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艷芬
【摘要】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是自上而下的統(tǒng)一培訓,不利于教師成長?!案傂闶脚嘤枴笔莻€性化的教師培訓,內(nèi)容包括“精準定位”“助力成長”“綻放芳華”三部分,稱之為“酌秀”“蘊秀”和“琢秀”。它能促使教師人人競秀,人人成長。
【關鍵詞】競秀式培訓;教師成長;實踐研究
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種類繁多,大多數(shù)培訓都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以培訓機構為主,教師為次。教師處于被動狀態(tài),沒有選擇或拒絕的權利。隨著社會發(fā)展,傳統(tǒng)培訓與教學嚴重脫節(jié)、培訓方式機械呆板等種種弊端越來越嚴重。一所學校里,有初出茅廬的教壇新秀,有年富力強的青年骨干,還有即將告別三尺講臺的老教師。教學人員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師的培訓,僅僅依靠統(tǒng)一的課程和方案,怎能培養(yǎng)出百花齊放、特色鮮明的新時代教師呢?因此,對教師的培訓,應該是判斷,是引導,是改進,是激勵。順德區(qū)陳村鎮(zhèn)吳維泰紀念小學秉承“敢為天下先”的“順德精神”,貫徹“讓每個生命都出彩”的辦學理念,在教師培訓上實施動態(tài)的“競秀式培訓”,邁出獨有的改革步伐?!案傂恪保櫭剂x,就是互相競爭、互相促進、互相提升。習近平有言:“要讓每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有出彩的機會,有成才的可能。
一、“競秀式培訓”的內(nèi)容:“酌秀”“蘊秀”“琢秀”
“競秀式培訓”的內(nèi)容包括“精準定位”“助力成長”“綻放芳華”三部分,稱之為“酌秀”“蘊秀”和“琢秀”。
1.“酌秀”——精準定位
傳統(tǒng)的培訓體系,常用教齡的長短、擔任教學的不同給教師分等級培訓,區(qū)分缺乏科學根據(jù),削減了培訓的效用。教師培訓,首要就是分類?!熬珳识ㄎ弧本褪欠诸?,意味著要從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師的優(yōu)勢、潛能、特點所在。分類不是為了給教師分高中低優(yōu)良差等次,而是讓教師“認識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教育家懷特海把人的認知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浪漫、精確、綜合。生命是有周期的,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也存在著一個微妙的周期:成長期、成熟期以及卓越期。美國學者福勒在1969年編制的《教師關注問卷》及其分析指出,教師發(fā)展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關注學生”三個階段。周期的劃分,不是以年齡和工作時間長短而定,而是根據(jù)教師的綜合素質衡量定位的。
綜合以上科學理論,“競秀式培訓”的分類,將“教師自評”“科組復評”“學校核定”三種方式相結合,按教師的綜合素質劃分為三個階段:“青苗成長期”“秀木成材期”“大器成熟期”。如圖1。
2.“蘊秀”——助力成長
回顧過去,認識自己,精準定位,是立足于教師的現(xiàn)在;因材施教,分層培訓,促進成長,是指向教師的未來。但“精準定位”之后,如何助力教師成長呢?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關鍵在于個性化的培養(yǎng)。對“青苗成長期”的教師,定規(guī)范、重指導,打造合格課堂;對“秀木成材期”的教師,搭平臺、壓擔子,塑造優(yōu)質課堂;對“大器成熟期”的教師,凸個性、細打磨,創(chuàng)造特色課堂?!案傂闶脚嘤枴笔莻€性化的管理。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人成長記錄冊,里面包括《校長致教師的一封信》《我的定位——自評、復評、核定記錄》《預約名師——我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名師在身邊——我的觀課、學習記錄》《我的成長路——磨課記錄及反思》《我就是名師——特色課堂專輯》等。
3.“琢秀”——綻放芳華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能力競賽是培訓教師的利器,讓每個教師都能在競秀中成長,這一過程稱之為“琢秀”。“琢秀”由縱橫兩大類活動組成:“領秀”和“同秀”?!邦I秀”是高類次教師對低類次教師的引導和幫帶,“大器成熟期”教師與“秀木成材期”“青苗成長期”教師結對子后,每學年必須師徒同上一節(jié)課;“同秀”是同類次教師同課異構、同級競秀,如“大器期”教師與“大器期”教師同臺競秀等。如圖2。
評價一節(jié)課,要解決四大問題:學什么?怎么教?怎么學?學得怎樣?圍繞著課堂四個維度“教學內(nèi)容、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堂效果”,學校制定了翔實的《教師教學競秀評價標準》。根據(jù)教師層次的不同,對《教師教學競秀評價標準》實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青苗成長期”的教師必須基本達到70%以上,“秀木成材期”教師要達到80%以上,“大器成熟期”教師則要達到90%以上。
評價教師的課堂能力,不再是蓋章式的鑒定,而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它是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統(tǒng)一,脫離了冰冷的標準化和條款化,有效地平衡了教師內(nèi)部人員復雜、水平參差的老大難問題。
二、“競秀式培訓”帶來的顯著改變:蘊玉生輝
教育是農(nóng)業(yè),需要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教師的成長更是比農(nóng)業(yè)更艱苦漫長的過程。四年來,吳維泰紀念小學實施“競秀式培訓”體系,貫徹“讓每個生命都出彩”的辦學理念,“酌秀”精準定位,“蘊秀”助力成長,“琢秀”精雕細磨,“青苗”成長為“秀木”,“秀木”成長為“大器”,“大器”綻放芳華,解決了教師發(fā)展的“惰性期”“高原期”等系列問題,最終人人競秀、人人成長,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教師培養(yǎng)之路。一批教壇新秀、教學骨干、教學名師走出陳村,走出順德,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比如,鄧某某老師原本性格內(nèi)向,只喜歡默默耕耘,是教師群里不起眼的一員。學校通過“酌秀”——精準定位,發(fā)掘了她愛思考、愛寫作的長處,鼓勵她把教學案例、精彩的故事寫下來,并安排一名資深教師對她進行“蘊秀”幫扶。短短兩年時間,鄧某某已經(jīng)在各大報刊、雜志上發(fā)表論文十多篇,輔導學生發(fā)表作品三十多篇,成為小有名氣的“作家教師”。
四載琢玉成大器,三尺耕耘留馨香?!案傂闶脚嘤枴弊屆總€教師筑夢、追夢、圓夢,讓每個教師都能在競秀舞臺上揮斥方遒,綻放精彩。
參考文獻:
[1]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文匯出版社,2012:19-27.
[2]大衛(wèi)·蘇澤.教育與腦神經(jīng)科學[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8.
[3]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沈陽出版社,2012:39-46.
[4]鐘國勝. 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學研究,2012.
[5]周櫻蓉.促進區(qū)域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的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