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揚花
摘? 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作文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但是應該有作文的教材和固定的教學時間,也應該有作文的教學方法?!北疚姆治隽烁咧姓Z文教材下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借用教材語句,提亮作文語言;借用教材結構,創(chuàng)新作文構思;借用教材素材,豐富作文內容三方面入手,探討了高中語文教材與寫作教法關系建構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與寫作;存在問題;建構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0-0092-01
1.高中語文教材下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以前,作文教學以知識傳授和章法訓練為主,這幾年這種框架式的文章很受閱卷老師的厭煩,成為了新“八股文”,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成了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這種模式“其表現(xiàn)之一,是在寫作教學的指導思想上普遍存在重章法、輕內容的形式主義教學傾向;其二,是作文命題脫離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其三,是在寫作要求上存在千篇一律,扼殺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的傾向?!边@種作文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千篇一律,甚至要搞無米之炊的做法,使中小學生大多怕寫作文,因而更談不上能寫好作文。在帶班級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讀書時間越久,就對語文的學習越不感興趣,熱情降低,甚至是漠視的態(tài)度。對語文的學習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對于課后作業(yè),也抱著同樣的冷漠態(tài)度。有些底子較好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語文學的不錯,可以先放放,臨上陣前搞突擊。多數(shù)學生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學的再好,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就算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不會很低。在高考的競爭嚴重的今天,我們的學生竟然把提高的關鍵科目語文束之高閣了,作文更是被冷落的不能再冷落了。
2.高中語文教材與寫作教法關系建構的方法
(1)借用教材語句,提亮作文語言
教師幫助學生建構生成新的“言語內容”,提升思維品質。比如,學習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時,以誦讀貫穿品味語言的始終,揣摩字詞的深層含義以及蘊涵其中的情感。如誦讀“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時,揣摩后明確讀“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時要用平緩語氣;“白霜兒”要用帶京味的腔調來讀,因為它透出了瓜果的新鮮味和作者的幾分自豪感;“還不愧殺”句應在“還不”處略作停頓;“愧”字應重音;“殺”字輕短收束。這幾句話反映出了深浸于老北平的作者對家鄉(xiāng)細微真切的自豪感,淡語情深,那種對和平安寧淳樸恬靜的懷念和充溢于家園之思的情愫從文字間細細滲出。
(2)借用教材結構,創(chuàng)新作文構思
高中語文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課文篇數(shù)明顯增加了,每個專題內都充分體現(xiàn)出人文性和知識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關注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課本的整體性,既要創(chuàng)造性的說明教材的構思,又要合理的整合教學內容,以保證教學效果,要充分體現(xiàn)出教材的優(yōu)秀構思。
利用高中語文教材構思,講解必修三第二專題“底層的光芒”時,可以抓住它們的共同點進行講授,教學思路設計:一是明確兩篇文章描寫的主要人物;二是泛讀,了解兩篇文章分別描寫了格斯拉和老王生活中的哪些片段;三是分別概括格斯拉和老王的性格特點;四是精讀,體會兩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和語言特色,感受兩位作者對格斯拉和老王的情感態(tài)度等。這樣進行教學,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切實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3)借用教材素材,豐富作文內容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精美的文章包括古代和現(xiàn)代名家名篇,體現(xiàn)了前人的生活經驗,包括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這是學生寫作的一個豐富的物質來源,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文本中的形象,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最好的材料,課文中的山川風景,也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參照標準,古代詩歌中的至理名言恰當引用,也可增加學生寫作時的文化底蘊。我在教學中,始終引導學生對這些精彩的語句、章節(jié)做摘錄,熟讀成誦,爛熟于心,那么他們在寫作時就會融會貫通,大膽想象,不露痕跡,為己所用,寫出好文章。同時,我也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寓“記”于教,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陣地,積累有用信息,積累間接材料。素材積累的的確確是寫作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深葉茂,厚積薄發(fā)”?!皶接新非跒閺健?,素材積累更要以勤為首,只有勤于思考勤于動手,手中的素材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下筆才會如有神。那么如何運用正確有效的方法進行素材積累呢?
1.拿來主義法。魯迅的《拿來主義》告訴我們,對于一些優(yōu)美的片段,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吟誦欣賞,直至背誦,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可以學以致用、左右逢源。
2.斷章取義法。學習到一篇課文中的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的事例,深刻的哲理可以將這個部分內容提取摘抄下來,此為“斷章取義”。因為是課本,無法剪貼,所以建議學生自己準備一個筆記本,不僅可以做教材內容的整理歸納,也可以針對課外閱讀。
3.個性評議法。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寫得很好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做一些圈點勾畫??梢宰鼋忉專梢园l(fā)評論,可以談理解。長期堅持,既提升閱讀能力,而且還能增強寫作技巧。
4.聯(lián)想廣義法。課文中的一句話或者一段文字,能夠讓學生或感動,或質疑,或思想,這時可以在文本旁邊記下當時的想法。雖然這些只是零散的記錄,但寫完之后,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擴展思路,提高認識和表達的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對高中語文教材與寫作教法關系建構的方法不斷總結摸索,實施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項工作,勞心勞力,但是我覺得物有所值,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可以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