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青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21-01
大多數幼兒發(fā)展中家庭和學校是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自然而然家長和教師也就成為了幼兒教育中扮演重要施教者身份的育人者,所以其實就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期望而言,教師與家長是一種合作的關系,都是向著希望能夠做好幼兒教育這一方面而去的,而且更加有實踐表明,現在有不少家長不僅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較好的個人素質,而且對于幼兒的教育有著較正確的教育觀,因此,家長不是只能一味地聽教師的言論和見解,教師也不能一意孤行,雙方應該共同提高,互相信任彼此,互相多溝通、多交流,這才是家園共育所應該做到的,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和幫助。
1.家園共育的意義
(1)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家園共育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結合有著緊密的聯系,兩者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都十分重要。家園配合可以更好地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規(guī)范的訓練,在學校和家里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的監(jiān)督和規(guī)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改掉生活上的不良習慣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通常這些培養(yǎng)都是從一些小的細節(jié)抓起,例如坐姿、站姿等等小細節(jié)。教師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長的對于孩子的教導也要教師的無私付出,家長和教師應當提高認識,就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和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上達成共識。
(2)讓孩子充分理解家長和教師
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家長和教師同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兩者都是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因此在孩子性格特征、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離不開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所以這也要求教師和家長能夠統(tǒng)一觀點,多溝通,多交流,例如如果對于某件具體的事情家長和教師的觀點不一樣,教導的方式差別過大,孩子很容易造成誤解,不知道該聽從哪一方的話,也就不知道該如何行動,從而容易產生誤會,使得孩子們可能不能充分理解家長和老師雙方,這樣對于孩子心智的發(fā)育是不利的。因此通過家園共育的觀念和方法,相互配合、達成共識,能夠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感受到家長與老師的共同陪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家園共育的有效性策略
(1)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在對學前融合教育中的家園共育進行開展,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教學指導,幼兒園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需要建立起健康的教育觀念、兒童觀念和評價觀,同時還要對特殊兒童開展的各項教育活動進行有效應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將特殊兒童和教育的各項專業(yè)知識有效傳授給家長,并引導家長提升自身教育水平,這對于學前融合教育的發(fā)展和水平提升都將起到顯著積極影響。在此種背景下,幼兒園還要加強對多元化溝通機制的創(chuàng)設,只有這樣特殊兒童的家長才能更全面和準確的認識到孩子的實際情況,在雙方達到教育共識的基礎上開展必要的教育和引導。此外,幼兒園還應該引導普通幼兒和家長對特殊兒童進行接納,只有這樣才能為學前融合教育提供更健康和完善的外部支持環(huán)境。
(2)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前融合教育環(huán)境
特殊教育要想得到正常開展,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為特殊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更完善的發(fā)展環(huán)境,從而引導和幫助特殊兒童更好的融合到正常社會生活中。所以,學前融合教育首先需要在社會中建立起一種更包容和開放的教育觀念,將對特殊兒童的接納作為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衡量標準,從而創(chuàng)設一個更具備人文關懷的思想教育環(huán)境。幼兒園在實際發(fā)展過程中也要積極分析和了解特殊兒童家長和普通兒童家長對特殊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從而引導特殊兒童家長對兒童問題進行正確理解,盡可能消除普通兒童家長的思想顧慮,引導和鼓勵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到幼兒園開展的活動和教育中。在此種基礎上,幼兒園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融合教育的參與對象,比如將社區(qū)支持融合到家園共育中,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推進特殊兒童教育的輿論宣傳力度,對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家長進行正確引導,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對學前教融合教育認知水平的提升,進一步強化家長對這項教育工作的關注程度。
(3)建立學前融合教育家園融合的信息化平臺
學前融合教育中家園共育要想得到更大的發(fā)展,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網絡平臺,從而通過特殊兒童及其教育情況開展更為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園和家庭也要對典型問題進行有效分析,不斷獲取優(yōu)化這項教育的合理對策和方法,實現對融合教育家園共育工作質量的全面提升。幼兒園在實際發(fā)展中需要對融合教育理論學習進行經驗的總結和吸收,通過這種方式為特殊兒童在正常社會中的發(fā)展提供更合理的幫助與支持。
總之,孩子在成長的初期,家庭和學校的環(huán)境以及氛圍對于其早期中期的成長是有這巨大的影響的,所以做好家園共育的工作應當是每一位家長和幼兒教師所應當關注并思考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對每個孩子都給與同樣程度的關懷,包容孩子們幼稚的錯誤,而家長則需要給與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且時刻保持耐心和愛心,兩者達成共識,多多交流自己的想法,讓雙方的距離能夠更進一步,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也更加有利。
參考文獻
[1]劉彩榮.淺談家園共育模式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7,78(28):234-235
[2]佚名.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有效實施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23(25):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