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 要:對于后進生,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關愛,從多方面培育這些學生,促使他們成才。后進生不是“朽木”、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雕琢”成有用之材。下面我們將針對具體的實施辦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后進生;成才;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 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9-0034-01
1.注重對后進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對后進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是轉變后進生的基礎,后進生之所以后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充分開發(fā)的緣故,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讓后進生從中獲得學習的動力,使他們樂學、愛學。同時,教師還要給后進生以“偏愛”—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嚴格的規(guī)范后進生的行為,要能夠做到分層教學,給予后進生特殊的關愛和教學內容上面特殊的指導,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教學,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水平上面獲得提升。另外作為教師還應該關心他們的生活,能夠走到后進生的生活中,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揣摩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夠讓后進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在一種愛的氛圍下成長,樹立自信心,從而獲得心理素質上面的提升。
2.融洽師生關系
轉化后進生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需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包括后進生),這樣才能縮短心與心的距離,為后進生的轉化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不能對后進生橫眉冷對,或漠不關心,或諷刺挖苦,或進行體罰,這樣會使后進生產(chǎn)生敵對情緒:當教師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時,學生馬上就“全副武裝”,對教師的發(fā)問或一言不發(fā),或施計周旋,或干脆一走了之。最后,學生的“癥結”不但沒解開,反而增添了教師的“心病”。因此我們的教師要做到對待學生足夠的坦誠,用心和后進生進行交流和溝通,贏得后進生對自己的信任,這樣當學生在和教師進行交流時,才能夠完全的展示自己,脫掉偽裝的面具,和教師坦誠相待,教師也才能夠走到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疑惑。
其次,教師與學生談話時,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與場所。時機選擇得當,談話氣氛融洽,學生就能真誠地敞開心扉。后進生有所進步時,或“錯事”降溫后,都是與后進生進行談話的好時機。比較重要的談話,宜在辦公室談。有時需要特殊的氣氛也可選在公園、烈士陵園和旅游途中談。談話時,除特殊情況外,不應過分嚴肅,不要使學生感到緊張。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要邊做事邊與學生談話,不應心不在焉,似聽非聽,而應集中精力,且要伴之以非語言因素(如表情、姿態(tài)、手勢等)教師不宜當著學生的面指名道姓地訓斥學生,這樣很容易刺傷學生的自尊心,會增加他們的自卑感,進而產(chǎn)生與教師對立的情緒。所以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時應該本著尊重學生,認識到和學生之間關系的平等的原則,能夠真正的走到學生的心理,多使用鼓勵的話語,避免語言上面的打擊和刺激,同時要能夠和學生以朋友的方式進行聊天式的談話,讓學生能夠愿意傾訴。但是對于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教師也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樣才能夠達到溝通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從心靈上感化后進生。
3.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學生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具備高尚的品德,通過不倦的教海,往往能使誤入歧途的學生迷途知返,教師辛勤的勞動,頑強的意志,會給那些有自卑感,失去自信心的學生點燃希望的火花。在學生的眼里,教師應是美的化身,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汲取知識,切實樹立起“為人師表”的形象,成為學生尤其是后進生所敬重、所熱愛的人。教師應該通過閱讀書籍或者是進修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通過對自己不斷的充電和完善,在學生中間樹立一個較好的形象,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夠受到教師的感化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也會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
4.改進工作方法
教師平時應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作深入細致的了解,如家庭環(huán)境、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情感意志、健康狀況等,特別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思想變化的苗頭及發(fā)展趨勢,認真分析其思想落后、成績不佳的原因,只有對這些了如指掌,才能根據(jù)“長善救失”的原則,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充分發(fā)掘他們的長處,逐漸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和自卑心理,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使之向好的方向轉變。那么這也要求我們的教師應該密切和這些后進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能夠通過電話、微信或者是家訪面談的形式隨時隨地掌握學生在家的情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而作為教師也有義務把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向家長進行說明,引起家長的重視,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來幫助后進生獲得提升。除此以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從自身、學生等方面找出學生成績差、思想上存在的問題的原因,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傊?,教師要像醫(yī)生診治病人那樣“望”其表現(xiàn),“聞”其言行,“問”其想法,細心治療;而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做法,確實需要對他們處罰時,也應講究處罰的藝術,在尊重他們人格的前提下,促使其克服錯誤消極的思想。
參考文獻
[1]梁秀潔.淺談培養(yǎng)后進生自信心的措施[J].新校園(中旬),2018(04)
[2]林春英.培養(yǎng)后進生的自信心[J].課外語文,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