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英
【摘要】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沒有深入的解讀和領悟,教學觀念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課堂上仍一味乏味地講授,導致大部分學生遠離課堂,沒有真正參與課堂學習。然而現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大多以教師的教為主要評價指標,難以引導教師有效轉變觀念。為此,我們創(chuàng)建了“三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以學生學習的效益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以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教學效益
新課程改革推行到今天,仍有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沒有深入地研究和領悟,教學觀念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我校是一所農村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不強,教學思想滯后,在課堂中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上課能認真聽講的學生不到20%,其他學生完全脫離了課堂學習,教學效益低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創(chuàng)建了以學生學的成效來評價教師教學的“三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結合標準對教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每一節(jié)課都要求教師嚴格按照“三參與”評價標準組織教學活動,聽評課時要求教師圍繞評價標準開展說課和評課,教師教學比賽以“三參與”標準作為比賽評分標準等。通過這一系列手段,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學生自主、愉悅地學習上來,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益。
一、“三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基本內容
“三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是指學生參與學習的參與面、參與性、參與度。
參與面是指課堂上學生參與學習的參與率。教師能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參與性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是否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情感規(guī)律,適當采取靈活多樣、有趣高效的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給予學生熱情的鼓勵,讓學生始終激情保滿地參與學習。
參與度是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中思考、探究、領悟的深度。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有思考、探究價值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達到領悟知識、培養(yǎng)能力、訓練思維、激發(fā)情感的目標。
二、“三參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具體要求
1.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全面參與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以教材為中心,枯燥乏味地講授,即使提問也只要有個別學生能給出答案,就當作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久而久之,課堂教學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或成為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對話,其他學生則完全脫離了課堂,漸漸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必須要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徑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
首先,教師要加強專業(yè)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做一個學生內心敬佩和信服的人。教師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才能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包容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并且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從而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就不會枯燥乏味地講授教材,從而拓寬知識面,豐富學習內容,增強課堂趣味,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
其次,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師課前對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知識基礎要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了解,課堂上對知識基礎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學有所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走入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然而,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只顧一味地講授,自以為講清楚了,學生也該學會了,這樣脫離了學生的教學只會讓更多學生遠離課堂,甚至厭惡學習。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熢趥湔n過程中要將“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當成教師重要的備課內容之一,唯有讓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效益。
首先,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學情,合理處理好學生與教材的關系,讓教材為學生的學服務,使之成為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資源、工具和指南,而不能使教材成為壓抑學生學習欲望的負擔。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在參與中都能體驗到收獲的成功喜悅,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次,教師要倡導小組學習方式,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引入競爭機制,運用小組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可以相互幫助,及時反饋信息,既有利于后進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改進,提高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和保持學習的長久熱情,同時在輔導交流中對學優(yōu)生的學習也可以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教師要通過及時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結果,激發(fā)起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
3.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入參與
首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的全部核心問題就在于:教師的每一個教學策略考慮的不應該是怎樣教,而應該是學生怎樣學;不是以教師為中心設計教學過程,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去組織學習過程,只有這樣設計,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價值,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真正有深入的思考、熱烈的探討,讓每一個學生在知識上有所收獲,能力上得到得升。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把閱讀、思考、質疑、討論、練習等形式的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合理地安排。
其次,適度滲透德育教育。新課程理念提出,現在的課堂上要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然而,現在還有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仍只是一味乏味地講授教材內容,只實現了“知識”一維目標,根本不注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更不要說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和教育。因此,為了拓展課堂學習的深度,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抓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每一個機會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從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性格。
現在,我?!叭齾⑴c”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在學校里已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對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