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是一個較為重要的部分,習作能力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中占據(jù)著較為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各種文體的學習與寫作是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一個重點、難點。就目前的教育教學改革趨勢來看,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構架已經成為了當前語文教師的一項重點教學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應用
引言:筆者在本文首先闡述了目前小學生的習作情況,隨后從信息技術的特征、對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影響以及教學應用三個方面展開了深入分析。
一、小學階段學生習作現(xiàn)狀
1、缺乏習作興趣
經實際調查,小學階段的習作內容常常被固定,被局限于常規(guī)的命題或者半命題作文,且學習的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學生進行習作往往都是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完全沒有自由表達的權利,長久下去學生必然會出現(xiàn)興趣不高,思想禁錮的現(xiàn)象。
2、習作積累不足
習作積累不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習作的第一要素,經調查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書面表達方面常常都是“成篇流水”,敷衍完成作業(yè),作文水平較低且所敘述的文章沒有說服力,體現(xiàn)不出文采,雖然說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習作積累不足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原因。
3、習作評改流于形式
習作評改是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個教學模式,但是由于教師受教學任務以及教學進度的限制,常常沒有過多的精力有針對性的批改學生的習作作品,而要想保證習作評改的有效性“精批細改”則是直接的方式,面對教師所批改的評語學生往往表現(xiàn)無從下手,不懂得如何改正,這一原因也是限制小學生習作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信息技術的特征
首先信息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具備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的特征,而且在網絡背景下各種文學資源極為豐富,且具有開放性不受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而且信息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交互性,例如教師在習作評改的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種前提條件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也促進了精批細改責任意識的形成,此外在文學資源的背景下教師能夠為學生搜集更為豐富的作文題材,幫助學生做好習作積累鋪墊,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學生能夠在QQ、微信等APP上閱讀、點贊、實現(xiàn)同學之間的一個交互。
三、信息技術對學生習作的影響
1、開闊視野
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和教師能夠從海量的信息資源中查閱到對自身有利的數(shù)據(jù)信息,而且不受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的限制,此外學生能夠了解市政信息、軍事經濟以及好人好事等方面的咨詢,這是學生了解社會,養(yǎng)成社會觀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從教師的角度上看教師可利用這些網絡信息資源,取其精華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模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習作題材,從而促進自身習作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2、提高交互性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互聯(lián)網利用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互,在一個指定的平臺上學生與學生能夠進行有關習作方面的交流,而且學生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指定的網站上,教師也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其進行批閱,這種便利是提升學生與教師之間交互性的一個先提條件。
3、負面影響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而在網絡背景下的信息技術同樣帶有負面的作用,較為常見的就是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和各個軟件投身于視頻、游戲中去,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劃,而且目前各種網絡語言對于小學生的影響也是較大的,網絡時代具備著革新性質而網絡語言對于剛剛接觸文體習作的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負面的沖擊。
四、信息技術在小學習作中的有效應用
1、培養(yǎng)習作興趣
在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網絡寫作平臺來優(yōu)化習作教學氛圍,教會學生正確的應用信息技術,以更為豐富的形式記錄生活中的感悟和事情,例如教師可引導班級學生創(chuàng)建自己的微博、微信,并以日記、短文的形式在微博、朋友圈上自由的發(fā)表寫作內容,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與習作題目相關的小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再進行習作,使學生有感而發(fā)有素材可寫。
2、建立班級網絡習作平臺
在信息技術應用的背景下教師要想全面的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在班級中建立一個關于習作方面的網絡平臺是最為有效的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習作網絡平臺上積極的發(fā)表原創(chuàng)作品,通過網絡習作平臺的建立給與學生更多的表達空間。
3、拓展資源
拓展資源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給與學生提供一些必會的文體習作資料,另一方面就是學生自主的去搜集意向資料,這兩個方面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的習作素材得到積累,教師應給予學生提供精準的素材搜索鏈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價值信息構架,這樣才能實現(xiàn)豐富習作素材的精準性實施。
結束語
在信息網絡時代下,各個行業(yè)領域都迎來了發(fā)展的新時機,從教育教學的領域上看教師要想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要保證自身的技術應用熟練度,還要保證與習作教學目的的相符性,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潘姚東,林建中.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習作評改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3):132-133.
[2]高梅花.平板電腦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和意義[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6(06):65-67.
[3]賴淑珍.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習作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5(14):237-238.
[4]韋芳,覃賢.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基于課堂觀察的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28(05):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