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 要:課堂互動是一種新穎特殊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師生”“生生”互動,其包括認知互動、行動互動以及情感的互動。運用互動教學形式,教師如何引導和促進學生對課本文章深度進行解讀與設計,教育工作者對此探析具有深遠的意義,希望以下討論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互動式;客觀評價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互動式教學,教師引領(lǐng)學生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和分析,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以及文章的文本內(nèi)容,進而有利于學生對課本深度閱讀和解析,并能感受到文章表達的情感及主旨大意。
一、通過提問式互動,把握文章特點
學生在學習深度閱讀過程中,通過抓住文章的特點及表現(xiàn)的手法,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寫文章時采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還有表達方式。而這些都是文章為表達服務的。文章是如何通過寫作方法來介紹文章對象的?例如,教師在學生通讀了課文后,可以向?qū)W生提出三個問題來引入課堂學習內(nèi)容,文章寫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鼓勵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帶著疑惑和問題主動積極地閱讀文章。這種提問式的互動形式,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從“教師教為中心”向“學生學為中心”的轉(zhuǎn)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教師還設立生生間的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分小組合作進行討論,最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回答問題,無論回答好壞,教師都要肯定,對發(fā)表觀點好的小組給予表揚,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深度閱讀的熱情,從而樹立自信心。
二、理清文章框架,總結(jié)主旨大意
學生只有清晰地理清和掌握文章的框架結(jié)構(gòu),明白作者的寫字作意圖,才能做到深度閱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帶著以上三個問題通讀瀏覽課文,整體地把握文章,學生通過整合、提煉和加工,將次要的信息進行篩選,這個過程更容易讓學生找到閱讀文章的突破點,并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框架和結(jié)構(gòu),同時,也對文章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厘清文章的框架結(jié)構(gòu)后,逐步深入文章,從而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總結(jié)出中心思想。比如,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小組合作成員用自己的話將文章大意表達復述出來,分享自己的概括和總結(jié)。
除此之外,學生在語文閱讀課上,對于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精讀、細品、批注等閱讀方法,發(fā)揮想象力,結(jié)合合理思考的空間,來拓展、探索文章深意,進一步地了解和滲透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者應在閱讀教學中教授給學生正確、高效的閱讀方法,還要理解和探究文章中的字、詞、句等基本語言元素,并與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指導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對課本進行深度解讀,開展學生間的共同討論與交流,通過討論閱讀方法,推動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最后形成學生與文章的深度對話。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平時要勤于閱讀和思考,不斷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深度閱讀的效率和水平。
三、在互動中客觀評價文章
最后,教師輔助學生對所學課文作出客觀評價。在對課文的觀點進行評論時,培養(yǎng)學生避免主觀臆斷,作出評價時要有依據(jù),從文章本身出發(fā),并且尊重客觀實際,抱著實事求是的客觀態(tài)度進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規(guī)避以點概面、以偏概全,才能避免以片面的事物來總結(jié)出自認為正確全面的結(jié)論。在通過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小組合作通過組員的發(fā)言,可以給其他組員以啟發(fā),使他們看到自身思維的局限性,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看到學生在討論和回答中,形成較大的誤區(qū)和偏差,應給予及時的引導、點撥和糾正。此外,互動式教學在深度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符合新課改下的素質(zhì)教育理念,徹底改變了教師照本宣簡科的陳舊傳授知識的陳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另外,這種互動式新穎、特殊的教學形式對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zhì)人才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對文章進行評價時,要做到客觀、全面、正確,教師要強調(diào)基于課文的客觀事實,從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漸認識深入。此外,從多角度理解和分析文章意圖和觀點,全面地進行思考,可能有效避免只抓住一個點或者一個方面無限放大而顧此失彼,從而最終不會看待問題形成缺陷和偏差。
綜上所述,互動式教學屬于新穎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邮浇虒W應用于深度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領(lǐng)學生對話,生生間在互動中討論,最終形成學生與文章的深度閱讀與對話,這種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課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金霞.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3(14):32.
[2]韓金儒.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度閱讀[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4):12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