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教學是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具體的設計、操作、演示和學生分組探究,都會讓我們在反思中得到啟示。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原理;教學反思
一、不僅關注到實驗的結論,也要重視學生的具體操作過程
以八年級物理下冊浮力一章,關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排開液體重力的關系為例,在教學中我就發(fā)現了問題,進行了反思,得到了啟示。
實驗前我與實驗室老師進行了溝通,我們按部就班地給同學們準備了三個物體,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驗證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液體的重力。介紹完實驗儀器和注意事項后,同學們都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在接下來的巡視中,我像往常一樣,給有困難的小組進行輔導,傾聽他們的實驗感受,看到同學們非常嫻熟的實驗操作,我發(fā)現他們已經習慣于這種實驗套路,先稱出小桶的重力,然后稱出物體的重力,再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體完全浸人水中,讀出拉力的大小,稱出排出的水與小桶的總重,最后將排出水的重力計算一下,實驗很快進行完畢。
同學們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我感覺實驗還有沒有達到的目的,于是我反復地思考阿基米德實驗原理得出的結論,仔細斟酌實驗設計是否具有普遍性,我很快發(fā)現了問題:給同學們準備的三個物體都是會下沉的,為什么不給同學們準備兩個會在水中漂浮的物體呢?阿基米德原理適用于所有的情況啊!我茅塞頓開,于是在跟同學們交流實驗現象和探究結論之后,我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任務,回家準備一只空的墨水瓶,下次課繼續(xù)探究,孩子們高興得不得了,連續(xù)兩節(jié)課來實驗室,我感覺到他們很興奮也很激動。看到同學們顯示出這么極高的熱情,我又與實驗室教師進行了溝通,實驗員老師很贊成我的想法,為每個小組準備一些會在水中漂浮的物體。這樣同學們帶著自己準備的空墨水瓶又來到了實驗室,同學們還搞不明白為什么,我宣布利用自己準備的墨水瓶和實驗室提供的物品繼續(xù)上次的實驗,同學們又開始忙活起來。我心里明白這些物體在不用拉力的作用下都會在水中漂浮的,于是我走到了第一小組的實驗桌前,看到他們信心十足,操作流暢,我故意問他們,這兩個物體在沒有拉力的作用下會下沉嗎?他們試了試回答說:嗷!要漂著的,接下來他們仍然繼續(xù)重復著上節(jié)課的操作順序。我在旁邊默默地觀察著,他們繼續(xù)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空墨水瓶慢慢的浸人水中,當墨水瓶一大半浸人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顯示為零了,同學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小聲討論起來,拉力為零了,那浮力剛好支撐起了重力,浮力和重力相等,繼續(xù)驗證被排開水的重力等于浮力,也等于物體自身的重力,同學們心理明白了:不管下沉的物體還是漂浮的物體,受到的浮力都等于他們排開水的重力。經歷了兩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同學們對阿基米德實驗原理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基本達到了實驗探究的目的。此時,我也靜下心來認真地總結,進行了反思。
我們平時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往往只關注到實驗的結論,會忽視學生的具體操作過程’,常常讓學生按照要求和步驟開展實驗,只是遇到問題給予指導,其實老師如果能細心的觀察,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問題,把實驗自主權還給學生,實驗的設計更能貼近學生的認識層次,把實驗能做透,這樣實驗對同學們來說才有價值。這讓我想到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在器材盒里放的是一個半透明的玻璃板,同學們會有疑問:我們做的是平面鏡成像實驗,為什么不給生活中的鏡子呢?通常我們只是對此說明并解釋道“用生活中的鏡子是找不到物體像的位置的”,同學們就按照老師的“旨意”開始實驗了,我想既然學生存在疑慮,那何不讓同學們通過實驗親身經歷一下呢,可以準備一個鏡子和半透明的玻璃板,同學們試著觀察蠟燭的像,自然就會明白為什么要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了,進而設疑同學們分析原因,通過學生親歷的實驗,伴隨問題的解決,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問題意識和繼續(xù)探究的熱情。
二、以學習者為中心
同學們經歷的實驗探究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是想讓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是自我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提升過程,所以體驗過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羅格斯認為:學習者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有自我意識,自我指導和自我批判的能力,主體參與性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始性機制,“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學習者的內在需求組織教學過程,尊重他們對問題的認識規(guī)律,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問題,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習者自我實現其潛能。
例如,在電學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對短路和斷路的認識上有難度,針對同學們存在的困難,我想我們可以在串聯和并聯電路中開展短路和斷路實驗,將兩個小燈泡串聯,斷開其中一只燈泡,觀察另一只燈泡的工作情況,然后將其中一只燈泡短路,觀察另一只燈泡的工作情況,并聯電路也讓同學們體驗一下,雖然這個實驗教材上沒有讓同學們自主探究,但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一個輔助實驗,這樣比老師的講解效果要好很多,同學們只有經過親身的觀察,體驗,才會更信服。
總之,我們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花大力氣去組織探究活動過程,綜合考慮學生的儲備知識和認知水平,仔細研究每一個實驗,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在真正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科學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在學生具體的實驗探究過程中我們也會發(fā)現問題、積累經驗、得到啟示,讓我們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多總結、多反思,將好的做法及時記錄下來,共同交流,使實驗教學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并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李小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反思[J].考試周刊,2015,10.
作者簡介
薛虎,大學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