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偉珍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既有較深的理論性,又有較強的時事靈活性,要讓學生學好這門學科著實不容易。作為班主任,要帶領學生學好各門學科,考上理想的大學更是不容易。這不僅依賴于學生的智力因素,更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很多時候并不是智力上的問題,而是個性的差異,是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因此,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取得好成績,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注重對智力發(fā)展起“催化劑”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必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教學效率、“催化劑”、積極的心態(tài)、良好的情感、堅強的意志、成才、成功
所謂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之外、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能保證人們成功進行各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稱,它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心態(tài)等因素。國內(nèi)外大量研究表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都具有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特征:即學習動機明確、興趣強烈、情緒穩(wěn)定、自信心強、意志堅韌、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身心素質(zhì);而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則大多數(shù)學習自覺性不強、意志薄弱、缺乏持續(xù)性、容易分心和受干擾、懶于思考。
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感學生的心態(tài)、情感和意志對學習成敗至關重要。
一、積極的心態(tài)能使學生充滿信心和活力,笑迎失敗和挑戰(zhàn)
一個人面對太陽,眼中就是陽光燦爛,如果背對太陽,看到的將永遠是自己的影子;面對同一扇打開的窗子,有人會欣喜地呼吸新鮮空氣,有人會憎惡蚊蟲的到來;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世界。這就是不同心態(tài)的不同結果。
心態(tài),表現(xiàn)為一種情緒化的特征,它不僅能激活人的情緒系統(tǒng),也能影響人
的認知系統(tǒng),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行為,決定最終的成敗。心態(tài)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態(tài)能使人洋溢熱情和力量,使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情緒平和樂觀,干勁十足;消極的心態(tài)使人喪失自信,行為退縮,精神萎靡,情緒失控。
曾帶的班長嚴同學,學習刻苦鉆研,因過度疲勞而暈倒過。高三幾次模擬考試均沒進線,對自己的付出而沒有回報懷疑、絕望過,因老師的肯定,鼓勵,使她重樹信心,調(diào)整心態(tài),最后如愿以償考上本二,從中可以看出自信與自卑的心態(tài)對學生影響如此巨大。
心態(tài)的基礎是情緒,情緒、心態(tài)可以相互感染。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感染:教師或以非語言形式,如表情、動作、身體姿勢、語氣聲調(diào)等感染學生;或以教師自身健康的心態(tài)、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或以教師自己的積極進取、處世坦蕩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促進學生心智升華。
二、良好的情感能使學生深入探索和思考,推動智力發(fā)展,滿足自我需求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或?qū)ο笏值膽B(tài)度和體驗,情感過程是人的心理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貫穿于智力發(fā)展始終。情感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良好的情感能使學生保持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努力克服困難不斷求索新知識,推動智力的發(fā)展,而消極的情感則會阻礙智力的發(fā)展。
情感建立在需求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求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面對高考,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能進一所理想的大學繼續(xù)深造。這種需求相當強烈,老師應該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關愛他們,使學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朝著理想奮進。
教師應利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情感誘導,以充分發(fā)揮情感的功能:首先教師要深化責任心。高中學生已經(jīng)有較強的是非觀念,對于老師的愛崗敬業(yè)、默默奉獻他們耳濡目染、銘記在心;其次要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境和理智感,樹立必勝的信心;再次要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尊重他人,學會以自己的行動回報他人和社會。
三、堅強的意志能使學生克服困難和挫折,挖掘潛能,實現(xiàn)飛躍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意志是人們自覺確定目標,并根據(jù)目標調(diào)節(jié)自己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和挫折,從而實現(xiàn)目標的心理活動。意志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一種,無論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還是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心理品質(zhì)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頑強的意志、堅忍不拔的毅力,是人成功的柱石?!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眻詮姷囊庵疽彩菍W生提高成績、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許多學生之所以在學業(yè)上不成功,就是因為缺乏堅強的意志、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普通四星級高中,學生想要考上理想高校,必須付出加倍的汗水和心血,達到“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境界。在考前的百日宣誓中,同學們高喊“為了老師、為了家長、更為了我自己,我要咬緊牙關向前沖,相信勝利會屬于我?!边@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和毅力深深感染每一位師生,激勵更學生投入最后沖刺。
錘煉學生堅強的意志:首先要求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有了切合實際的目標,學生才會有學習的方向和動力,才會排除障礙,勇往直前。否則就會渾渾噩噩,或者被困難嚇倒。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勵志教育,通過營造氛圍、勵志宣講等方式激勵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nèi)在潛能。第三要引導學生學會舍棄,自覺抵制各種誘惑,戰(zhàn)勝自我。
總之,學生的學習和成才過程,是一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共同起作用的過程。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智力教育,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導他們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錘煉堅強的意志,從而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樂學”課堂建構的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成果,課題編號:161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