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要:目的 針對手術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主要手術室相關因素加以分析,并針對護理對策加以總結。方法 本次研究以對比分析的方式展開,所選入樣本為100例(均為本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所接診),組內50例存在有切口感染,即觀察組,另50例則屬于未出現切口感染患者,為對照組。對比分析手法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并總結護理對策。結果 結合分析可以發(fā)現,手術時間以及手術性質、是否存在有參觀人員等均為切口感染的誘發(fā)因素,P<0.05。結論 導致手術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因素存在于多個層面,在臨床手術治療中需加以重視,對切口感染加以控制。
關鍵詞:切口感染;相關因素;預防護理
術后出現切口感染在臨床一直存在有極高的發(fā)生率,在切口感染的作用下,將直接增加患者后期恢復時間,嚴重時更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術后破裂等癥狀,促使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為幫助手術患者盡快得到恢復,更需要對切口感染加以重視[1]。本次研究就以對比分析的方式,針對誘發(fā)切口感染的手術室有關因素加以總結分析,并探析預防護理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對比分析的方式展開,所選入樣本為100例(均為本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所接診),組內50例存在有切口感染,即觀察組,另50例則屬于未出現切口感染患者,為對照組。從患者構成上可知,對照組由男28例,女22例構成,年齡在43—76歲間,中間值為(55.03±1.34)。而觀察組則由男24例,女26例構成,年齡在41—77歲間,中間值為(54.77±1.77)。以上數據對比P>0.05。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需對兩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各方面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各資料間差異。進而分析出影響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手術室因素。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與兩組有關各方面數據都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有關計數數據以百分數進行表示,以卡方檢測,而計量數據則需要借助均值±標準差進行表示,通過t檢測,若在檢測過程中P<0.05,則表明數據間存在有較大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析可知觀察組手術時間在1小時以上患者為23例,而對照組為3例,P=0.002,x2=11.082;觀察組手術操作在非層流室為26例,而對照組為11例,P=0.011,x2=9.002;觀察組中28例為急診手術,而對照組僅7例為急診手術,P=0.021,x2=13.028;觀察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19例有參觀人員,而對照組僅2例有參觀人員,P=0.032,x2=9.069;觀察組患者在術后安置引流管數量在2個及其以上患者為22例,而對照組僅為8例,P=0.032,x2=8.679。通過以上分析可知,手術時間、手術地點以及是否存在有參觀人員、引流管放置情況等均屬于誘發(fā)手術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因素。
3 討論
在恢復過程中若患者出現切口感染,則很容易導致切口出現再次開裂的情況,導致患者感染癥狀進一步加重。在恢復過程中,為實現對大面積感染的有效控制,實現對該部分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控制,更需要對術后切口感染預防、控制工作加以重視。結合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手術操作時間以及手術地點,在手術過程中是否存在有參觀人員等,均會影響到術后感染的出現率。為幫助該部分患者盡快得到恢復,在持續(xù)完善手術方案的基礎上,更需要對切口感染進行有效控制。通過對本次手術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可知,該類患者護理工作側重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出發(fā):
(1)做好術前評估工作。在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各方面情況進行準確評估,明確患者以往病史情況以及患者在手術前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盡早采取措施,確?;颊咴谑中g過程中與各方面操作的配合性。同時,更需要做好術前抗菌操作,更方面護理工作均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在進行備皮等操作時,需盡可能保障操作的有效性,將對患者皮膚造成的損傷控制在最小[2-3]。
(2)貫徹無菌護理。在手術過程中,各方面護理操作都需要嚴格按照無菌護理流程展開。在對手術室進行選擇時,需盡可能選擇層流手術室,對于部分能夠耐高溫手術器材或者敷料等均需要嚴格按照濕壓滅菌法進行滅菌處理,對于其他手術中需要使用的物品則需要借助低溫等離子等方式進行滅菌。確保手術過程中所使用的各方面器材以及設備等均符合無菌標準。術前需及時對手術用時進行評估,若患者手術用時在3小時以上,則應當安排在第一臺手術,并在層流手術間進行手術。對于非層流手術間則需要每日至少進行消毒操作3詞以上,單次手術完成后消毒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上,并對手術室通風,以保障手術室空氣質量。
(3)對手術時間進行合理控制。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對應護理人員需持續(xù)增強自身對專業(yè)護理能力的提升,明確各類醫(yī)療設備的操作方式以及維護對策,確保在術中傳遞器材的有效性。同時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存在有較多負面心理,護理人員同樣需要對心理疏導工作加以重視,持續(xù)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改善,幫助患者以較為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自身病癥,以增加患者對手術的配合性[4-5]。
(4)對手術室人員流動情況進行控制。在手術期間,需要對進出手術室的人員進行嚴格控制,盡可能減少醫(yī)護人員進出手術室的次數。且在手術前,護理人員則需要做好對應檢查工作,以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在手術室取醫(yī)療物品,并減少手術中對患者的翻動次數。若在手術過程中存在有參觀人員,則參觀人員至少需要距離操作醫(yī)生1米以上,且禁止該部分人員在手術室內隨意走動。
總之,結合本次分析可知,導致手術患者出現切口感染的因素存在于多個層面,還需對手術室護理工作加以重視,從護理層面對切口感染進行有效預防,為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蓓蓓,仝方媛.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1):132+138.
[2]胡小雪.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33):131-133.
[3]陳顯麗.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12):164-165.
[4]李麗杰.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21):116-117.
[5]王偉紅.手術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09):78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