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摘 要:新課改與新教材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新教材后,我們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轉變。我們逐漸開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們的備課更注重“備學生”。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教材、挖掘課程資源,千方百計組織好探究性活動,全程性地、多方面地評價學生,新課程的運用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新課程化學教學的過程進行反思。
關鍵詞:教育思想;學習方式;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正文
新課程的實施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給課程注入了新的生機,給教師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下面就一些教學案例談談本人在新課改教學中的幾點反思,反思是一種學習、一種收獲。更是一種進步,上完一堂課或一天課或一單元課后應對重點教學事件的出現(xiàn)進行思考.
一、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
學校是學生發(fā)展、生活、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課堂是學生發(fā)展的主渠道。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我們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chǎn)線的操作工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角色轉變不是減輕而是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我們的責任是:要讓學生感悟化學源于生活,同時又讓學生懂得生活離不開化學,從而知道化學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研究教材與學生生活、學生發(fā)展三者關系,全面把握學生在學習時隨時伴隨著的各種化學問題。我們還應該轉變唯升學為目的,爭取讓學生學到真正對自己有幫助有充實感的知識。因此,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除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外,還給學生盡力營造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為根本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教學中,尤其是演示實驗時與學生的互動式、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教學成為我的主要教學方式,在這種有活力、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不論是在知識的記憶方面還是在理論的運用方面,都比原來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學習《金屬材料》這一節(jié)內容時,主要采用的是互動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許多有趣的例子。有的學生說在青銅時代,人們使用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是用青銅制造的,因為青銅有耐腐蝕的性質。還有同學說在八九千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金,因為它在自然界中是以純金形式存在,那燦爛的金光容易被人發(fā)覺,是人類發(fā)現(xiàn)的第一種金屬,這也說明金元素化學性質非常不活潑,常溫下以單質形式存在,并列舉了:“真金不怕火煉”,甚至還說到了“是金子,總會閃光的”。諸如此類的討論使得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將知識掌握了。
三、新課改教學中有目的地表揚和激勵學生
比如在講授推測乙醇的結構時。我采用比較法.即與乙烷進行比較,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引導學生根據(jù)已經(jīng)學過乙烷的分子式(CH6)和結構式.黑板上板出乙烷的分子式和結構式,教師問:乙醇的分子式是C2H~O.它比乙烷多一個氧原子,那么乙醇應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即兩個碳原子、六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是如何連接的?教師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追問學生:在乙烷結構中插入一個氧原子就是乙醇結構.大家想想這個氧原子可能插在哪兩個原子間?乙醇就可能有幾種結構?哪位同學想好了.請上來板出乙醇的平面結構式我環(huán)視了全班同學的表情和神態(tài)。我看得出他們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我接著說:同學們,錯了沒關系,能上來寫就是化學高手。這時同學看著我然后又稍微舉著手,我很欣慰地說:“很好,你就是化學高手,請……”同學板演完后.首先讓學生互相討論,師生再共同分析得出結論。最后教師作出下列的評價:雖然同學板演的式子不符合乙醇可有的結構。但他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大膽地發(fā)現(xiàn)新事物,他寫出的這種物質是一種新物質.大家即將學習到。只要是自己經(jīng)過大腦思考了.是自己的見解不管對還是錯。就應大膽地說和做.一定會有成功的機會。
四.正確處理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
新課標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自主學習是基礎。自主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理念,更是一種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它既要求學生主動的學習,又鼓勵學生有獨到的見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并要求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面對同一篇課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解讀方式。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使課堂成為展現(xiàn)個性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天地。作為教師要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養(yǎng)成在學習上有主見,不人云亦云的習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的學校班級人數(shù)都很多,而對于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來說,這種學習方式不好管理,容易失控。甚至一些控制力差的同學很可能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使課堂時常陷入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降低了學習效率。
針對以上弊端,我在課堂上采用了一些對策,盡量做到“魚”和“熊掌”兼得。
(1)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讓每一個學生有充分的準備,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
(2)在一些不需要深入探索的教學中,可以更多的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反之則不宜多用。因為使用任何教法和學法都要因人而異。課堂上不能只追求熱鬧的形式,有時寂靜的課堂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3)討論問題時,最容易使學生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所以我通常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任何人不能交頭接耳,且需將疑惑和想法簡單記下來,然后在組內進行較少時間的交流。這樣學生既能進行獨立思考,又能在次基礎上聽取同學的想法互為補充。
(4)鼓勵學生在組內積極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于不同的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討論時不要輕易的否定學生的看法,要把不同的意見組織起來,先在小組內討論,不能解決再進入更大范圍內討論,這樣會營造一種探究學習的濃厚氛圍,也能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值得欣慰的是,經(jīng)過這一年多的實踐教學,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切身體驗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增強,更從他們課堂上露出的笑臉里看到了希望,堅定了信心!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希望與同仁們共同合作,互相溝通交流,共同努力,使化學教學更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化學教學論(作/譯者:閻立澤出版社: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