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洲
【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而練筆則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中的豐富文本作為寫作資源和教學依據(jù),對讀寫結合的訓練建構一個合理的使用順序和方法,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落實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
一、語文教材中的讀寫結合訓練序列依據(jù)
(一)仿寫
仿寫是指讓學生仿照著寫,通過對教材文本中或者是課外閱讀材料中的優(yōu)美句子進行模仿,讓學生達到逐步掌握基本寫作技巧的目的,以此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礎。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的段落進行模仿,學習段落的謀篇布局能力,進而使學生在堅持練習的過程中形成嚴謹?shù)乃季S。而且,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時一定要擺脫機械性地仿寫,強調寫作前觀察的重要性。例如,在《釣魚的啟示》中,讓學生寫一寫釣魚的過程,學生多數(shù)只能簡單地寫一寫“我先把魚餌裝好,然后拋出魚鉤,等待魚兒上鉤……”,而學生應從課文中找到相對應的段落“他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zhèn)靜下來,開始慢慢地遛那個大家伙”以及“眼珠瞪圓了”“盡力壓抑住緊張和激動的心情”等處感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并結合“魚竿猛地被拉彎”“筋疲力盡”和“用力地翻動著閃閃發(fā)光的身體”等處感受細節(jié)描寫在寫作中的作用。
(二)改寫
改寫的前提是清楚和明白原文,在保留原文主要內容和情感基調的基礎上,可以適當?shù)剞D變人稱或是調換順序進行改寫。教師要注意對于不同類型的文本應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在引導學生了解小興安嶺各有特色的春夏秋冬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美詞句采用第一人稱寫一寫小興安嶺的導游詞。
(三)續(xù)寫
續(xù)寫是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擴展,使人物、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滿。續(xù)寫是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首先教師要求學生能夠讀懂原文,因為續(xù)寫并不是天馬行空,要尊重原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續(xù)寫過程中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積累,對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心理和環(huán)境描寫等方面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把細節(jié)之處放大,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炮手》一文,講述了軍隊中一位普通的炮手,他為了戰(zhàn)爭的勝利,親手炸掉了被侵略者侵占的家園。而教師則可以利用戰(zhàn)爭結束后炮手在回到自己曾經炸毀的家園時的所思所感讓學生進行續(xù)寫。
(四)找到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進行深入挖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都是文質兼美、值得學生反復品析的文本。而且,在構建讀寫結合的語文課堂中,我們要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挖掘工作,要通過選文的特點鼓勵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真正感受文章中文辭的優(yōu)美以及思維的獨到之處,進而體現(xiàn)讀寫結合的意義。例如,在《拾穗》中,作者在觀察畫面中的人物時,先對人物的外貌特征進行了描寫,接著對人們進行了聯(lián)想,豐滿了畫面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學生注意的是,在描寫畫面時,先寫觀察到的人和事物,再對觀察對象進行聯(lián)想的這種方法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教師應及時通過描寫單元練習中的《秋收圖》,讓學生挑一到兩個人物,試著寫一寫他們的外貌、神情和動作,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
(五)確立讀寫結合點,編排訓練階梯
教師在設計讀寫結合教學時,要充分體現(xiàn)訓練的有序性,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如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方面,可以從《金色的草地》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觀察意識;在學習《翠鳥》時,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某些方面進行重點觀察;在《炮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觀察能力;在《拾穗》和《三月桃花水》中學習發(fā)現(xiàn)事物特點,從而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再如,在狀物類的讀寫結合教學中讓學生初步學習《翠鳥》《丑小鴨》和《小蝦》這幾篇文章,掌握動物外形描寫的寫作特點;在《松鼠》教學后,讓學生感受從多方面描繪動物的好處,并寫出不同的觀察體會,學會從多方面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
二、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和練筆時間
讀寫結合練習開展的前提是把文章讀透,只有讀出文章的精髓,才能為寫作做好鋪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先對文本進行全面充分地理解,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掌握文章的語言表達能力等。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明確哪些地方值得學生學習,哪些地方可以讓學生借鑒到他們自己的文章中去等。當然,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深入地了解文本,如借助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情感,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進而提高學生主動表達的能力,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不過,讀寫結合最終是要落實到寫上,在練筆的過程中才能有效發(fā)揮讀寫結合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思考和寫作的時間,避免走形式地寫作練習,打開學生思維是讀寫結合的必要步驟,也是學生有感而發(fā)的前提。
三、關注不同層級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在讀寫結合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如對于寫作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其對寫作素材的積累和寫作方法上的指導等。例如,在進行《我們的手》的讀寫練習時,可以分出層次:“我們的手,是船,在心靈和心靈之間托起潔白的帆?!被A能力較弱的可以設計為:“我們的手,是彩虹,在(? ?)之間”;中等層次的學生可以是“我們的手,是翅膀,(? ?)”;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是“我們的手,(? ?),(? ?)?!币蕴羁盏姆绞绞箤懽髟O計具有梯度性,使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練習中來。
四、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從多種角度出發(fā),可以采用多種手段使學生感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比如教師有效地評價可以使學生的寫作修改更具針對性,也使其更有自信,寫作的效果也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學后,教師可以以《美麗的校園》為題,讓學生從“春夏秋冬”四季對校園進行仿寫訓練。在寫作結束后的評價中,教師對使用多種修辭手法的學生要予以肯定,因為可以看出這個學生平時積累了很多詞匯和語法,接著可以建議他使用更為生動、形象的擬人修辭,將文章中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表現(xiàn)得更細膩一些。在教師的建議下,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啟發(fā),如“春天來了,校園中的樹木們都抽出了新的枝條,生出了嫩綠的葉子。各色的花兒競相開放,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天來啦!潔白如玉的白玉蘭像是一只展翅高飛的白鴿;桃花也綻開了它那粉紅的笑靨,引來了翩翩起舞的蜜蜂和蝴蝶……”
五、營造閱讀氛圍,引導學生多讀、多觀察
積累是閱讀的結果,學生對素材的積累量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在寫作的時候運用自如,才能讓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具有欣賞價值。而且,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量不應少于145萬字,可見閱讀對于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學生除了課堂閱讀之外,還必須進行課外閱讀。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才能真正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才能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和借鑒更多的寫作方式。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創(chuàng)作靈感的主要來源。語文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觀察一些細枝末節(jié),學生在用心觀察生活后想必一定能夠有感而發(fā)。例如,在“親情”的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父母在生活中為自己所做的事情,這些事情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已經司空見慣,甚至習以為常,以為這些事情是父母理所當然做的。比如媽媽早上很早起來為自己做早餐;年邁的奶奶在學校門口撐著傘等待著自己放學……有些事情只有在失去的時候可能才會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所以教師應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寫作來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這也為《平分生命》一課的練筆奠定了基礎。
六、結語
綜上所述,以教材為依托,建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有梯度、有層次和循序漸進的讀寫結合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芳.探究小學語文中段教學中讀寫訓練的初步嘗試[J].新課程(小學),2018(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