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斯
【摘要】 ?創(chuàng)意法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創(chuàng)設新意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新意必須要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本文在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中,通過對這些教學方法的再次改進,以此來達成提升學生綜合數學能力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便是創(chuàng)意法教育。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創(chuàng)意法教育 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3-147-01
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基本掌握了學習小學數學的方法和思路,有了解題的基礎能力;在這些基礎之上,教師應結合創(chuàng)意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從而能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難題。所以創(chuàng)意法教學其實上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產生的教學方式,本文筆者結合自己與眾多數學教育者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具體措施來落實數學中的創(chuàng)意法教育。
1.出示學習目標,落實基礎知識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創(chuàng)意式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做出引導,讓學生依據自己的數學實際能力給出自己在數學學習上的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適當,不能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一定是學生經過努力后才能達成的。有了學習目標學生才能找到自己在數學學習中應該努力的方向。為了讓學生達成自己的目標,教師應該做到輔助學生落實基礎知識,因為在許多同學解題的過程中都會出現“粗心大意”的現象,這樣的過失可能源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缺失,沒有養(yǎng)成良好解題習慣,所以教師應該在小學六年級這樣一個關鍵的階段引領學生鞏固課堂新知識,同時引導學生梳理六年來數學學習的知識脈絡,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基礎知識更扎實,而學生自己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現數學的邏輯美,在興趣使然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當中更加積極主動,才能實現真正的三維目標統(tǒng)一。
2.用好現有教材
教材是老師最好的助手,也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好教材上的現有內容,進行改良升級,促進學生更全面的思考,讓學生能在思考辨析當中理解知識并扎實掌握。在這里要指出的具體做法是改編例題和習題。
在數學教材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例題和習題,這些題目與課堂內容聯系緊密,往往包含著課堂當中的重點和難點,所以這些題目對于教師而言就是一筆財富,教師應該利用好教材上的題目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思考與總結。在改編例題后,能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究課堂內容,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改編例題后,還能促使學生利用發(fā)散思維進行不同程度的思考,針對同樣類似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也就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改編例題后,可能對于學生而言這是曾經有過錯誤的題目,在做到類似的題目時,學生就能回憶起之前錯過的知識點,既是對知識點的再次鞏固,又鍛煉了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能在反思中改正自己的錯誤,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在改編例題的教學課堂中,教師也需要盡心盡責輔導學生解決難題,觀察學生在練習題目過程中問題,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
3.抓住典型題材
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在數學能力上有所提升,教師應該抓住一些教材上的典型題材,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現有的數學基礎進行發(fā)散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比是3:2:1,按照角分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這一類型的題目時,需要學生有層次性的思考,這樣一層一層地進行推進才能使學生最后有一個升華的思考。第一層可以從三個內角判斷法入手。這是最基礎的判斷方法,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方法,這樣的方法需求得三個內角角度,分別為90°、60°、30°,由此可以判斷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第二層是一個角的判斷方法,因為有一個角是90°,所以可以直接判斷形狀,最后教師可以提出難點問題:直接判斷法。這是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方法,自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做出詳細解釋,根據比例的數學關系可知這里的三角形的一個內角度數等于兩個內角度數之和,這是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由此可以判斷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從這樣一個典型題目的講解中,層層推進了學生的思考方向,逐漸加深思考難度,并且利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所以在鍛煉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
4.隨機復習
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抓好新課程的內容,也要抓好之前學習的數學知識,注意做好復習工作,都說“溫故而知新”,數學的學習是階梯性的,學生必須掌握好之前的課堂知識,并且能全面理解,融會貫通,才能搭建屬于自己的數學框架,掌握數學學習邏輯,提升數學思辨能力,例如在分數四則運算的章節(jié)中就安排了“歸一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平均數應用題”等舊知識的復習,利用數學當中的邏輯關系,扎實學生對前面數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講解題目時也可以采用“講一題,帶一串”的方式,鞏固以前的知識。有的學生不會復習,或者沒有掌握復習的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隨機復習法就能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架構,創(chuàng)設學生今后的一個發(fā)展空間。
綜上所述,創(chuàng)意式教學其實可以滲透在教學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設下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利用現有教材從改編題例和發(fā)散典型題目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最后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做好復習工作,才能在創(chuàng)意法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付麗輝.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24-25.
[2]劉赤.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探析[J].環(huán)渤海經濟瞭望,2017(09):189.
[3]吳兆民.淺談如何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意法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