lián)想和梳理,不但能重新確認和構建所學知識,過去的錯誤認知也得到了有效糾正,而且在所學舊知的基礎上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和延續(xù)。這樣的練習優(yōu)化設計,能夠誘發(fā)舊知的喚醒,讓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課堂充滿情趣,為下一步培優(yōu)輔差做足準備。
二、搭建分層階梯,構建知識體系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各個知識點、數學概念之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構建過程,因此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平臺,優(yōu)化練習設計,帶領學生一步步進入復雜和困難的知識范疇之內,在理解和把握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從而獲得知識體系的完整構建。
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對分數的概念有深刻的把握,并能夠對分數的基本性質深入理解,筆者特意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課堂練習,這其中包括基礎練習和提高練習,同時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設計了發(fā)散性的延伸練習,這些練習遵循從基礎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學生可以拾級而上,系統(tǒng)構建分數的知識。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基礎練習:[13=( ? ? ? ? )18],[37=( ? ? ? ? )28],[2436=2( ? ? ? ? )]。
這道基礎練習題,目的是考查學生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理解,緊接著筆者又設計了提升練習:如果分數[37]的分子增加12,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該怎么做?設計該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思維,學生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認識到分子增加12后變成15,與原來相比擴大了5倍,所以,為了保持分數不變,那么分母也需要相應地擴大5倍。接下來筆者又設計了延伸練習:比較分數[510]和[15]的大小。設計這道練習題,幫助學生拓展分數的知識,打開數學思維。學生認識到分母不同無法進行大小比較,要想進行比較,就要先將兩個分數的基本單位統(tǒng)一之后才能進行比較。
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層層遞進的練習階梯,在第一層次練習中,學生可以鞏固原有的知識,第二個層次讓學生的思維逐步靈活起來,與此同時進入第三個層次,這個層次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讓學生深入思考。通過三個層次的練習設計,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系統(tǒng)構建分數的知識體系,大大提升課堂練習培優(yōu)輔差的實效性。
三、專項突破難點,規(guī)避認知誤區(qū)
在小學數學練習設計中,盲目認為多多益善,大量做題是不可取的。教師要針對學習的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專項練習,帶領學生進行有效突破,精講精練,幫助學生規(guī)避認知誤區(qū),拓展思維,實現真正培優(yōu)輔差的課堂實效。
在教學《小數乘法》一課時,通過日常反饋,筆者發(fā)現學生對積的小數點的位置確定存有困難和誤區(qū)。如何幫助學生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呢?筆者緊緊抓住這個概念的關鍵點,設計專項練習,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筆者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已知148×23=3404,請大家根據這個算式的結果,口算下面各題。
14.8×23=□,148×0.23=□,1.48×23=□,14.8×2.3=□
這幾道練習題主要是針對學生找不準小數點的問題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鞏固和練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專項練習,幫助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使學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如六年級學習分數知識時,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找到單位“1”。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專項練習:①有兩個數,甲比乙多[13],乙比甲少幾分之幾?②甲乙兩人共同完成一項工程,甲完成工程的[12],乙完成了[13],問甲比乙多完成多少?這兩道習題能夠讓學生深度參與其中,對舊有的概念誤區(qū)進行澄清和再認識,準確找出單位“1”,有效突破學習難點。
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練習,幫助學生逐漸突破學習難點,獲得系統(tǒng)化的認知架構,實現課堂練習培優(yōu)輔差的有效性。
四、尊重個體差異,實現學有所得
眾所周知,學生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在進行課堂練習設計時,要充分尊重這種個體差異,可以將中等生作為主要側重對象,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其他層次的學生,可以配備適度的練習,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這一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這一性質,筆者設計了如下練習:①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80÷15=80÷□÷(16÷4),60÷20=(60×2)÷(20×□)。
②寫出商是6的三個算式,觀察體會商不變的性質。
③嘗試寫出多個等式。720÷48=360÷□=□÷12=□÷□=……
在這三道練習中,第一道練習是針對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可以讓中等生輔導潛力生。第二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提升學生開放性思維,主要以中等生作為核心,中等生也可以幫助潛力生完成。第三道練習是思維拓展延伸練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
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了能夠平衡各方“口味”的彈性練習,這樣的優(yōu)化設計,就可以讓中等生輔導潛力生,同時又可以提升中等生的水平,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在課堂練習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練習中,培優(yōu)輔差是根本宗旨,有智慧的教師不能把練習課單純地當作做題課,也不能單純地認為是講評課,而是要優(yōu)化練習設計,幫助學生自主回憶,自主梳理所學知識,再現探究過程,讓學生分層突破,步步為營拾級而上,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升中等生的思維水平,輔導潛力生掌握基礎知識,由此通過優(yōu)化課堂練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真正愛上數學練習課,充分發(fā)揮課堂練習的功效,實現課堂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郭莉.改進小學數學練習設計——“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學學習”研究之一[J].小學數學教育,2013(12)
[2]張華.例談課堂練習優(yōu)化設計的原則[J].數學教學通訊,2015(16)
[3]林心.優(yōu)化“課堂作業(y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
[4]林小海.優(yōu)化課堂練習,打造高效數學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
[5]運奐文.優(yōu)化課堂練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小學教學參考,2018(23)
作者簡介:鐘堅(1978— ),女,漢族,廣西玉林人,一級教師,從教小學數學教學20年,曾多次獲得玉州區(qū)優(yōu)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玉州名師、玉州百佳教師等榮譽稱號;參加自治區(qū)技能大賽、數學微課《分類與整理》評比獲二等獎;負責或參與玉林市《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研究》《面向全體學生,培優(yōu)輔差的策略研究》等5個課題研究。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