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軍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提高教學效率,還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xiàn)狀,然后針對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有效性
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xiàn)狀
小學生的年齡段比較特殊,他們普遍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都不是很強,價值觀的形成還處于空白階段。因此,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十分迫切的[1]。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還不是很豐富,他們并沒有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理論。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生本教育的理念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存在不妥的情況,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不符,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一)聯(lián)系生活教學,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時,教師應該摒棄以往說教式的的單一教學方式。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教學的切入點,將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自己數(shù)學的情境中理解知識,能夠促進學生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2]。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生活案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在學習“鄰里之間怎樣相處”這一課的內(nèi)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鄰里相處指代,增加學生的熱心,引導學生有好的品質,關愛鄰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和鄰居家是如何相處的,并且談一談當時的感受。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應該怎么和鄰居之間相處,怎樣為鄰居著想。這樣的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會非常高漲,同時也能夠對教學的內(nèi)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利用課堂活動,體驗道德的情感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思考和感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聯(lián)系起來,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科目的重要性有更好的理解。小學生都比較喜歡充滿活力和趣味性的課堂,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樂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行探究和實踐活動。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對教學的步驟進行精心的設計,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更好的教學效果[3]。比如,在學習“不忘長輩養(yǎng)育恩”這一課的內(nèi)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探究活動,使同學們能感受父母的辛苦,并愿意承擔一部分機務,減輕父母的負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思考父母為什么這么辛苦?在家庭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對于長輩的關心,我們要怎么感謝他們呢?”通過一些系列的討論,學生能夠體察父母的辛苦,了解父母的煩心事,并能想法給父母減壓。
(三)遵循認知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
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下,他們還沒有很強的思維能力。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全面的認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有冷靜的態(tài)度,并且從多個角度去思考,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要想使學生學生學好道德與法治知識,必須加強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好的吸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時應該結合具體的實例,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比如,在學習“我很棒”這一課的內(nèi)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有點,并懂得發(fā)揚有點,讓同學充分了解自己的有點,增加自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本上寫出自己的特點,勇敢的站起來說說自己的特點。對于學生所表達的內(nèi)容,教師和同學可以幫助評一評。教師尤其要仔細分析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對學生表示很定。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對自己會有更好的理解,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
(四)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還要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有更深的體會,從而使學生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比如,在母親節(jié)到來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為母親親手做一份禮物,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校也要加強對學生的普法宣傳,使學生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識,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結論: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該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利用課堂活動,體驗道德的情感,遵循認知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廖輝鴻.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9(05):98.
[2]劉洪冉.試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著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44-45.
[3]林英發(fā),陳月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