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婷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話語是教育的基本手段。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話語是其自身進行教學過程的主要手段,而話語也是學生在學習中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自身話語的質量,以便更好地控制課堂行為。本文簡要分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有效性
教師課堂話語主要可以分為寒暄語、指令語、陳述語和提問語等幾種類型。教師話語不但可以體現教學方法以及執(zhí)行教學計劃的過程,并且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教師課堂話語一般指教師在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時應用的語言,其可以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解釋,同時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話語,教師對學生的提問等內容。教師是課堂上的主要引導者,教師課堂話語是教師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課堂話語的有效性越高,教學質量也會更高。
一、教師課堂話語的提前設計提高有效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感知的力量,讓學生在語言中產生感知。感知不但可以收集信息并將其傳遞給大腦,同時也可以將自身的語言知識與當前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協(xié)調。教師在教學前設計課堂話語,其必須要在設計前設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置相應的課堂話語,才能保證其有效性。例如,在七年級英語下冊中,學習“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章節(jié)中的教學目標,如句型的掌握和單詞的掌握等,從教學目標出發(fā)設定相應的目標語言,為實際的教學過程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講述、提問等課堂語言呈現出來。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提前設置課堂話語可以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順暢,同時也是提高教師課堂話語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的課堂話語有效性得到提升,會促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進而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
二、課堂上提供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
教學課堂應當是開放性的,新課程改革也提出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表達的機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前需要盡量充分的準備,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只有充分準備才能采取適當的課堂話語對不確定性作出反應。例如,在七年級英語下冊中,學習“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提問式的課堂話語,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語言表達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具有包含精神,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創(chuàng)造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因而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提問、指令等話語,可以加強學生與課堂之間的溝通,進而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在教學中不但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位置,還需要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兩者相互結合才能深化教學影響,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因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深化師生交流。深化交流可以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知,而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建構合適的交流情境以及符合教學主題的交流內容。例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中,學習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根據類似于 What’s the best clothes store in Green City? 的句型開展對話交流。教師從學生的對話中發(fā)現問題,進而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師生交流讓教師可以更加直觀的組織有效的課堂話語,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自身話語的有效性,并且開展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自身話語的有效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才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利用有效的課堂話語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濤, 貝美艷. 民族地區(qū)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以龍州一中為例[J]. 英語廣場, 2017(8):141-142.
[2]李秀,王秋菊.提高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有效性的探究[J]. 英語教師, 2018(12):32-36.
[3]任虹.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與思考[J]. 青蘋果, 2017(4):159-160.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橫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