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仙
摘 要:專題探究的設置,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的一大亮點。為了將專題探究落到實處,筆者精心組織基于專題探究的讀書交流會,其實施策略如下:一是立足名著特點及學情,精心設計探究專題;二是明確教學目標,設置學習任務單;三是加強學法指導,開發(fā)等級評價量表,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活動;四是以生為本,小組參與,組織讀書交流會。
關鍵詞:專題探究;讀書交流會;學習任務單;評價量表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十分重視整本書的閱讀,每冊書安排兩本必讀書目,并精心設計了“名著導讀”。“名著導讀”的內容包括標題、名家評價、作品簡介、讀書方法指導、專題探究、精彩選篇等。其中“專題探究”欄目設置若干專題,每個專題還列舉了相關的探究內容。同時,提出了探究后召開讀書交流會或撰寫讀書報告的建議。
筆者認為,專題探究的設置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的一大亮點。因為它符合深度學習、任務驅動的閱讀理念,是扎實推進名著真閱讀、深度閱讀的有力舉措。但是,在近期組織的初中名著閱讀教學專項調研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專題探究的實施現(xiàn)狀堪憂,其主要問題有:一是專題探究只停留在任務布置層面,缺乏過程性指導;二是未能指導學生將探究的感受、思考通過撰寫讀書筆記、讀后感、小論文等形式表達出來;三是未能指導學生開展基于專題探究的讀書交流會。
那么,如何加強過程性指導,將專題探究落到實處?如何精心組織,通過讀書交流會展示探究成果?下面試以《紅星照耀中國》為例,談談筆者組織基于專題探究的讀書交流會的實踐與思考。
一、立足名著特點及學情,精心設計探究專題
(一)立足教材的名著導讀,引導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探究專題
所謂“讀書交流會”,是指以班級為單位,師生共同圍繞某一專題,對整本書進行深入的閱讀、思考、交流及展示,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內涵的系列讀書活動。
為了提高讀書交流會的針對性、有效性,首先就要精心設計交流的主題或專題。為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統(tǒng)編教材“名著導讀”的“專題探究”中直接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專題,進行相關的探究。比如《紅星照耀中國》的“專題探究”,編者就設計了“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的革命之路”“關于長征”“信仰與精神”等三個探究專題,這三個專題分別從作品涉及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重大價值及影響等角度設計,利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思考作品的內涵。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專題進行探究。
(二)立足名著的突出特點及學情,挖掘學生最為關注的探究專題
首先,專題的設計要貼近名著。因為不同的名著,其情節(jié)推進、人物形象、寫作技法等都各具特點:或是扣人心弦、頗為曲折的情節(jié)設置,或是鮮明生動、極具典范的人物形象,或是特別深刻、富有時代性的主題思想,或是文質兼美、飽含哲理的語言特色等。教師要善于把握名著的體裁及其最突出的特點,從中挖掘最貼近文本的探究專題。如立足《紅星照耀中國》這一歷史小說的時代意義及其價值,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探究專題:紅星為什么能照耀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走向勝利、走向輝煌?
其次,探究專題的設計,要貼近學情。即要立足學生的閱讀基礎、閱讀興趣及閱讀的具體情況。為此,教師可在班內組織“探究專題征集活動”,要求每組學生設計1~2個專題,并用簡要的文字說明設計緣由,然后由各組小組長、科代表一起統(tǒng)計、分析全班的設計情況,從中挑選出大家最關注的、最感興趣的、最有交流價值的專題。
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整本書閱讀的不同階段,引導學生選取不同的探究專題,從而分階段推進閱讀的深入開展。比如長篇小說,可先梳理重要情節(jié)、分析主要人物,然后從主題思想、寫作特色、時代影響等角度進行專題探究。
專題探究是一種立足原著、隨需而教的學習活動,原著的特點、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是專題探究設計的原點、起點。因此,探究專題的選定,應當也必須從作品的特點出發(f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及具體學情出發(fā)。
二、緊扣探究專題,明確目標,設置學習任務單
(一)緊扣探究專題,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師總是為了某一目的而教,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在教育中,目標指出預期的學習結果,明確提出教育過程使學生發(fā)生的預期變化”,有助于我們集中注意力和努力,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緊扣專題、貼近生情,給讀書交流會設置明確、具體、可操作、可達成的教學目標。如《紅星照耀中國》讀書交流會,筆者結合我縣東江中學八(3)班閱讀基礎較好、閱讀積極性較高、對作品的閱讀和思考欠深入、缺乏自己的見解這一學情,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圍繞“紅星為什么能照耀中國”這一專題,選擇相關章節(jié)進行深入閱讀,批注自己的閱讀體會及思考。
2. 梳理相關材料,提煉核心觀點,撰寫一篇歷史評論文章。
3. 交流自己對“紅星為什么能照耀中國”這一專題的體會及思考,進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
(二)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單
任務驅動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深度閱讀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單,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引。比如,筆者圍繞“紅星為什么能夠照耀中國”這一專題,設置了以下學習任務單。
1. 選擇子題。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一級子題,每個組員選擇一個二級或三級子題。一級子題包括兩個:閃閃的紅星(共產黨人的故事)、紅星在西北(黨的政治、經濟、文化、工業(yè)、教育政策等)。其中“閃閃的紅星”又包括兩個二級子題:“紅軍領袖”和“普通士兵”。而“紅軍領袖”包括7個三級子題:毛澤東(《蘇維埃掌權人物》《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周恩來(《造反者》)、朱德(《關于朱德》)、彭德懷(《彭德懷印象》《為什么當紅軍》)、林彪(《懸賞兩百萬元的首級》)、賀龍(《賀龍二三事》)、徐海東(《紅色窯工徐海東》《中國的階級斗爭》)。
2. 閱讀批注。即學生圍繞自己選擇的章節(jié),進行閱讀、思考及批注。如“閃閃的紅星”這個二級子題的學習任務單如下:本書報道了哪些紅軍領袖及其故事,請選讀你最感興趣的人物及相關章節(jié),一邊讀一邊用“ ? ”畫出人物的外貌形象、言談舉止、家庭出身、受教育情況、主要革命經歷、革命成就(影響)及作者的評價,用“☆”標注其中最讓你感動的故事或細節(jié)1~3處,用“○”圈出其中的關鍵詞,旁批你從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質與精神。每章批注不少于5處。
3. 重構思考。即學生圍繞探究專題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如“閃閃紅星”這個二級子題的思考任務如下:想一想,紅星為什么能照耀中國?從這些領袖人物身上你分別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請你選擇其中一個領袖人物,把他的家庭出身、受教育情況、主要革命經歷、革命影響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述、梳理,制成表格,或者思維導圖,然后把你從中獲得的啟示、感悟用幾句話寫在后面。
4. 梳理相關素材,撰寫歷史評論。其任務單具體如下:紅星為什么能夠照耀中國?請你圍繞這個專題,寫一篇歷史評論文章。可評論書中的某人(某一類人),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紅小鬼等,也可評論蘇區(qū)的政治、經濟或文化;可以《我看( ?)》為題,也可自擬題目;文章要有核心觀點,要結合選讀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進行論述:評論人物要結合人物的主要經歷、故事或精彩片段;評論政策或文化現(xiàn)象等,要結合書中的重點段落、詞句。論述要有理有據,切忌信口開河;要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少于600字。
任務驅動式、操作性較強的學習任務單,是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的前提和保障。因為,其本質是“反對傳統(tǒng)的知識操練樣式,鼓勵學生通過完成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問題、項目等,推動整本書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創(chuàng)新的能力,甚至是交際、生活、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開發(fā)等級評價量表,引導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活動
(一)加強學法指導,為學生提供具體的范式
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學做合一”,他認為: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因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的確,如何教學生學是教師最重要的責任。因此,為保障探究活動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習任務單中的重點、難點,給予具體的學法指導。
比如在《紅星照耀中國》的專題探究活動中,筆者針對“閱讀批注紅軍領袖的品質”“梳理重構紅軍領袖的革命經歷”這兩個重點分別提供了具體的示例及范式,并進行了適當的指導和點撥。
同時,針對八年級學生還未系統(tǒng)學習議論文及歷史評論文章的情況,筆者就“撰寫歷史評論文章”這一難點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指導:首先,筆者結合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一個讓人敬佩的人——我看老李》,引導學生了解歷史評論文章的概念、結構及“論從史出”“一分為二”“要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進行評論”的基本原則;接著,筆者結合自己的下水作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構思、寫作過程,引導學生了解撰寫歷史評論的寫作步驟(詳見下圖);第三,筆者結合范例,指導學生學習歷史評論文章的核心觀點闡述及論據的呈現(xiàn)等,為學生搭建寫作的支架。
同時,筆者堅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以保障學生自主、深入的探究。另外,筆者還堅持跟進活動的全過程,及時了解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學習疑惑,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
(二)開發(fā)評價量表,引導學生對探究成果進行自評互評、修改提升
首先,為評價專題探究成果的質量,教師要結合探究成果的形式、特點,設計相應的等級評價量表。因為“等級評價量表”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它能夠使評價標準公開化,減少依靠隱形的個人經驗的感覺評價。在評價之后,被評價者也能以量表為標準,進行復評和反饋,進而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比如為了評價、把握學生所撰寫的歷史評論文章的具體情況,筆者設計了《歷史評論文章等級評價量表》(詳見表1)。
其次,教師要借助等級評價量表,引導學生對探究的成果進行自評、互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對照等級評價量表的A級標準,進行專項修改訓練。比如,筆者就借助《歷史評論文章等級評價量表》,結合訓練文《我看彭德懷》,引導學生進行修改歷史評論文章的訓練,并設置了以下的學習任務,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把握歷史評論文章的結構特點及論述要求、表達規(guī)范等。
1. 劃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刪除與中心論點沒有關系的材料。
2. 選擇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文章中心論點的3~4個材料,提煉出分論點,用“彭德懷是一個( ?)的人”的句式寫出來,并旁批在各自然段的段首。
3. 翻閱《紅星照耀中國》之《彭德懷印象》《為什么當紅軍》,從原著選擇、補充你認為更重要的材料簡要概述,并提煉出分論點,為證明中心論點服務。
在當堂訓練中,某學生刪除了與中心論點無關的“年逾八旬的老祖母走了幾十里路迎接功成名就的彭德懷”等材料,增加了“彭德懷愛護戰(zhàn)士”等佐證材料。其修改后的《我看彭德懷》的提綱如下。
開頭:彭德懷是紅軍的鐵軍司令,他的成長歷程及戰(zhàn)略才干、高尚品格,讓人驚嘆不已。
分論點1:彭德懷是一個從小富有主見、敢于反抗的人(論據:反抗私塾老師、反抗專制祖母。)
分論點2:彭德懷是一個堅韌不拔的軍人(論據:被叛徒出賣遭逮捕,承受一個月的拷問,沒有說出半句情報。)
分論點3:彭德懷是一個指揮出色、英勇無畏的鐵軍司令(論據:率領鐵軍攻占長沙;在長征途中,突破重重包圍。)
分論點4:彭德懷是一個愛護戰(zhàn)士、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將領(論據:長征途中把馬讓給受傷的同志;觀看演出時把大衣披在小號手身上。)
總結: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彭德懷正是這星星之火中,最絢爛的那一束火種!星星之火,照亮全中國!
最后,學生借鑒等級評價量表,自主修改自己的文章?;蚶砬逵^點,或修改結構,或進一步補充有力的佐證材料,或斟酌語句的表達。在修改的過程中,也可征求小組成員的意見,展開民主、充分的討論,或者同學之間互相修改之后,教師再將全部修改稿收上來,提出修改建議,指導學生進行第二次修改。
四、以生為本,小組參與,組織讀書交流會
(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為了確保讀書交流會的順利開展,各小組要合理分工。首先,每個小組5~6人,要依據各人的特點、特長,選定撰稿人、PPT制作人、本組主持人、主講人、評論員。接著,各位組員各司其職,完成各自的任務,做好課堂的準備。如撰稿人要將小組的文稿統(tǒng)籌分析,從中選出最佳的文稿加以修改提升,或者整合多篇文稿,重新撰寫質量較高的文稿;主持人要撰寫生動有趣的主持語;制作人要依據文稿,篩選圖片,制作PPT;評論員要對本組的稿件、課件、現(xiàn)場交流情況等進行點評。
(二)分組展示,自評互評
讀書交流會一般由學生組織。交流時以小組為單位,有序進行。其基本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解說專題,創(chuàng)設情境——分組展示,自評互評——圍繞專題,質疑問難——各抒己見,點撥指導——總結活動,注重鼓勵。其中“分組展示、自評互評”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開發(fā)可操作性較強的讀書交流會評價表作為評價的依據。比如,筆者就輔導學生制定了《讀書交流會評價表》(詳見表2),作為評價的依據,提高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客觀性。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讀書交流會上,教師要始終關注全體,通過互評、質疑等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調動全班學生參與交流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始終圍繞專題進行互動交流,以促進閱讀、交流的不斷深化。尤其是在評價、點撥等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交流成果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提升,這樣才有助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
下面,是某小組在讀書交流會上交流展示的《中國的將來——紅小鬼》(節(jié)選)。
紅小鬼是一群身世悲苦、自愿參加紅軍的少年。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學徒、奴婢,大多不記得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們千方百計逃出來、自己做主參加紅軍——他們穿著大幾號的制服,戴著紅軍八角帽,帽舌很長,不斷掉下來遮住他們的眼睛?!麄兌际鞘粴q到十六歲的少年,但卻是少年先鋒隊隊員,是未來的紅軍戰(zhàn)士。他們發(fā)自內心地喜歡紅軍,認為紅軍是替窮人打仗的,懂得紅軍是我們自己的軍隊。
他們朝氣蓬勃,有著高度的個人自尊!他們總是愉快而樂觀。他們從不沉迷于過去的苦難,也不特別想念遙遠的家鄉(xiāng)、親人。他們在紅軍的隊伍中,從不要求作為孩子得到照顧。他們自愿在軍隊營地幫忙,擔任了許多重要工作,如通訊員、勤務員、偵查員、號手、無線電報員、挑水員、宣傳員、演員、馬夫、護士、秘書等。他們認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理會作者的“喂喂”,卻對作者的真誠感謝大膽呼應,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就是紅軍的一員,不需要任何特殊的照顧,也不能忍受任何的不尊重。交通處處長李克農的通訊員向季邦,請求作者斯諾保證,替外國報紙寫到他時,決不能寫錯名字。
他們工作認真,堅守原則。有一次,彭德懷被執(zhí)行檢查過路旅客的紅小鬼攔住,要看他的路條,否則就要逮捕他。彭德懷聲稱自己就是彭德懷,但是紅小鬼不相信,還說就是朱總司令,也不管。
在這些愛紅軍、愛革命、愛生活、愛同志的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發(fā)展的希望。這正如作者斯諾所說:“在少年先鋒隊身上寄托著中國的將來!”
我們認為,正因為有了這些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中國的將來”——紅小鬼們,閃閃紅星才會照耀全中國!
當然,讀書交流會的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形式的,比如思維導圖、手抄報、讀后感、人物評論、小論文、演講、采訪、辯論等。形式的選擇,既要結合名著的特點,又要結合具體的生情。同時要注意,在專題探究的全過程,教師要善于了解、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依據學情調整活動的形式、進程等,以提高讀書交流會的針對性、有效性。
總之,基于專題探究的讀書交流會,其目的就是通過探究專題,把相關的閱讀、思考、寫作、交流、展示等系列活動都歸攏于一個統(tǒng)一的學習專題之下,對系列閱讀活動進行整合,對整本書的內容進行重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諸定國.專題任務驅動: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名著閱讀教學[J].江蘇教育,2018(35).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3]趙巖.基于專題學習的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以七年級《西游記》閱讀教學為例[J].中國教師,2017(14).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初中語文自主高效學習型課堂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3ZQJK016)的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