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芳
摘 要:隨著新型教學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任何學校都能夠提升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任何教學階段的教師應該深感肩上的重責大任,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同先進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學生才可以得到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學生也能夠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帶領下意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研究;教學方案
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成人比較是存在很多差異性的,學生的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經驗也是極為匱乏的。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使用的語言以及授課方式是學生難以理解的,這便是很多教師雖然盡心盡力地講課但是無法達成預計教學目標的主要原因。針對這種教學現(xiàn)狀,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反思,并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本文對現(xiàn)階段教師的授課方式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旨在幫助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教師應培養(yǎng)組內的競爭意識
很多教師在設置課堂小組后,依舊無法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教學效率,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設置小組內部的競爭機制,導致學生在長時間的小組學習中漸漸失去了最初的興趣和熱情。對此,教師一定要設立新的學習小組制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樹立力爭上游的決心。教師可以讓考試成績連續(xù)兩次取得進步的學生爭當學習小組副組長,學習成績名列組內第一的為正組長,二者共同進行組內管理,教師還要為其發(fā)放一定的物質獎勵。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教學方式,班級全體學生的學習上進心也能夠被很好地激發(fā)出來。每個學生便都會燃起努力學習的決心。班級內部的整體學習氛圍也會更為高漲,教師的授課效率可以因此得到保證。
二、教師應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
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需要對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具有一個全面性的了解,并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在進行分組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每組學生的平均成績都應該是均衡的,絕不可以出現(xiàn)某一小組內的學生全部是成績好的學生的情況,也不可以出現(xiàn)全組都是成績差的學生的現(xiàn)象。只有這樣,學習好的學生才可以主動帶動成績差的學生進行文化課知識的學習,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夠獲取到寶貴的學習經驗,學生的整體學習熱情能夠被很好地激發(fā)出來。這樣,班級內部的每個人都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班級整體的學習氛圍會變得十分融洽。同時,同齡人之間的思維方式也是相近的,在進行問題討論的時候也不會具有更多的隔閡。學生能夠相互發(fā)覺彼此身上思維的閃光點并加以學習和利用,班級的整體學習水平都可以得到提升,比如,語文教師在講授認識生字詞的課程時便可以積極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當學生在練習書寫“桃”這個字的時候,學生之間可以相互監(jiān)督和幫助,并討論這個字的結構特征以及具體讀音。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會變得更加深刻。分組教學的意義便也得以體現(xiàn)。
三、教師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小組教學活動
在現(xiàn)代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講解文化課知識的時候,每個學生看似都在積極傾聽授課內容,但實際上,很多學生的思緒已經不在課堂之內。學生本身就是活潑好動的群體,其注意力很容易發(fā)生分散的現(xiàn)象。教師的教學手段如果過于單一便會造成學生溜號的情況,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是沒有靈魂的。因此,教師應該針對這種現(xiàn)象,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刻反思,組織一些教學活動,讓授課氣氛能夠逐漸活躍起來,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學習文化課知識的快樂。教材中每個章節(jié)的設置都具有深刻的意義。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剖析,并將教材中的核心內涵與教學活動相互融合,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比如,數(shù)學教師在講授加減法運算的知識時便可以積極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并且需要學生進行快速的反應。教師可以現(xiàn)在黑板上出一道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題,每個學習小組進行計算,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正確答案的小組可以成為擂主并為其他組繼續(xù)出題。如果其他組能夠在10秒鐘內提供正確答案,那么新的擂主便誕生了。在十道題過后能夠贏得最后勝利的小組可以獲得文具作為獎勵。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挖掘到自身的潛在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各科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該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趨勢進行教學理念的革新,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各個課堂的主人。這樣,學生才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也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真正需要提升的能力是什么,教師在整改教學計劃的時候才會具有針對性,教師的課堂也能夠因此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范文文,劉東.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和參與度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22):21+23.
[2]任照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化解認知沖突[J].江蘇教育研究,2020(Z2):79-81.
[3]陳永學.教育技術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