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摘 要:眾所周知,教學過程都是一種由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及思考所構成的雙邊活動過程。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因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過程,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眾所周知,教學過程都是一種由教師的教授與學生的學習及思考所構成的雙邊活動過程。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因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過程,采用切實有效的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睔v史雖然講述的是已經發(fā)生的事實,但是我們要看到:歷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歷史史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豐富歷史教學內容,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在歷史教材中,不僅包含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有一些關于社會生活、習俗方面的內容,利用好歷史教材本身所蘊涵的“生活”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這樣來利用學生的生活常識,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
中學生年齡小,熱情高,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對于時事熱點問題具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希望了解這些時事熱點,并且希望跟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自古以來就是政史不分家,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lián)系,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時事熱點問題與歷史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將它們引進課堂,將教材內容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不僅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思考,并對一些歷史現(xiàn)象、歷史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二、寓教于樂,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充滿趣味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學生年紀小,正是愛玩愛鬧的時候,而將游戲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可以發(fā)揮游戲的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進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利用歷史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歷史教學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歷史故事,在日常教學中,如果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夭迦胍恍v史故事,將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學習《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插入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讓學生在笑的同時感受到清朝將領的愚昧無知,清朝統(tǒng)治階級的軟弱無能,也深刻地認識到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當然,歷史故事只是課堂教學的調劑和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有原則性,不能為了調動學生的興奮度,而濫用歷史故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現(xiàn)課堂氣氛雖然活躍、但是學生根本沒有學到知識的現(xiàn)象。
三、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新的歷史教材,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歷史教師要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開展一些活動,注意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在歷史課堂上常用的活動形式有閱讀、討論、探究、編演歷史短劇、講歷史故事、表達(書面的和口頭的)等,要盡可能多樣,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種資源,善于捕捉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點,善于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善于利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機遇”。突出歷史知識的趣味性、生動性,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對學生永遠都有一種魅力,感受課堂生活的快樂。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遙遠的歷史,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可以代替單純的說教與復述,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
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聲像、圖片、文字、視頻等手段營造一個動態(tài)的歷史情境,展示了更加豐富的歷史信息,在大量的聲電光影信息中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節(jié)省了教師的時間,增大了課堂知識的容量,有利于重難點問題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教師要豐富自身專業(yè)知識
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面,才能在課堂上發(fā)揮。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上課時多穿插一些內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關的一些內容,這樣就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研究是教師自主發(fā)展、提高自身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中學教師往往理論基礎比較薄弱,難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育教學研究中,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更好地理解教學理論,并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能力,改善教學實踐。一種有效的研究方法是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案例。案例寫作與分析是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通過分析,教師可以對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xiàn)象賦予理性的思考,在理論水平上有深層的認識,激活隱藏在心中的教育教學思想,從而促進實踐,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新穎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感受到歷史知識創(chuàng)造的樂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學的樂,老師教的樂,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