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能夠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增強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通過大量的文本閱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增強,同時促進個人認知思維發(fā)展。在小學語文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緩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應用,則是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當前教學工作中一種常用的方式。本文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探索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因此其生活經驗不足,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夠開闊心胸,增進與世界的交流,為個人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在閱讀學習中通常會遇到較大的困難。此外,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限制,閱讀教學方法死板僵化,也會限制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閱讀與寫作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將兩者進行分割,將會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造成限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習效率,而且能夠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模式的構建當中,需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升教學實效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小學生的閱讀范圍狹窄,是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材文章是學生開展閱讀訓練的唯一渠道,這導致學生的視野受限,不利于思維能力的拓展與延伸。教師對于教材的整合能力不足,無法實現(xiàn)多種教學資源的靈活運用,限制了閱讀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師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導致知識的銜接性不足,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不能得到提升。教學方法的單一性,也是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往往通過領讀和講解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給予學生實踐訓練的機會較少。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問題。讀寫結合方式的合理運用,能夠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增進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銜接性。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大量的閱讀增強自身的感悟能力,才能保障在寫作當中有感而發(fā),增強文章情感的充沛性與飽滿性,避免空洞乏味等問題的出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由于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而得到豐富與拓展,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熱情。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寫作訓練,能夠引導學生對閱讀中掌握的技巧加以實踐運用。
三、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能夠讓小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動力,增強其學習狀態(tài)的持續(xù)性。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敏感和活躍,在閱讀學習中往往會受到外界的干擾,難以沉下心分析文本內容。調動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興趣,能夠增強學生的專注度,為讀寫結合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有效滲透,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和寫作當中感受到快樂,自主探索語文世界的魅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讀物,并在同學之間加以分享,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良好的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也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設置與閱讀主題相關的問題,使學生能帶著問題開展閱讀。同時,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時寫下自己的困惑或者見解,促進寫作水平的逐步提升。
(二)讀后感訓練
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其中讀后感寫作訓練是讀寫結合教學的有效途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通過閱讀獲得認知體驗,才能夠激發(fā)內心靈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寫作訓練當中。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經驗較少,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其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學習文章中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等等。小學語文課文經過了多個專家和學者的共同篩選,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與整合,為學生開展閱讀與寫作訓練提供必要的素材。在帶領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準確傳達文本的情感內涵,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在課后,為學生布置寫讀后感的任務,使其能夠增強認知體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經驗理順文本內容,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吸收。
(三)引導仿寫訓練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仿寫訓練增強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在仿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照自己與作者的寫作方式,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針對性改進。仿寫訓練主要是針對修辭手法、表達技巧和句式結構等方面的模仿,在大量的仿寫訓練當中,學生能夠將他人的知識技巧轉化為自身技能,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比如在《秋天》相關內容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掌握該類型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其能夠實現(xiàn)經驗與知識的有效融合,為仿寫訓練注入強大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學生的寫作能夠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防止在寫作中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問題。
(四)開展續(xù)寫與擴寫
除了仿寫訓練之外,續(xù)寫與擴寫訓練也是讀寫結合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方法。很多文章的結尾往往是開放性的,留給了讀者較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是寫作方式的一種特殊處理。引導學生針對此類文章進行續(xù)寫訓練,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該重視對續(xù)寫素材的合理選擇,能夠給予學生足夠多的獨立思考時間與空間,在熟悉文本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通過情節(jié)的延伸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完成續(xù)寫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續(xù)寫意圖,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真正增強學生參與閱讀與寫作的信心。
鼓勵學生在續(xù)寫時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其能夠時刻保持對小學語文的熱情。在擴寫訓練當中,能夠增強學生的認知與表達能力,通過對簡短的故事或者文章進行適當擴充,為學生的讀寫結合訓練提供不同的思路。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有很多的古詩詞,教師可以將其作為擴寫的素材,通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xiàn)對學生心靈的熏陶。
(五)開展生活化教學
語文知識應該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理念時,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生活化教學,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讀寫素材,并將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教學當中,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陌生感與疏離感。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很多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認知。而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則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并不高深復雜,而是可以在生活中隨時獲取。
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通過情境教學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當中??偨Y與反思不僅僅針對閱讀與寫作的過程,更應該重視對生活的總結與反思,這是增強學生生活感悟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的自我反思當中,能夠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新事物,為閱讀和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在寫作當中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結語
讀寫結合的方式,是真正提升學習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能夠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鋪平道路,滿足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需求。但是,由于學生接觸到的閱讀素材僅僅限于課本當中,因此其讀寫結合能力的提升十分緩慢,加上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問題,使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
為此,教師應該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讀后感訓練、引導仿寫訓練、開展續(xù)寫與擴寫和開展生活化教學等途徑,增強學生在讀寫訓練中的參與度,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魏丹.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
[2]于曉.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
[3]范毓峰.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
[4]胡宗省.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22).
[5]齊文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