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群英
摘要:在農村數學教學領域,學困生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均衡化的發(fā)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領域,數學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困生,并且根據學困生的具體學習需求,就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更新,從而全面提高學困生數學學習能力。鑒于此,本文主要圍繞農村數學學困生成因,以及具體的轉化策略展開有效分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232-01
1.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就目前來講,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領域,學困生現象普遍存在[1]。具體體現在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低下,再加上基礎薄弱,導致自身學習能力低下。同時,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還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存在一定問題。在教學思想上,教師未能夠意識到學生主體的作用,一味看重成績建設,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受到限制。再加上,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在教學方法上比較單一和落后。一味延續(xù)灌輸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興趣思維受到明顯的局限,最終淪落為學習困難生。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必須加強思想重視,并根據學困生主體學習需求,就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改進。
2.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對策分析
2.1 構建情景,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領域,農村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和建設[2]。立足于學生主體興趣考慮,合理創(chuàng)建課堂情境,營造直觀、生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更加積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幾何體的三視圖”教學時,則可以合理創(chuàng)建課堂情境。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展示幾何體圖形模型,以及具體的三視圖模型。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形成良好的圖形思維。同時,通過多媒體情景合理構建,也能夠讓學困生產生深入學習興趣,有效規(guī)避厭學等不良情緒。
2.2 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為了讓學困生群體產生學習的熱情,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轉變。積極貫徹因材施教教學手段,根據學困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分層教學模式。設置符合學生興趣需求的教學方案和學習任務。讓學困生也能夠像其他學生一樣,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從而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高效。比如說,教師在組織“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個體學習需求,實施分層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具體分析學生具體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之后,根據不同等級學生學習需求,分層設計教學任務。針對學困生群體,教師可以設置簡單的學習任務,要求學困生對移項、合并同類項等課程內容進行理解,從而夯實學生數學學習基礎。
2.3 小組討論,實現互助教學
為了實現學困生轉化,教師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轉變[3]。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到數學課程學習當中,從而實現互助教學。讓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幫助,找到數學問題解題的規(guī)律。同時,學困生也能夠在正常學生的幫助下,積極的參與到數學課程深入探索活動當中。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多邊形及其內角和”教學時,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此部分課程內容進行合作探究,從而強化學困生學習意識,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2.4 加強指導,規(guī)范學習習慣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學困生的指導工作。根據學困生的具體學習需求,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學習思路,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高效。首先,教師在平時教學工作中,需要多關注學生。如果發(fā)現有學困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面臨困難或者挑戰(zhàn)時,可以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幫助。讓學困生能夠順利的參與接下來的課程深入探索活動當中。比如說,教師在針對“軸對稱圖形”展開課堂教學時,可以為學困生辨別軸對稱圖形提供指導。向學困生滲透正確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平時多給予學困生群體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實施授人以漁教學,從而提高學困生學習能力。
2.5 巧設專題,提高學習能力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領域,為保證學困生學習效果更加顯著,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合理設計數學專題。讓學困生群體可以有方向、有目標的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通過專題訓練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提高學困生的解題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圍繞“二元一次方程”合理設計數學專題,通過設計計算專題和應用專題。讓學困生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專題訓練,對二元一次方程題型,以及具體的解題方法加深理解,從而規(guī)范學困生解題習慣,提高解題效率和解題結果的準確性。
2.6 激勵評價,提高學習自信
在農村領域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數學教師需要遵循生本理念,設置激勵性教學評價。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產生課程學習的自信,以便學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領域,學習表現更加積極和主動。比如說,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針對學困生的思考和發(fā)言行為,給予鼓勵。同時,也要針對學困生日常學習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積極、自主的進行規(guī)范和改正。
3.結語
綜上,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領域,教師需要重視學困生教育。根據學困生具體學習要求,就課堂教育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在課堂上,教師合理構建情境,實施分層教學,加強學習指導,巧設專題,實施激勵評價,讓學困生對數學課程產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從而農村地區(qū)的數學教學更加均衡。
參考文獻:
[1]黃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40.
[2]黃永高.淺談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7(26):62-63.
[3]游秀英.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和轉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