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
摘 要: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統(tǒng)一,是我們高三歷史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只有全面、有針對性、系統(tǒng)細致地準備,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yǎng)方法。有鑒于此,本文從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科學運用新的歷史范式、多角度分析問題等方面,對高考歷史復習提出了以下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考歷史復習;新思維;新教學
引言:
高考一直吸引著全國人民的關注。如何讓考生在考場上充分發(fā)揮作用,取得優(yōu)異成績,值得每個教師來深入思考。高中生學習任務重,考試壓力大,因此在歷史課程的復習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做好高考復習工作任重道遠。因此,探討如何提高課堂復習效果,在有限的課程中最大程度提高讓學生收獲更多有用的知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一、新課程教學下歷史高考的變化
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注重體現新課程標準對中學歷史教學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不僅強調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特點是測試考生的適用性。這類試題基本上都是使用課本上沒有的新材料,材料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因此,復習應滲透新課程改革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歷史人文素養(yǎng),加強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高考歷史復習的新思維與新教學
(一)以具體歷史時間回顧梳理知識
首先,要合理安排各部分內容的時間。在第一輪復習中,學生應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在第二輪復習中,學生要學會對課文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整理,以便自己回答相關問題。其次,在復習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一是要重視教材正文和小字節(jié),許多高考試題將小字節(jié)內容納入試題范圍;二是在掌握教材基本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社會熱點,社會熱點將作為獲取歷史知識的載體;第三,要理清所學教科書與歷史觀的聯系,一些創(chuàng)新性高考試題將以此為考點;四是把握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以應對高考情境試題;五是注重制約與開放的關系高考試題,近年來,一些高考試題傾向于研究性學習成果。最后,要注意教材的時空定位。在回顧中,我們要特別注意許多歷史事件的時空定位。很多高考考官把時間作為衡量標準,讓學生通過考試材料中出現的時間來連接課本知識。特別是在一些選擇性問題中,當學生看到問題中的時間節(jié)點時,他們可以直接根據歷史年代排除顯而易見的錯誤選項。因此,在復習主干知識時,可以按照歷史發(fā)展時間先后依次梳理回顧重點難點考點內容[2]。
(二)強化史實教育,注重細節(jié)培養(yǎng)
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提出,要求學生拓寬視野,了解時事,廣泛閱讀,在閱讀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且運用到歷史考題中,正確回答問題,提高成績。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史料,引導學生閱讀和交流,教會學生閱讀史料的技能,使學生能正確表述自己的答案,在細節(jié)處多拿分少失分。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評議工作,評議過程中不能盲目按照參考答案進行解讀,應鼓勵學生按照科學合理的思路進行回答,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總結考題規(guī)律,總結答題技巧,規(guī)范解題思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類似課題的解決方案。法律對于某些特定的話題形成了特定的思維方式。高考不僅考查教科書中的固定知識,還考查一些與生活有關的社會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自己的知識,學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最后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
回顧高考歷史,要結合近兩年高考的真實問題和歷史教科書中的許多人文材料,對教學進行回顧。我們要把培養(yǎng)新的歷史觀和歷史素養(yǎng)落到實處。例如,通過對三種強制性思想文化的歷史考察,了解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現實社會中的重大意義,了解古希臘羅馬時期形成的民主運行方式和法律的現實意義等。從而了解歷史的時代特征,并運用多種方法對主要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現實意義進行比較和總結。眾所周知,學習和社會離不開生活。文學來自生活,歷史也不例外。因此,既要掌握基礎知識,又要關注社會時事,培養(yǎng)歷史知識應與現實生活聯系并且思考歷史可以教育我們什么的能力。也就是說,要培養(yǎng)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做到思維的發(fā)散性。在復習歷史時,教師也要盡力發(fā)光放熱,力所能及地幫助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的能力,逐步提高他們對問題的發(fā)散性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復習的成效,最終提高學生的成績[3]。
(四)訓練基本答題技巧
從題目中搜索關鍵詞,把握有效的信息,理解問題的考點,組織語言,或者選擇一些有效的信息來支持特定的觀點。這是高考能力的基本要求。如上所述,在高考歷史試卷中,新材料、新情景、大容量的材料分析題在近年來高考試卷出現頻率較高,試卷中對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考察比較頻繁,學生在這方面往往有信息提取不準確、答題不在要點等問題[4]。因此,有必要在高三復習歷史,給學生基本的回答技巧。注意考題的訓練。同時,還應詳細講解答題內容,如書寫錯誤、書寫規(guī)范、語言描述不合理等,幫助學生組織思維,同時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書面表達能力。強化這些方面的訓練答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
總結:綜上所述,教師在復習歷史知識時,既要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方法、總結新的歷史觀點的能力,重視歷史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分層次地復習歷史知識,在高考中獲得高分。它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如果高中歷史教師在高考歷史復習課上充分認識到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自覺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復習教學,加強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從長遠來看,學生復習歷史知識的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佚名. 談新高考背景下高三歷史復習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9,67(17):115-116.
[2]吳學文. 對高三歷史復習備考中低效教學行為的思考[J]. 高考,2018,23(11):82-82.
[3]李青明. 淺談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時代教育,2017,67(14):112-112.
[4]陶荔. 新課改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策略淺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8,1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