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維選 譚登會
摘 要:自主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驅(qū)動學習,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二是交流學習,提高教學課堂教學效果;三是課后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主評價相結合;四是拓展提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這些具體教學策略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探索;小學語文;自主課堂;驅(qū)動學習;交流學習;課后評價
當下,教師要及時地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采用自主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教學。以問題作為主線,通過多媒體和導學案,提出相關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最后把問題內(nèi)化成知識。運用這種教學策略,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和探索精神,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提高。
一、驅(qū)動學習,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導學案和視頻等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內(nèi)容。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制定出詳細的導學案,它的內(nèi)容以基礎知識為主,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要給學生說明自學要掌握哪些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些目標去自主學習。在新課導入上,既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要做到開門見山,不拖沓。導學案和視頻要針對小學生好奇心旺盛的心理狀況進行設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知識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西師版小學語文《火燒云》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進行導學案的設計。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什么是火燒云和火燒云的顏色多、形態(tài)多、變化快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從不同方面,動靜結合觀察和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能夠讓學生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在課程導入上,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豐富多彩的火燒云的圖片,以及相關視頻,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讓學生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然后回答教師的問題。問題主要有:作者描寫霞光普照大地的景象時還寫了哪些景物?在霞光的照射下,這些景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二、交流學習,提高教學課堂教學效果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發(fā)學生去探究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加強交流互動。教師首先要明確在小組交流學習之后需要學生解答的問題,讓每個小組的一兩名學生解答課堂問題,然后教師根據(jù)各個小組回答的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做出總結。對于學生在探討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再討論、查閱資料和組織間討論的方式解決,然后再給與點撥和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在課程設計的時候,要思考學生會問什么問題,以便于提前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交流學習的主要任務是交流互動、學習反饋、疑難問題解答。
例如在《三顆銀杏樹》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本文事物描寫的分類敘述方法,通過閱讀課文理解重點句子表達的情感。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銀杏樹的枝干、葉子和果實等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這些圖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積極地進行探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重點句子和每段都講了什么內(nèi)容?例如通過“有多大年紀了,沒人知道”說明了什么?解析出利用似乎說明三顆銀杏樹是比較古老的樹,生長緩慢。教師要根據(jù)各小組的回答情況作出總結:一是三顆銀杏樹的生長位置,二是三顆銀杏樹生長比較緩慢,三是按照四季變化寫三顆銀杏樹的不同特點。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思考:通過這篇課文能夠?qū)W到什么?教師要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和重點句子分析,如通過分析得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并讓我們受到了美的感染,可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三、課后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主評價相結合
通過課文的講解,在課堂的最后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評價學習效果,將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主評價結合起來。教師要根據(jù)教學效果,重新列上學習目標和重難點,讓學生自主檢查是否達成了目標,是否掌握了重難點,從而讓學生做出客觀的評價,然后教師要根據(jù)評價情況對掌握不佳的學生給與輔導。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正面的評價,多多給與學生肯定和鼓勵,指導學生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最后教師要進行知識梳理,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系統(tǒng)地理解這節(jié)課的整體內(nèi)容,從而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
四、拓展提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基本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題,鞏固知識內(nèi)容。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相關的書籍和名篇,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說出讀后感,并與課文相比較,說明課外文章和課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種題目既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去完成,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最后,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過差缺補漏,找出自己的知識弱點,并及時地補足。
五、總結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做出必要的創(chuàng)新,運用自主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在探究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驅(qū)動學習,引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交流學習,提高教學課堂教學效果;課后評價,將師生評價結合起來;拓展提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通過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莉敏.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基礎教育研究,2016(16).
[2]郭桂琴.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