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鋮 萬艷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而其中體育訓練則成為提高學生體育水平的有效途徑。本文針對本體感覺在體育訓練中的應用和發(fā)展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以運動員的本體感覺的結構和生理機制作為出發(fā)點,在訓練的過程中針對運動員各項身體機能所產生和承受的實際壓力作為制定運動策略的參考依據。另外,我們把現代本體感覺的研究成果和體育運動中存在的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從而制定出體育運動訓練的具體對策,有效促進本體感覺訓練方法在體育運動序列中的積極作用,并且為廣大體育教師在訓練中提供更多的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本體感覺訓練;體育運動訓練;控制;精確;協調
中圖分類號:G808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7-053-03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正因如此,如何提高體育訓練的效率是國家教育部門和許多教育專家重點研究的焦點,而其中運動員本身的身體機能和自身的平衡能力則是完成眾多體育項目最基礎的條件。例如我國的體操運動每年都會在各種大型國際體育活動過程中大放光彩,這是由于我國體操運動員良好的平衡性能,他們不但有較強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夠把自己的身體機能運用得恰到好處,實現完美駕馭自身,這樣能夠精確控制身體的各個動作的協調和平衡性。例如我國的體操運動動作自然和諧優(yōu)美,因此,只有當運動員的身體擁有良好的平衡性能,才能在各項比賽中發(fā)揮出最佳的狀態(tài),并取得最好的成績,而在這個過程中運動員的本體感覺是決定運動成敗的關鍵因素,也成為了廣大體育教師工作的重要目標。
在高校的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運用各種方法來提高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能力就是幫助運動員在做各種運動時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認識自身對于運動的實際感受,例如運動員對空間、位置、速度變化以及方向的感知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屬于本體感覺能力范疇,在運動時運動員根據自身肌肉承受力的大小,來捕捉運動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經過大腦的分析判斷,針對運動制定出相應的調整策略和實現控制行為。例如在足球訓練的過程中,為了保證運動員能夠對足球產生良好的控制能力和準確的射門命中率以及各種控球和支配球的能力。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這種能力需要運動員擁有敏銳的觀察力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事實上,運動員只需要根據自身肌肉的本體感覺就能夠實現上述的運動結果,他們主要是靠本體感覺來獲取運動的關鍵信息。這正是我們目前研究的主要內容,通過對運動員本體感覺的實際發(fā)生機理以及足球運動水平直接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
1本體感覺訓練的概念和內涵
最早提出本體感覺的是來自英國的生理學家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當時因為發(fā)現我們人體的各種肌肉能夠針對外界刺激產生獨特的感覺,所以提出了本體感覺這一概念。其具體的原理是人體的肌肉肌腱以及各種關節(jié)部位主要產生獨特的本體感覺,然后這些感覺信號通過傳導和相互影響作用就能夠控制人體肌肉的緊張程度。后來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生理學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些都促進了本體感覺的概念的發(fā)展。隨著國外醫(yī)學的發(fā)展和豐富,解剖學、神經學等一些新型的學科相繼出現,這些學科發(fā)展又反過來促進了人們對本體感覺的研究,我國對于本體感覺的研究則大多處于理論階段缺乏實踐,也就是說從整體來說處于剛開始的階段,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加深對本體感覺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以運動訓練作為研究對象,從多角度對本體感覺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并針對相關的問題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例如本體感覺的概念本文就給出了詳細的定義,它主要是指人們在開展各項運動時,人們能夠根據自身身體和四肢受到的外界刺激所產生的感覺,憑借這種感覺就能夠判斷我們的四肢和身體的位置信息。一般情況下人體感覺又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平衡覺系統。這個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體及時控制我們身體所做出的各種姿勢以及感受周圍空間位置的相對變化。另一方面是運動覺系統。它主要是幫助人們更加清晰地確定我們四肢和身體不同部位的相對位置變化情況,所以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本體感覺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我們最重要的感覺系統之一。我們在進行各項運動過程中它能夠有效幫助我們更快了解自身的身體姿勢和四肢相對位置變化,甚至還能夠將我們身體的速度和力量均衡分布在身體的每一部分肢體上,保證運動時的身體受力均勻,保持平衡。
2本體感覺機制
我們運用解剖學對本體感覺的形成機制和內在原理進行解釋說明,肌肉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上的肌梭與腱器官,前者是一種獨特的梭形感受裝置,這種裝置主要是通過感受肌肉長度變化和牽引刺激變化規(guī)律來采集各種信號,而腱器官則是廣泛分布于腱膠原纖維之間,與梭外肌纖維串聯,紡錘形腱梭的腱是一種能夠通過感受肌肉張力變化的感受裝置。因此本體感覺系統就是利用這兩種方法對人的身體運動實施一定的干預措施,其中一種是充分利用前期的預興奮發(fā)射性來提高參與肌肉的力量,從而有利于姿勢得到更好的調整并且為身體迎接外部荷載的沖擊做好充分的準備;而另一種是發(fā)生在運動中間。肌梭和腱器官反饋式調整肌肉的力量,并且針對不同肌肉直接的用力進行有效的協調,保證軀體穩(wěn)定,并且進行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之間的互相交換,通過和肢體肌肉密切配合,完成具體所要進行的各種動作。
與傳統的肌肉訓練方式有所不同,體育運動中的本體感覺在應用和實施過程中是通過神交控制肌肉實現的。具體來說,首先,在解剖結構上,傳統的肌肉訓練主要目的是促進線粒體數目越來越多,肌纖維的間隙越大,同時也增加了毛細血管的數量,這樣就能夠保證機體有更大的運動能力,這種訓練使肌肉的外在表現十分明顯,通常我們用肉眼就可以分辨清楚;而本體感覺器官則是很深地隱藏在肌肉和內耳當中,它是通過神經傳導等方式進行精確控制,這樣使動作更加精準,而在外在體現上用肉眼無法有效識別。其次,在生理功能上,本體感覺較傳統的調節(jié)機制更能夠保證機體平衡穩(wěn)定,能夠使動作自發(fā)調節(jié)神經肌肉。最后,在實際效果上,運動員在進行各種體育運動項目過程中,雖然本體感覺并不會直接參與機體的運動,但它是利用對肌肉關節(jié)進行精確調節(jié)控制,從而協調身體的整體平衡,并以此為動作順利完成提供技術參數,為動作姿態(tài)的完成做好準備工作,在運動結束后能夠控制機體及時的恢復平衡。
3本體感覺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
在體育運動的訓練過程中本體感覺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因為與康復和保健功能相比,本體感覺能夠有效促進機體在運動中實現機體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和穩(wěn)定狀態(tài)自由切換,并根據外界的各種負荷隨時對機體的姿態(tài)進行合理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機體的神經系統能夠快速調節(jié)肌肉并進行各種工作,精確支配肌體做出各種復雜的動作。動作由閉環(huán)控制(有反饋)時,或許還能依靠視覺來反饋身體的信息,并對動作進行修正;但動作由開環(huán)控制(無反饋)時,就像快速投擲動作,視覺的作用將變得微乎其微。所以,我們能夠清楚認識到對一些技術性強難度較高的體育項目來說,本體感覺能力由于其穩(wěn)定、調解、協調身體,能夠幫助機體更好地完成動作。例如單杠翻越動作、跳繩等各種動作,在進行這些動作時要求各項機體和控制中樞必須協調一致,感覺中樞和肌肉本體,在感覺中樞之間建立緊密的協調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運動員與機械運動時間、空間形成一種運動的綜合效能。另外,本體感覺能力除了對技巧類運動項目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外,對于一些力量型和持久耐力型的運動項目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自行車、滑雪、摔跤等項目,在運動時本體感覺能力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為人的下肢活動創(chuàng)設有利的條件,而且還能夠隨時調節(jié)機體平衡,從而保證人體能夠發(fā)揮最大的力量。例如在一些柔道格斗的項目當中,本體感覺能力除了控制軀體的平衡,在人的軀體沒有支撐點的情況下,也能夠保證平衡,還能夠敏銳發(fā)現對手的弱點和破綻,為贏得比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4本體感覺訓練在高校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價值
在高校的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本體感覺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感覺系統之一,軀體在進行運動技能過程中需要本體感受到正確的引導,才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各種復雜動作。然而在實際的高校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本體感覺很難明顯體現出來,這就導致很多體育教師和學生對于本體感覺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本體感覺對于學生技能形成沒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從而導致訓練的效果和質量難以滿足預期要求。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充分發(fā)揮本體感覺在高校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具體來說,本體感覺在高校體育訓練過程中具有以下幾點。
4.1本體感覺訓練有助于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掌握
由于本體感覺的作用機理與眾不同,它主要是通過人體的感受器官和游離神經末梢產生的神經沖動通過感覺傳導路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然后中樞神經系統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加工,最終發(fā)出調節(jié)身體運動狀態(tài)的信息,所以在進行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就是要適當開展本體感覺訓練,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本體感覺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隨時接受外部各種荷載刺激以及所處空間位置發(fā)生的變化,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和應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質量就會更高。同時學生擁有敏銳的本能反應能力,能夠更快地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和技能內化于心,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和學習大有裨益。
4.2本體感覺訓練有助于運動損傷的預防
當體育教師開展本體感覺訓練以后,學生則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運動過程中隨時遇到的各種危險因素。這對于訓練過程中運動員的損傷預防能夠起到重要作用,當學生遇到危險時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危險源。這樣就能夠在損傷發(fā)生之前采取有效對策避免損傷出現。肌梭和腱器官反饋式地調整肌肉力量,并協調不同肌肉之間的用力,解決機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交替轉換的問題,大大提高學生運動中的核心穩(wěn)定性,使學生在運動時能夠輸出更加穩(wěn)定的力量。保證學生對運動神經肌肉的精確控制,從而發(fā)揮預防損傷的效果。
5本體感覺訓練在高校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關鍵
5.1要注意科學認識本體感覺訓練與傳統的肌肉訓練之間的關系
在實際高效的體育訓練的過程中,我們依舊采用傳統的訓練方式為主,本體感覺訓練為輔,兩種訓練方法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體育運動水平的提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廣大教師也應該注意到,雖然本體感覺訓練在體育運動中能夠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這種方法也不是萬能的,它是在傳統訓練方法的基礎上對運動員的運動水平拔高的一個過程。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擺正本體感覺訓練的實際位置,杜絕肌肉訓練在實際操作中喧賓奪主。
5.2要注意積極探討本體感覺訓練的方法與策略
本體感覺訓練法是隨著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的一種新型訓練方法,目前的應用程度還處于初級階段,當前,對本體感覺訓練法還沒有形成系統、全面的研究理論,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本體感覺訓練法的摸索和探討,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在高校的體育理論指導下,不斷加強本體感覺訓練法的應用深度和廣度,從而提高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6本體感覺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6.1對體育運動本體感覺研究不足
本體感覺是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體育運動訓練方法。這種方法無論是功能還是作用,甚至是訓練內容都與傳統的肌肉訓練法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但是由于這種方法目前還處于初步應用階段,我們對它的理論研究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使得目前的研究還難以滿足當前實際發(fā)展需求。本體感覺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康復和醫(yī)學領域,在體育領域,應用本體感覺還處于剛開始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說體育運動本體感覺研究目前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步。另外由于當下的本體感覺訓練還帶有濃厚的康復和醫(yī)療氣息,針對體育訓練的本體感覺訓練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學科體系。因此,部分民眾對本體感覺訓練這種方法持觀望態(tài)度,但是隨著我國體育運動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本體感覺在體育運動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會有更多的人來接納認可本體感覺訓練方法,并且在理論研究方面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2加強體育運動的本體感覺訓練方法的研究
目前的本體感覺訓練方法應用于康復和醫(yī)療體系中,在具體的訓練目的上還是難以脫離醫(yī)學的影響,醫(yī)療本體感覺訓練主要目的是恢復,訓練手段則以靜力性練習為主,這種應用在醫(yī)療康復體系中的方法在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難以發(fā)揮足夠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加強體育運動的本體感覺訓練方法的研究,根據體育運動的實際需求,轉變本體感覺訓練的最終目的。例如,體育運動中的平衡標準是體育運動的基礎條件。正因如此,平衡中的本體感覺其實是在蓄勢待發(fā)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快速變化。而在實際的運動項目中,有很多項目都要求運動員有較高的本體感覺能力,這樣在比賽中才能夠根據比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刺激引發(fā)機體的骨骼肌緊張性改變,只是荷載越大身體就越會出現自動功能性反應,對于本體感覺的準確性、靈敏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種差別在訓練上就需要我們尋找和創(chuàng)建新途徑。
在實際的體育訓練過程中,在本體感覺訓練中缺乏與之對應的訓練方法。這是當前本體感覺訓練存在的重要問題。本體感覺能力的作用機理是人的神經組織控制肌肉。正因如此,在訓練中要緊密圍繞人體的肌肉展開訓練。整體感覺屬于一般運動能力。在訓練中應該有針對性地結合體育項目開展專項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雖然,現階段本體感覺無論是在傳遞肢體信息還是精準控制動作方向位置方面都貫穿在所有的體育運動項目當中,但是每一個體育項目在訓練肌肉的方法、方向、位置和協調力上都各不相同。我們對照醫(yī)療機構的人體感應訓練事例,針對每一個病癥都有專門的訓練方法。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們目前的體育項目則難以達到這樣的訓練程度,本體感覺訓練的主體缺乏針對性。因此,我們當前的首要目標是加強對本體感覺訓練方法的專項研究。然后在實際的訓練中將傳統的專項肌肉訓練與本體感覺訓練法的專項訓練密切結合,雙管齊下提高體育訓練的效果。
6.3本體感覺與傳統肌肉訓練的關系
本體感覺屬于運動能力的一個部分,其發(fā)展需要考慮與其他能力之間的和諧關系,在練習上必須注意與肌肉訓練方法的結合。在加強本體感覺訓練的同時,還需要認真權衡本體感覺與肌肉訓練的關系,本研究認為,良好的本體感覺是體育運動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能力,有效避免本體感覺不足導致運動能力失衡,損傷風險提高的現象。運動中的每一種能力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肌肉能力在良好的本體感覺與神經支配下,對專項成績的提高將會有重要的影響。敏銳而有效的本體感覺為運動的機體建立了穩(wěn)定的平臺,同時還提高了肢體動作能力與效率,在整體上提升了運動能力平臺。因此,本體感覺與傳統的肌肉訓練存在互補關系,本體感覺在目標和方法上更強調肢體平衡、協調和控制,而肌肉訓練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因此,可以將肌肉訓練應用于本體感覺的練習。
7本體感覺訓練在高校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關鍵
7.1要注意科學認識本體感覺訓練與傳統的肌肉訓練之間的關系
雖然本體感覺訓練在高校體育運動訓練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是同時其也不是萬能的,并不能用本體感覺訓練完全取代傳統的肌肉訓練,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科學認識本體感覺訓練與傳統肌肉訓練兩者關系的基礎上,將兩者結合起來有機地運用于運動訓練實踐之中,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來促進運動訓練質量的不斷提升。
7.2要注意積極探討本體感覺訓練的方法與策略
由于本體感覺訓練在體育運動訓練領域的應用是近些年才逐漸推廣開來的,相關的研究目前仍然不夠細致和深入,也并沒有成形的可以直接套用的方法與策略,所以,在將本體感覺訓練應用于高校體育運動訓練之中時,一定要注意積極摸索和探討科學的訓練方法與訓練策略,以不斷完善本體感覺訓練在高校體育運動中應用的理論體系,提高其應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8結語
總而言之,本體感覺是近幾年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訓練方法,與傳統的肌肉訓練法相比,它能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平衡能力和對比賽中各種信息的感知能力。廣大體育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應運用各種方法來提高運動員的本體感覺能力,幫助運動員在實際做各種運動時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認識自身對于運動的實際感受,例如運動員對空間位置速度變化以及方向的感知等。在運動中,使運動員根據自身肌肉承受力的大小,來捕捉運動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經過大腦的分析判斷,針對運動產生相應的調整和控制行為,從而充分發(fā)揮人體感應的巨大價值。
參考文獻:
[1]馮潔,任杰.體育運動中的意識與無意識本體感覺[J].體育科研.2017.38(04):61-67.
[2]崔云龍.本體感覺引導在少兒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7.
[3]張立榮.本體感覺的研究進展與現狀[J].科技視界.2016(20):157.
[4]石俊寶.對體育運動訓練中本體感覺的應用分析[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08):341+343.
[5]鐘兆祥.淺析高校體育運動訓練有效性的提升[J].當代體育科技.2015.5(01):236+238.
[6]王瑞米.本體感覺在體育運動訓練中的應用研究及其進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4.4(05):12+114.
[7]余芳.體育運動訓練與本體感覺研究[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2.27(03):51-52.
作者簡介:
徐鋮(1982.2—),男,漢,江西省南昌市華東交通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