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軍 肖東
關鍵詞 PBL CM 運籌學 教學改革 混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9.068
Abstract In this study, PBL and CM hybrid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design a "trinity" hybrid teaching mode, which takes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s the main body, solves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guidance, and constructs knowledge structure as the core. It has been appli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raining student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a practical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Keywords PBL; CM; operational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mixed model
0 引言
“運籌學”是高校經(jīng)濟管理類專業(yè)必修的課程,主要研究應用數(shù)學模型進行優(yōu)化的問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運籌學”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兩方面問題。所謂“教師難教”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范圍固化、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方法僵化;考核標準定勢、難度較大?!皩W生難學”則體現(xiàn)在:理論脫離實際、興趣不高;知識獲取被動、參與性低;應試程度復雜、疲于應付。
1 “運籌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學習目的轉換
傳統(tǒng)“運籌學”教學主要采取課堂講授的形式,輔以板書設計,按照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范圍按部就班。教學形式以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參與性低;實踐設置與教學分離,學生實驗過程并未與知識體系構建產生聯(lián)系;最終成績評定以筆試為主,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缺乏靈活性。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意識逐漸對教學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優(yōu)化“運籌學”教學流程,使之與新的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就顯得尤為重要。
1.2 學習方式轉換
“運籌學”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較多,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無法充分發(fā)掘案例分析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也很難在限定的場所進行開放式問題的討論。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只能被動地接受理論結果,想?yún)⑴c課堂討論卻無從下手。數(shù)據(jù)調研發(fā)現(xiàn),37%的同學認為課堂上應該有一定互動,同時有45%的同學認為希望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進行學習。
2 基于PBL和CM的混合式教學模型實踐
本研究有機融合PBL問題引導和CM案例分析,力求在有限的學時內,充分以案例為導引、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構建基于PBL的混合型“運籌學”教學新模式。
2.1 PBL理論和CM理論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其主要理念是采用以實際、開放的問題為引導,吸引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實際問題,以主動學習替代被動接受,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作用。
CM(Case-Based Method)也稱案例教學法,采用來自于管理實際的案例,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討論,啟發(fā)其獨立思考和集體協(xié)作的能力。
由于CM法有老師的引導和參與,其對PBL法中學生解決問題初期對理論入口不熟悉的問題具有良好的補充作用。
2.2 教學實踐
本研究按行動研究法開展教學實踐。通過設計、實施單元教學方案,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不斷對基于PBL的混合教學模型進行修正。同時采用個案研究、訪談、評價和問卷調查等技術,從學生、教師、專家的角度對該教學模式實施效果進行調查,搜集意見和建議。
(1)教學流程設計。通過對PBL和CM教學法特點及本校實際的分析,重新梳理并設計了混合教學模式流程,如圖1所示。教學初期,整合傳統(tǒng)教學資源,梳理并總結出適合PBL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問題,同時制定了學生解決問題需要進行自學的學習指導,指明理論學習入口。在學生課堂匯報的基礎上,引入經(jīng)典案例分析,組織課堂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自我完善知識體系“骨架”,補充知識“血肉”。再通過理論總結環(huán)節(jié),分析并評價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回頭”修正“問題設計”,形成教學閉環(huán)結構。整個教學流程能夠逐漸“自我”完善和修正,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為了使問題自學能保質保量地進行,對學生按3-5人進行分組,定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成果需要提交學習報告,報告包括對問題進行概述,解決問題的基本假設及符號說明,問題建模及求解過程,方法的優(yōu)點及不足以及對PBL自學的心得體會做出總結。最后,根據(jù)學生課堂答辯(口試)情況,對學生的PBL自學成績進行綜合評定,在成績評定中對每個學生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提問或口試。自學活動流程如圖2所示。
(1)教學內容。在PBL問題設置上,引導問題全部涵蓋教學大綱要求。問題的開放形式,要求學生充分理解相關模塊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問題沒有涉及的部分,通過課堂案例講解和理論總結進行補充。
(2)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異步網(wǎng)絡教學,重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及組織方式,遵循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運籌學學科特征和授課專業(yè)特征,將教學過程分為“問題設計與分發(fā)、學生分組與自學、重點與難點講解、組織匯報與討論、總結評價與提高”五個步驟。
(3)教學條件。課堂教學缺乏豐富的教學資源,但其具有時空一致性特征;而網(wǎng)絡教學雖具有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互動困難、學習過程缺乏監(jiān)督等問題。研究構建了兩者混合式教學模式,采取優(yōu)勢互補的組合,構建了在線課程和課堂案例庫等學習資源。
綜上,本次基于PBL的運籌學教學改革取得了預期成效。調研發(fā)現(xiàn),有超過60%的學生評價為“滿意”。
3 結論與展望
3.1 結論
傳統(tǒng)教學學時有限和教學模式單一等原因導致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本研究將PBL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異步教學相融合,采用CM總結和鞏固學生自學成果,在構建主義理論指導下對“運籌學”課堂教學流程和PBL問題自學流程進行分析與設計,引入教學實踐中,構建了基于PBL的混合型“運籌學”教學新模式。
3.2 展望
后續(xù)研究將進一步改善PBL與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境的匹配度,豐富傳統(tǒng)課堂教學資源,規(guī)范PBL網(wǎng)絡教學資源,并不斷修改和完善PBL混合模式教學流程,使得實施效果更加滿意。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南石油大學教師教學研究項目(2017JXYJ-3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Colliver JA.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research and theory[J].Acad Med,2000.75(3):259- 266.
[2] 張林.PBL教學的問題探析及與CM 教學結合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4(5):106-107.
[3] 韓成云.PBL聯(lián)合CM教學法在《醫(yī)藥知識產權保護》課程中的應用[J].宜春學院學報,2016(6):123-125.
[4] 魏利華,趙秀榮,劉德軍.基于CM和PBL的運籌學教學設計與實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3):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