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俠
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材從以往更加注重教育性,現(xiàn)在逐漸轉(zhuǎn)變?yōu)楦幼⒅亟逃耘c趣味性相結合。教育是目的,趣味是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教育是學校的外在行為方式,趣味則是學生內(nèi)在動力的源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3-0137-01
本文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進行簡要分析,并從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接受能力、學習特點等角度出發(fā),提出為什么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保證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不可缺其一。特別是低年級小學教材,更是保證了趣味性的一面,無論從封面、文字、內(nèi)容等等都較以往教材有很大改進。因此,在保證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同時,授課教師也要保證在教學方面的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方式方法,而非只是一味的將教育目的放在首位。
1.與時俱進 因?qū)嶋H需要而定
教育性是教材編訂的主要目標,國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才。趣味性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教育性與趣味性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教材的實用性作為保障,特別是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要求,其實用性可以表現(xiàn)為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個人文化、識文斷字的能力等等,從而能夠?qū)⒅腥A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下去。具體要求就是編訂教材時,要與時俱進,根據(jù)現(xiàn)在的社會發(fā)展水平、主流價值觀、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以及時代對學生的具體要求,并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年齡特點等等。匯成一句話,就是編制小學語文教材所考慮的教育性,就是要做到與時俱進、根據(jù)社會及學生的實際需要來制定。
例如,我們常說的“保護生態(tài)”就是現(xiàn)在的主流價值觀,所以,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制要對這一方面進行考量,小學一年級課文《爺爺和小樹》的故事就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章。這是根據(jù)現(xiàn)在國家大力倡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主流文化影響下精彩篇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方式,能夠達到在小學生幼小心靈中埋下一顆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愛心種子的目的。也就是說,透過爺爺和小樹的親密關系,既能達到教育性的目的,也不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此外,在編寫教材時,想要達到教育性的目的,還要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采取螺旋上升式的方法開展工作。
2.博采眾長 豐富教材內(nèi)容
目前的小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更多的是偏重于教育性,趣味性明顯不足,教材內(nèi)容多以知識內(nèi)容為導向,而非以思維、興趣、思考方式為導向,這就讓小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客觀接受,缺乏情感,過早的失去了對知識應有的情感體驗,缺少對知識的正確態(tài)度。提升小學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并與教育性一同尋求一種平衡,可以充分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并將原來知識比重過大的內(nèi)容予以淡化,提高教材的科學內(nèi)涵。為此,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制,一定要博采眾長,達到小學階段綜合教育的目的。
中華燦爛文明五千年,要增強小學語文教材的趣味性,應該并不是一件難事,一方面,編撰教材可以考慮歷史人物傳記的趣人趣事,以趣事育人,以趣人交人。同時,寓言故事、文化名人故事、成語故事、漢字游戲、猜字游戲等等內(nèi)容都可以作為增強小學語文教材趣味性的有效材料加以考慮。另一方面,想要做到博采眾長,必不可少的便是外國文學精選,當然,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以作為引導性選入,更重要的是以國學經(jīng)典為重要內(nèi)容。國外經(jīng)典文學片段的采用,也是集眾家之所長的體現(xiàn),神話故事、預言傳說等等都可以作為趣味性拓展,編制在教材當中。以趣味性為引導,加強小學生識字、斷文的本領。
例如,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的選入,就是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最好體現(xiàn)。丑小鴨的經(jīng)歷充滿了童趣,可以讓小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有興趣閱讀,但背后深層次的故事就需要教師加以講解,從而達到教育性的目的。丑小鴨經(jīng)過種種磨煉,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一只美麗的白天鵝。一是告訴同學們不能妄自菲薄,對自己要有自信;二是無論怎樣自己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成功因素;三是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坎坷。
3.權衡關系 發(fā)揮教學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除了在教材內(nèi)容上通過文章、文字、圖文等材料進行豐富以外,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權衡二者之間的關系,保證在教學中將二者合而為一。教師是將小學語文教育性與趣味性融合的實踐者,否則教材制定的再好,而實際教學中老師只懂得照本宣科,也發(fā)揮不了教材原本的作用。
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權衡好趣味性與教育性的關系,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段,如一年級學生要多注重趣味性,寓教于樂;高年級的學生便可偏重一些教育性,寓樂于教。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創(chuàng)建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教育性與趣味性的綜合功能,只有這樣,在實際的教學中才會給學生不一樣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更多的快樂,更愿意學習教材中的內(nèi)容。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將教育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就是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接受能力等等諸多方面,其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時,能夠以興趣入手,引導他們保持思維的敏捷性,而并不是一味的死讀書。同時,它也是在保證我國小學生在校期間,童年學習生活能夠富有更多趣味。
參考文獻
[1]劉賢法.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解析[J].名師在線,2018(04):12-13
[2]趙云英.小學語文教材的“教育性”與“趣味性”[J].教學研究,2017(05):05-06
[3]于海昕,周春玲.小學語文教材教育性與趣味性結合的原因與實施途徑[J].中外企業(yè)家,2018(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