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顯葵
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對所得結果進行總結和歸納的學科,是為學生以后的知識學習打基礎的學科,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實驗思想的形成,鍛煉學生的求知精神。實驗是小學科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我國目前大班式的教學環(huán)境,具體到每個學生收到的關注不夠,實驗參與度也不夠,導致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不理想。因此,小班式的實驗應運而生。本文就小班式實驗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展開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小班化教學;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小班實驗的含義就是通過降低每個教師負責的學生人數(shù),來增加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度,確保每個學生在科學實驗操作中的參與度,一次來達成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發(fā)展的目的。但由于小班實驗教學最開始是在歐美地區(qū)實施的,我國引進這種教學方法的時間還不長,教師們的學習資料不足,實踐經(jīng)驗也不夠,導致在實際實施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有的教師認為小班化就是減負,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輕松下來;有的教師認為實驗只是學習過程的一種,不必那么重視,對于實驗教學草草了事,這都是小學科學教學中急需改進的地方。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實施小班實驗教學方法的正確做法又是如何呢?
一、教師擔好責任,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首先,教師要對小班實驗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小班化進行實驗的目的是考慮到教師的精力上限,為了確保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對班內的每個學生的實驗參與情況和掌握情況有個清晰的認識,對于不同實驗掌握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或加強鍛煉,或可以直接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通過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策略,來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實驗方法和背后所蘊含的知識,達成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測量室內外溫度的實驗中,教師在將學生分組測量后,不代表教師就可以歇著了。教師應該左右轉轉,觀察每個小組的測量進度和組員參與情況,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在測量結果出來后,還要帶領學生進行測量結果的比較,看一看不同小組的測量結果一樣嗎?若不一樣,讓不同組的學生思考一下會是什么原因。對于學生的看法要予以鼓勵,但對不正確的看法要及時糾正,最后,還要隨機挑選學生陳述一下本次實驗的原理和目的,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學到了知識,
二、小組合理分工,確保每個學生的參與
小班是相對于以往教學模式中動輒五六十人一個班的大班來說的,實際上也有三十人的規(guī)模。這么多的學生讓每個人單獨進行實驗未免過于繁瑣,而且很多實驗單獨一個學生是很難進行的。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以兩人一組為最佳,可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實驗的進行條件。但分完組不代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教師還要對每個小組的實驗分工進行管理。很多小組看似兩個人,其實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比較積極的那個學生完成的,這樣就導致剩下的學生無法感受到實驗的樂趣,也無法學到實驗的知識,不利于自身的發(fā)展。所以,在實驗開始前,教師一定要對小組內部進行合理的分工,讓每個人各司其職,確保每個人的參與度。
比如,在測量降水量的實驗里,因為實驗過程較為復雜,分為制作量雨器和測量雨水量兩個部分,十分需要學生的配合完成。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這個實驗之前,就要實現(xiàn)對每個小組的兩個人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制作量雨器和實際操作方面的主要內容,另一位則負責在操作方面給予一定的輔助并記錄全部試驗過程,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責任,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保證了試驗的參與度和知識的掌握度。
三、小組互相評價,增強同學之間的學習
一個完整地科學實驗并不僅僅只有操作過程,更重要的是試驗完成后的總結和評價過程。由于不同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在實驗中學到的知識多少也不相同,這就影響到了所有同學都達成發(fā)展的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可以將實驗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交給學生,讓不同組的學生互相之間以自己的理解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其他組的優(yōu)點和缺點,再有教師對于學生們的評價進行總結。這樣學生們有了親身參與評價的過程,再與教師的總結一一對應,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點,對于如何改進也就清楚明白了。
比如,在過濾水這一實驗中,在實驗完成后不同小組的實驗結果卻不同,有的過濾的較為干凈,有的卻十分渾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互相之間先行評價,比較其他小組與自己小組之間的差異,發(fā)現(xiàn)互相之間的不足。有的小組可能發(fā)現(xiàn)另一組的水比較渾濁是因為他們在過濾過程中讓漏斗中的水超出了濾紙的范圍,這組在以后的實驗中就會更加注意這一點,對于這一點知識的記憶也就更加深刻了。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發(fā)揮好小班化實驗的作用,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責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其次要在實驗之前就將每組的學生分好工,確保每個學生的參與;最后要讓不同小組在實驗完成后互相評價,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地方做的好什么地方需要改進。
參考文獻:
[1]??? 劉洪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78.
[2]??? 張青雅.農村小學“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OL].學周刊,2019(19):107[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