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長勝
摘要:許多孩子厭學,沒有讀書的興趣,或者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閱讀能力低下。如何突破這個教育困境成了當前教育形勢下一個重要的核心問題。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合作發(fā)力,轉(zhuǎn)變觀念,最關鍵處還是淡化考試,清理各類以提分為噱頭的輔導培訓機構,甚至在條件成熟時,逐步取消中考制度。著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改革束縛語文教學生命活力,阻礙孩子們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語文教育評價體系。為學生創(chuàng)立各種閱讀交流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平臺,讓孩子們靜心閱讀,學以致用,在閱讀中改變自己,得閱讀者得天下。
關鍵詞:改革 評價體系閱讀時間 自學能力
在應試教育的“霧霾”中,許多教師重壓之下,教育教學措施變形,一切為了考試,全然不顧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了。按分數(shù)或明或暗地給孩子們排名次,分出三六九等,然后約談拖班級教學成績后腿的學生以及家長。家長迫于壓力,最后只好求助于校外各類輔導培訓機構為孩子提分,孩子被引導到片面追求分數(shù)的輔導題海戰(zhàn)中去了。家長的焦慮,應試教育的推波助瀾,商業(yè)資本的炒作導致社會上各類針對中小學生的校外輔導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遍布城市各樓盤,小區(qū)各個角落。然而,許多孩子厭學,沒有讀書的興趣,或者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閱讀能力低下。久而久之,形成了這樣一種怪圈,“考試---約談---進輔導班—做題---告訴答案---考試”惡性循環(huán)??荚嚧螖?shù)越多,頻率越高,課外輔導培訓機構就越多,他們的生意越火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幾乎被給類輔導培訓機構重重包圍了,孩子和家長不堪其憂,不堪其擾。巨大的經(jīng)濟投入?yún)s沒有換來孩子自學能力的提高沒有形成健全的人格,背離了教書育人的初衷。
在“功利主義絞殺希望之藤”的教育現(xiàn)實下,如何突破教育困境追尋教育真諦?
一、在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合作發(fā)力,轉(zhuǎn)變觀念,要淡化考試,早抓閱讀,清理各類以提分為噱頭的輔導培訓機構,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孩子。
我認為當下最緊要的一件事,應該明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厘清義務教育各個階段的任務,加強義務教育各階段語文教育目標一體化管理。課標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需要給孩子充足的閱讀時間。
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在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合作發(fā)力,轉(zhuǎn)變觀念,要淡化考試,清理各類以提分為噱頭的輔導培訓機構。條件成熟了,甚至可以逐步取消中考制度。其實,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從閱讀開始。讓孩子們閱讀,閱讀,再閱讀,從小走近閱讀,越早越好。
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堅定地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孩子們,引導孩子多閱讀,多實踐,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二、要改革束縛語文教學生命活力,阻礙孩子們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語文教育評價體系,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閱讀又是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基礎,有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我認為“得閱讀者得天下”更貼近事實。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會不會閱讀,決定著他的智力發(fā)展。而智力發(fā)展決定著各門學科的學習成效??焖俚?、會思考地閱讀是學生在課堂和獨立讀書時進行完善的邏輯思維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因此,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和培養(yǎng)閱讀能力呢?
真正的閱讀能吸引孩子的理智和心靈,激起他對世界和自己的深思。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必須交給學生讀書,教他在讀書的同時認識自己,教他從書籍里受到教育。因此,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最關鍵處還是要求學校淡化考試,改革束縛語文教學生命活力,阻礙孩子們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語文教育評價體系。好語文課程評價體系應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我們可以從新設計評價手冊,如分項評價(習慣、寫字、朗讀、背誦、口語交際、閱讀習作、綜合性學習),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
三、為學生創(chuàng)立各種閱讀交流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平臺。
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立各種閱讀交流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平臺,不斷加深學生想成為發(fā)現(xiàn)者的愿望,并通過特殊的工作方法實現(xiàn)他的這一愿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務。我每學期一開始,家校聯(lián)動,引導孩子們科學合理制定學年課外閱讀計劃,開展讀書銀行儲蓄卡趣味活動,共同完成親子閱讀手冊,在班級中或?qū)W校里建閱讀欣賞驛站,分享閱讀快樂,家?;釉u價。我們鼓勵孩子們每日抽出時間大聲朗讀,每天最少應該有個二十分鐘用來對新課文進行有表情、有理解地朗讀,輪流在課前上臺領讀,樹立學習自信,構筑孩子的閱讀歸屬感和成就感。
我時常要求孩子們在閱讀時要學會邊讀邊思考,做記號,寫批注,查工具書,寫好筆記,心得,還成立循環(huán)日記小組,各成員每周輪流寫一篇日記,彼此之間廣泛交流交,互評,體分享閱讀的收獲。我們時常組織孩子們開展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由初級的仿寫過渡到閱讀實踐后的創(chuàng)新寫作體驗,定期編輯優(yōu)秀習作,集結成冊,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并在閱讀中認識自己。
四、打破學科限制,鼓勵孩子博覽群書。
在引導孩子閱讀時我主張要打破學科限制,鼓勵孩子博覽群書,天文地理,歷史生物哲學等。對學生而言,閱讀不只指向文學書籍,閱讀也并非只有語文受益,閱讀更不是不干正事,不務正業(yè),因此,我積極引導孩子們對各科書籍進行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豐富的知識有開闊的眼界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又何愁孩子得不到真知識,寫不出好文章呢?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和擴大圖書閱覽室。讓孩子們課余能有一個正規(guī)的課外讀書場所。倡導孩子們建立屬于自己的“個人藏書”。他們到小學畢業(yè)時擁有至少二百本個人藏書。在孩子上小學的年代里,逢到生日、“圖書節(jié)”、少先隊組織周年紀念日、學生入隊和入團的日子,學校、少先隊組織、家長委員會、校長都給學生贈送書籍。
學習如一場馬拉松,閱讀是減輕學生負擔的主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通過調(diào)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凡是除了教科書以外什么也不閱讀的學生,學習負擔都是沉重的。在閱讀各類教材和課外書籍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便勝過參加各類課外輔導培訓提分班和無邊的題海戰(zhàn)。在小學階段就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片面追求分數(shù)的應試教育必不能達到育人的佳境。大部分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已經(jīng)沒有學習的后勁了,到了大學階段在創(chuàng)新力上更是落后一大截。
得閱讀者得天下。因此,我們應立即行動起來,堅決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孩子們,讓孩子們靜心閱讀,學以致用,在閱讀中改變自己,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余雷.親子閱讀與兒童思維訓練[J].江蘇幼兒教育,2018(04):85+87.
[2]陳國群.群文閱讀助推課外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36-37.
[3]蒯燕.巧抓“關鍵期”,開好“閱讀”頭[J].華夏教師,2018(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