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琴
摘 要:既然出現(xiàn)學困生,就應尋出原因所在,加以修正轉化。學困生的轉化絕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輕松事,相反的,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若是急于求成或者沒有正確找到問題所在,那么對學困生的轉化就會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效果。如同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一句名言“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出現(xiàn)學困的情況,應當如同醫(yī)者對癥下藥般先治標,再從病灶下手,慢慢治本。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實踐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就簡單在他的學術水平確實只是基礎標準,一般來說小學的數學課程以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為主,難度著實不大。但是數學的學習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生生涯,基礎的夯實是重中之重?;A若是不牢固,則后續(xù)的數學學習中將會更加困難,稍有不妥則可能留下隱患。相對的,小學數學的教學也是難度相當大的。如何幫助學困生不再“學困”,走出困境,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所在[1]。
一、了解學困生的家庭情況
在小學中出現(xiàn)“學困”的情況,應當引起重視。平心而論,小學的數學課程難度并不大,那么會不會是別的方面出了問題呢?學生時代,尤其是小學,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待在學校和家里的。除開課堂教學之外,最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就是家庭。父母離異、家庭暴力等來自家庭方面的不良影響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2]。干擾到正常學習不說,嚴重的甚至可能對孩子的身心造成永久的創(chuàng)傷。身為教師,我們有義務和責任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問題。如果在家里能健康、開心快樂的學習的話,那么我想一些特殊情況的“學困生”將能很快得到轉化。
例:學生小A,本來成績尚可,大概在班級的中上游位置。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忽然大幅度退步,直接掉到了倒數的行列。在之后的幾次考試中也是如此。本來性格挺開朗的一個孩子慢慢的上課也不怎么聽講了,作業(yè)也開始逐漸潦草,甚至好幾次都不交。老師心急如焚卻不知道怎么幫助他。與班主任老師協(xié)商后,聯(lián)系了小A的家長之后才得知,小A的父母離異了,沒有工作的母親帶著小A搬回了老家居住。小A受此影響,一度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差點休學。所幸在老師們和小A母親的悉心開導和照顧下,小A終于愿意重新面對生活。能幫助一個受此苦難的孩子對生活重拾信心,相信每一個教師都會為此感到欣慰。
二、加大教育力度,適當改變教學方略
既然出現(xiàn)學困生,就應尋出原因所在,加以修正轉化。學困生的轉化絕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輕松事,相反的,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若是急于求成或者沒有正確找到問題所在,那么對學困生的轉化就會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效果。如同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的一句名言“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出現(xiàn)學困的情況,應當如同醫(yī)者對癥下藥般先治標,再從病灶下手,慢慢治本[3]。
對于學困生,在了解家庭情況、與家長多進行溝通交流以外,還應加大對學困生的關注力度,并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孔子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正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應該做到的事情。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優(yōu)等生,學困生同樣也需要我們的照顧和幫助。小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弱,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應對新課程的學習,從而導致了在數學學科上的“學困”。為了改變并解決這一情況,教師應加大教育力度,狠抓基礎。以課本為核心,確保每個學生都會聽、會做、會講,知其幾何更要知其為何。如果學生們把基礎知識都能牢記于心,融會貫通,那么我相信“學困生”的帽子一定可以很快甩掉。
例:班里有一個女孩子,性格開朗天真活潑,深得老師同學們的喜愛。卻唯獨在數學的學習上一直舉步維艱,甚至一度被當做“學困生”看待。一個好好的孩子因為數學的學習困難一天天逐漸變得自卑、消沉。在取得了家長的同意之后,在一次放學后老師單獨留下了她,與學生來了一次真正的“促膝長談”。孩子本就性格開朗,溝通起來也是沒有什么困難。很快我就了解到是因為上課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jié)奏,往往這一頁的知識還未完全理解,老師就已經講到下一頁了。老師也意識到自己的講課節(jié)奏是按照大部分同學的速度來的,沒有照顧到部分同學。之后老師調整了講課節(jié)奏,并有意在新課的教學間隙中穿插對已經學過知識的復習回顧,且對于重難點知識會放慢速度,并多次重復。終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她摘掉了“學困生”的帽子,活潑的臉上也終于重新綻開了笑容[4]。
三、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從小學到大學,學習興趣一直都是決定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若是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教師抓得再嚴,講得再多,也只是效率低下的填鴨,對學生的學習幫助甚小。如同一位哲學家所說:“你可以把孩子鎖在書房里,卻不能阻止他的心神去外面玩?!币虼?,對于學習興趣欠缺的學困生,應當重視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不是一味逼著孩子學?!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煈斠龑麄內ザ嗔私鈹祵W家們的故事,引導他們參與進課堂討論中,讓他們感受到集體學習的氛圍,而不是一個旁聽者。有了興趣自然也有了信心,這樣才能對數學學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例:有的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比如一個小男孩,提起學習就頭痛,卻對畫畫情有獨鐘。老師由此入手,介紹了簡單的幾何學基礎給他。從簡單的各種圖形開始,再到軸對稱的概念,甚至一些初中才會學到的尺規(guī)作圖……看著美輪美奐的正多邊形和同心圓在自己手中被畫出來,別提有多高興了。從此對數學的興趣大增,自然也快速擺脫了學困生的行列。
結束語:
“學困生”是一群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們,而不是孩子有問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蔽覀兩頌榻處?,更應該去多關注,多照顧這些孩子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遲鈍到連小學數學都聽不懂的孩子。如果出了問題,只要找對方法,再“困”的學困生也會重拾信心和興趣,在積極和輕松的氛圍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杜曉云. 談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轉化策略[J]. 學周刊,2017,56(17):11-12.
[2]佚名. 溝通心靈,激發(fā)興趣——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12(4).
[3]代少巍. 小學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及有效應對策略研究[J]. 南北橋,2017,98(2):171-171.
[4]王錫菊. 淺談如何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J]. 學周刊,2018,1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