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淑梅
摘 要: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現階段數學課堂中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已經在傳統(tǒng)的課堂形式上做出了改變,使其更加符合當前課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同時,數學教師也積極與同行進行共同探討,研究進行數學知識高水平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從而不斷解決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讓數學課堂真正地成為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園地。本文就筆者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以期能夠為其他數學教師在構建高質量數學課堂中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情境;生活;質量
在傳統(tǒng)高中數學課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往往將學生置于課堂中的被動地位,單純地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以至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不高,學生的情緒也不高漲。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新時期下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師也應當把握數學學科的教學特色,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求的欲望,使得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逐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質量。
一、營造情境
良好的學習情境是讓學生集中精力的關鍵,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手段,在高中階段教師應當重視數學課堂情境的構建,積極營造和諧、友好、趣味的氛圍,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同時,在高中數學教材當中所安排的數學知識大多以文字和符號的形式進行表示,這對于思維能力還處于發(fā)展階段的學生來說,在認知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為了實現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教師應當轉變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促進直觀情境的生成。
例如,在《空間幾何體的結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媒體手段,變革傳統(tǒng)形式下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從而提升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質量。在課堂中,教師先借助二維圖片,向學生解說棱臺、棱柱等幾何體的結構特征,讓學生從理論上認識本節(jié)課的內容。隨后,教師借助flash動畫或者數學軟件,向學生展示動態(tài)的棱臺、棱柱等幾何體,讓學生在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畫面中,直觀認知空間幾何體的結構,逐步實現對幾何體結構特征的認識。
顯而易見,在開展數學課程的講解中,教師使用現代教育資源,促進課堂直觀情境的創(chuàng)建,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讓學生在直觀的畫面中,逐步提升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質量。
二、多樣教法
課堂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價值的手段,也是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設計,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認知效果,同時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等多種素養(yǎng)的發(fā)展,讓學生更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要。但是,在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教學的結構呈現出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制約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所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實際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中,可以采用多樣教法整合的形式,彌補單一教學方法應用中的短板,逐步實現高水平數學課堂的教學。
例如,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中,教師就可以將問題、合作、自主思考等多個教學手段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從教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從已有的幾何知識出發(fā),探究任意三角形中,邊與其對角的關系等,在課堂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如何證明正弦定理呢?”等問題,為學生的自主思考指明方向。隨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見解。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在小組中輸出自己的思想,并在與他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逐步打開自己的思路,實現對正弦定理推導過程的深入理解。
不難看出,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整合多樣教學方法能夠彌補單一教學形式的不足,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生活教學
數學與生活間的關系是緊密的,數學學科出現的本質和發(fā)展也與生活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在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積極應用生活元素的介入,進一步降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理解的難度,使得學生在實踐應用中進一步深化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認識。
例如,在講解《隨機事件的概率》時,教師可以借助生活案例的提出,幫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向學生提出“明天是否一定會下雨?”“今天中午一定會吃米飯?”“買彩票一定不會中獎嗎?”等蘊含生活元素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上述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意識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的內容與生活間的密切關聯,從而提升對本節(jié)課數學知識的認知效果。
總之,教師進行情境的營造、教法的整合,以及生活化的教學,都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真正實現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還需要教師構建完整的數學課程教學體系,使得學生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郭文.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提升數學教學質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239.
[2]李奎耀.論如何激發(fā)高中數學課堂活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