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慧
摘要:由于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小學階段進行文言文教學,既可以讓學生盡早體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妙,又能輔助促進現(xiàn)代漢語教學。然而自從文言文走進小學語文課程以來,往往沒有起到應有的價值,反而成了教與學的難點。小學教師應該以“趣”入手,以“趣”貫穿,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悠久燦爛的古文化的情感,進而提高語言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關(guān)鍵詞:趣;以讀為本;表演;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143-01
小學教材安排的文言文很少,除古詩外只有4篇,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六年級下冊《文言文兩則》,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學習并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文中蘊含的道理能給人思想上的啟迪。小學階段學習文言文并為進入初中學習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并打下基礎。
初學文言文,很多學生感到困難,一是難讀,二是難懂。有些學生不大喜歡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覺得枯燥乏味。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喜歡文言文,會學文言文?怎樣才能讓文言文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中占一席之地呢?
1.趣字當頭——以讀為本
《教師用書》里明明自自地說“小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苯處煈獙ξ难晕娜绾卫首x做出了具體的方法指導:第一是教師范讀,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誦讀興趣;第二是指導學生讀通順。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朗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三要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第三,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熟讀,最后達到背誦。教學就應該這樣教,三個層次,有條不紊地進行。
但是,在我們的教學中,能就這樣以讀代講嗎?在沒有明自課文意思的狀態(tài)下,反復地讀只是浮于表面,沒有理解,沒有體會。我認為在學生讀通順文章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分析重點字詞句的含義,體會課文所揭示的道理,然后再次指導了學生的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也可安排學生自由朗讀,到讀熟為止,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意,并討論該怎樣讀每一句話,請學生上臺領(lǐng)讀,大家共同提高,再分角色讀,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最后一齊背誦,這樣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不知不覺地把文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同時,也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并加強文言文與現(xiàn)代自話文的共同點,即溝通古今聯(lián)系,利用學生熟知的詞匯句式去學習文言文,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另一基本方法。
最后一個層次就是誦讀。聯(lián)系生活體驗,激發(fā)讀的興趣。讓學生模仿古人吟詠的樣子來有滋有味地讀。通過這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
文言文與現(xiàn)代生活相距甚遠,但學生學文言文的目的旨在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小學教材中的文言文雖然短小淺易,但是也是精品,其中蘊含的自然美、人文美、音韻美,只有通過誦讀的再創(chuàng)造,讓口耳開放起來,讓心靈開放起來,在誦讀中去感悟玩味,不斷“反芻”,不斷加深,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才能為作品所感染,直至愛不釋手,掩卷遐思;也只有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全部精力,積極愉快接受學習任務。
有了學習任務,就有了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優(yōu)秀文言作品對學生情操的陶冶、心靈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啟發(fā)教育作用,若通過誦讀感受,往往比單純的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一經(jīng)誦讀,也就了然于胸,溢于言表,學生正是從這誦讀中,心領(lǐng)神會,獲得極大滿足,達到審美目的。
當然在這個階段,誦讀文言文除了讓學生較輕松的完成任務之外,還應注意誦讀方式要靈活,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特別是后者,因為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般講,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有興趣,學習效果就好;反之,學習成績差,學習動機及興趣也就相應的會減弱。所以學習成功足以使學生感到滿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意識的設計不同難度的誦讀要求,尤其對于中下程度的學生,讓他們也有充分展現(xiàn)自己誦讀能力的機會,促使他們對誦讀感興趣,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并力求去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
2.趣上加趣——讀而優(yōu)則演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古人與今人直接對話的情境,組織了一次表演活動。表演的設計也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兩個層次:一是讓學生用現(xiàn)代自話文的形式進行表演,意在鞏固理解;二是讓學生直接以課文中的語言來進行表演,要求發(fā)揮想象,盡量把古人的風采原汁原味地表現(xiàn)出來,實則就是更高要求的讀。此項活動受到了多數(shù)學生的熱烈歡迎。參加表演的同學大膽創(chuàng)新,“添油加醋”,展示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們對文言的感悟力。
3.趣外掘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積極誘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一定要注意利用教材的情感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深入開掘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讓他們覺得學習文言文很有益處。從課堂中可以感覺到學生對這些問題確實感興趣,自主思考,討論交流,探討看法,讓思維積極地活躍起來,改變了課堂上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樂于參與。把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學會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真切地體會寓言所揭示的寓意。同時這些問題雖然提了出來,但我覺得有些停留在了表明,應該進一步往更深層去挖掘。
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通過辦板報、講故事、開故事會、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介紹學生讀一讀四大名著,看一看古裝電視劇,其中有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教師可以介紹部分章節(jié),來提高他們的興趣,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傊?,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要在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教師輔以恰當?shù)囊龑?,才能達到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的效果。
文言文是初中、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可學生往往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情緒。如果我們在他們剛剛接觸文言文小學階段,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信心,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那么學生將會受益整個學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