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班主任是班級實施德育大綱的直接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工作是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最重要的途徑。班主任以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和奉獻精神,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一般來說,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功能主要通過以下要素來體現:
一 班主任老師的人格對學生品德發(fā)展具有導向功能
實踐證明,不管處于什么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會對教師的言行舉止進行模仿,而且對處于心理“斷乳期”的學生尤甚。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對祖國的忠誠,教師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直接影響學生的政治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教師文明高雅的談吐舉止對學生行為方式有規(guī)范和約束的作用;教師處理人際關系(主要是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時體現的平等、公正、不偏不倚,極可能影響學生處理人際關系時所采用的態(tài)度;教師課外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直接影響顯性德育課程的功效。
在教育實踐中,班主任老師的榜樣作用是其他教師不能比的。因而,班主任應具備的人格特征是自主、自信、自立、自強、自尊;應該具備良好的教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性格,誠實并具有責任心;具有正義感、公平心、胸襟開闊、寬容、慈善、富有同情心;對待事業(yè)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勇于開拓,永不自滿;熱愛、忠誠祖國,并把這種熱愛和忠誠融入教育工作中,熱愛所有學生。
二 優(yōu)雅的教師環(huán)境,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藝術在于使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因素都能起到教育作用。這告訴我們:良好的環(huán)境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室作為校園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重要的育人基地,它可以潛移默化地陶冶師生的情操。
教室內的環(huán)境設施應該給人以美的熏陶,具有激勵作用。整齊的桌凳擺放,潔凈的衛(wèi)生,美麗的盆花,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并會憎惡各式各樣的丑陋行徑,如隨意丟棄果皮、紙屑、亂折花草樹木等,會自覺去維護所處環(huán)境,注重自身言行,從而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室內墻面恰當合理的布置,如黑板上方張貼的班訓“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等可以激勵學生振奮精神不斷進取,還可以在兩側懸掛名人畫像或格言警句等,激勵學生效仿榜樣努力進取。教室角落的科學利用亦可顯示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如:圖書館、生物角等。
班級環(huán)境的設置應遵循“凈化、美化、綠化、教育化”的原則,充分發(fā)揮物質環(huán)境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強大的潛化作用,把教室變成一個會“說話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室中的每個地方都能獲得教育的信息,促使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去學習。
三、班級活動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助于學生把道德原則內化為道德信念
德育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德育工作時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缺少了情感內核。而班級活動恰恰是以現實生活作為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正確與錯誤,體驗成功與失敗,領會偉大和渺小,由情及理,在心靈深處升華為對人的美好本質的理解與追求。
班級活動從形式上可分為專題活動,即圍繞統(tǒng)一專題開展活動,它具有針對性、多樣性等特征;主題活動,即在一定階段圍繞某個主體開展的活動,如:對初中聲而言,以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為中心,以同學之間的相處關系(人際關系)為中心開展活動等。各種活動尤其是主題活動,有利于發(fā)揮集體力量的強大教育功能,有利于激發(fā)教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它能使教育主體通過參與活動實踐,加深對道德原則的理解,并從情感體驗中升華為道德信念。因而,經過科學策劃和精心組織且具有深層次教育意義的班級活動,能有效的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四、班級文化氛圍,對良好的道德行為的形成與發(fā)展激勵作用
班級文化氛圍是個包容性很強的概念,這里主要談班風對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影響。班風是通過班集體長期努力而形成的一種集體行為風尚,既是一種心理氛圍,又是一種文化氛圍,它對生活于其中的每個人都有一種同化力。
班風對個體的教育要求不是明確的,而是隱蔽的,它滲透在與學生經常接觸、經常參與的各種環(huán)境要素及活動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這種要求,并按這種要求去行動。這些要求是內隱的,是通過集體的輿論、積極暗示等對學生潛在的心理壓力和動力,從而表現為對學生行為的一種特有的結束和規(guī)范作用。這種壓力和動力來自他們日常的主要生活環(huán)境,既無抽象空洞地說教,也沒有強制的壓服和灌輸,易為學生所接受。實踐證明一個學生進入一個有優(yōu)良班風的班級后,會逐漸受到良好班風的熏染,自覺接受集體行為風尚的要求,主動抑制或改變與之相悖離的行為。反之,如果班風頹廢,就可能使學生不思進取,放任自流。一般來說,良好的班風,可以通過其潛雜內隱的作用機制對個體思想、行為發(fā)生積極作用,使每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它的熏陶,成為合乎主流文化的一員。
優(yōu)良的班風不是自發(fā)生產的,它要依靠正確的集體輿論來支持,要靠班主任去正確引導和全班師生共同努力。一般而言,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應做到:①樹立學生的是非觀,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②樹立榜樣,把抽象道德具體化,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感染力,容易學;③嚴格要求與耐心機智地引導相結合;④班風是班級特有的一種風氣,班風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當然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功能實現的途徑還很多,要真正全方位發(fā)揮其功能,我們還必須充分挖掘德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及各種潛在的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