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遠方
摘? 要:歷史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學科教材中的內(nèi)容,可以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也有助于陶冶情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注重對初中歷史課程的改革與優(yōu)化,豐富教學中的歷史材料,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學習效果。本文就是針對初中歷史課程中歷史材料做出的分析,研究自主閱讀對學生自主閱讀意識的提升效果,指出目前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材料;自主閱讀能力;策略
引言:
為了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近年來在我國的初中教育中,歷史學科也得到了重視。在歷史教學活動中,閱讀歷史材料是重要的教學手段。閱讀歷史材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能夠擴展初中生的視野,也能讓學生在閱讀歷史材料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邏輯思維能力。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必須在教學工作中豐富歷史材料,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優(yōu)化改進。
一、初中生歷史資料自主閱讀中的現(xiàn)存問題
(一)閱讀歷史材料不夠深入
目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并沒有專門為初中生設置歷史材料閱讀課程。同時,也沒有配備相應的閱讀室、閱讀課。課程安排較滿也造成了初中生沒有多余的時間開展歷史材料閱讀。另外,學生在閱讀讀物時,更愿意閱讀感興趣的讀物,對歷史材料不夠重視。即便閱讀歷史材料也走馬觀花,對歷史材料中包含的知識不求甚解,或有選擇地閱讀歷史材料。這不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教育觀念的制約
初中生歷史資料自主閱讀的效果也受到了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初中生、學生家長、教師都過分看重中考成績,所以將學習的重心向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文化課側重,因此在課余時間也沒有多余精力閱讀歷史材料。而在考試前,為了提升中考分數(shù),許多教師都為學生進行了突擊式的歷史資料閱讀。這種閱讀模式功利化明顯,對初中生的歷史材料自主閱讀能力并沒有明顯的提升效果。
(三)教師對歷史材料閱讀認識不足
在初中開展歷史材料閱讀時,許多教師對歷史材料閱讀的認識度并不高,這也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許多歷史教師都沿用講授式教學,以追趕教學進度為目的,這也造成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時間過少。在教育過程中,許多教師與學校領導都只重視教學工作,以學生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忽視了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提升初中生歷史材料自主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為歷史資料自主閱讀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由于歷史資料自主閱讀需要有足夠的歷史讀物作支持,所以,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好的閱讀條件。利用學校內(nèi)部資源,為學生閱讀提供圖書資源,對圖書資源進行有效的整理與組合,利用圖書交流會的方式實現(xiàn)對讀物的交換閱讀,這樣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好的閱讀氛圍。另外,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時間,合理安排各學科的課時。充足的閱讀時間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歷史讀物中的歷史知識,在閱讀中尋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再通過交流探討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讀后感的交流分享。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好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正確的選擇閱讀內(nèi)容。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閱讀,也能提升學生對歷史材料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學生進行歷史材料自主閱讀時,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對歷史材料閱讀的參與積極性。近年來,我國的電影、電視劇的拍攝技術、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影視作品種類豐富,許多影視劇都蘊含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將包含歷史材料的影視劇作為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產(chǎn)生閱讀興趣。
案例1:在學習戰(zhàn)國時期歷史知識時,教師將《羋月傳》的精彩片段作為教具,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背景、人文環(huán)境等內(nèi)容。學生在觀看影視劇片段的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了對這個歷史時代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歷史材料。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材料自主閱讀之中,學生更加深入、全面了解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歷史人物、文字、貨幣、度量衡等歷史知識。在課余時間,教師也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進行相關歷史材料的搜索,進一步豐富閱讀內(nèi)容。學生在自主探索、閱讀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思路、視野,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轉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
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明確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做好對歷史材料閱讀教學的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正確的選擇歷史材料,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應該注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案例2:教師在新課開始前,為學生安排了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自行尋找新課內(nèi)容,對歷史進行初步了解。另外,教師還讓學生自行組隊,組織其若干個交流討論小組。通過小組交流的模式,讓學生對歷史材料的閱讀成果進行交流分享,不僅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學生的歷史材料自主閱讀能力,必須注重對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營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營造更加活躍的閱讀氛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為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曉紅. 初中生深度學習歷史圖片的方法探析[J]. 才智,2019(27):15.
[2]孫立紅. 淺析史料教學與初中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中國校外教育,2018(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