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山 谷柳賓
【摘要】圓周運動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難度比較大。因此,教師可以以圓周運動的兩個模型為突破口,降低圓周運動理論知識的學習難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诖?,本文展開了分析,分別闡述了兩種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拓展應用案例。
【關(guān)鍵詞】豎直平面內(nèi);圓周運動;兩個模型;拓展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高中物理課業(yè)負擔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5C257)階段性研究成果。
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理論比較抽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構(gòu)建繩拉小球、輕桿帶小球的運動模型,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圓周運動原理,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講解基本的圓周運動理論知識外,還應當詳細地講解其應用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一、繩拉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模型
1.原理
如圖1所示,輕繩一端拴著一個小球,其中輕繩在點O處是固定的。這樣輕繩就可以在平面內(nèi)進行圓周運動。當速度過快時,被輕繩拉著的小球就會做圓周運動。若速度達不到一定的值時,小球是無法做圓周運動的,因為小球所受的合力達不到物體做圓周運動的要求。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什么條件下物體能夠做圓周運動。先就速度臨界值來說,當小球在最高點時,繩子會提供向著圓心O的拉力。也就是說,小球總共受到拉力、重力兩個力。當其中的拉力為零時,小球受到的合力最小,也就是其最小受力值等于小球的重力。這時,小球在最高點受到向心力主要由小球的重力提供,也就是:mg=mv2/R。通過計算可得出,其速度臨界值為v=。當v>時,mv2/R>mg,也就是說當重力無法提供足夠的向心力,維持小球的圓周運動時,小球就會向外遠離圓心,繩子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拉力,以平衡小球。此時,小球的向心力為:mv2/R=mg+F。當v<時,小球就無法達到最高點。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以此為模型,給學生演示圓周運動的過程,并詳細講解其中的原理。然后教師就可以將這一知識點進行拓展,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拓展應用
在拓展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相似的題目鞏固學生的基礎(chǔ)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如下面一道例題,如圖2所示,繩子一段系著有水的水桶。當它在做圓周運動時,水的質(zhì)量為0.5kg,繩長為0.4米。這時計算以下問題:①當水桶經(jīng)過最高點時,水不流出時的水桶最小速度;②若水在最高點時,其速率為4m/s,那么桶底對水的壓力是多大?從中我們能夠看出,這道題目與繩拉小球模型相似。在具體求解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繩拉小球模型運用到這一問題的計算中。
首先,若水桶里的水無法流出,則表明水的重力要小于向心力,那么就可得出mg<mv2/R。其中m=0.5kg,R=0.4m,經(jīng)過計算就能夠得出其最小速度為2m/s。其次,若水的速率達到4m/s,則證明重力所提供的向心力無法提供水需要的向心力。水桶對水也有作用力,假設(shè)其為F。那么,通過對水進行受力分析,并結(jié)合第二牛頓定律可得知:F+mg=mv2/R。其中v=4m/s,R=0.4m,m=0.5kg。通過計算可得F=6.25N,方向是豎直向上。從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雖然水桶對小球的結(jié)構(gòu)、重力值等不相同,但是其關(guān)鍵在于維持圓周運動的基本條件,從這一方面入手才能找到解題方法。所以,在拓展應用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多列舉一些相似的題目,以學生的思維,鞏固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
二、輕桿帶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圓周運動模型
如圖3所示,在輕桿帶小球的模型中,小球是被固定的,且小球在輕桿的作用下做圓周運動。此時,輕桿既能提供一定的向著圓心O的拉力,也能提供背著圓心O的支持力,以保持小球的穩(wěn)定。所以,在最高點時,輕桿也會提供作用力,中和小球的重力,從而使小球所受的作用力為零,保持平衡。與繩拉小球模型不同的是,繩子無法提供背著圓心O的支持力。
對這一模型進行討論,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四種情況。第一,在最高點時,若輕桿無作用力,而小球重力剛剛能夠提供小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mg=mv2R,可計算出v=,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F=0。第二,在最高點時,輕桿對小球有作用,且與重力共同提供小球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顯然,此時輕桿的作用與輕繩相同,桿對小球有向圓心的拉力,這樣就能得出F+mg=mv2/R。顯然,隨著向心力的增大,輕桿對小球的拉力也會變大。第三,小球重力比較大,除能提供基本的圓周運動向心力外,還會給輕桿造成一定的壓力。這時,輕桿就需要提供向上的支持力,以抵御小球重力的作用。根據(jù)這一受力情況,就可得出:mv2R+F=mg。此時,mv2R<mg,即v<,但速度不能為零,且F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減少。第四,速度為零,輕桿與重力相抵,即F=mg。從以上分析能夠看出輕桿拉小球的模型比較復雜,因為輕桿可提供各種作用力,維持小球的穩(wěn)定。這就需要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便是在實際應用中,也要認真分析各種情況,這樣才能保證結(jié)果的完整性。
如圖4所示,輕桿的一端連接著小球,質(zhì)量為m,輕桿長為l。當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時,若要保證小球能夠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則在最低點時,小球的速度至少多大?對于這道題目,我們需認真分析題目所提供的信息。首先,若是小球能夠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則小球在最高點時能維持圓周運動。因為從最低點到最高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只要小球在最高點時,維持圓周運動的基本條件,就能保證小球做完整的圓周運動。所以,我們可將最高點作為臨界位置。結(jié)合輕桿拉小球模型得知,在最高點時,小球速率為零為小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小速度值。此時,小球重力等于輕桿支持力。結(jié)合上述分析及機械能力守恒,可得知,在小球從最低點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1/2mv最低=mgx2l+0,通過計算可得出,v最低=2。
綜上所述,豎直平面內(nèi)圓周運動的兩個模型是理解圓周運動的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快速解決相似問題非常重要,是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好辦法。這兩個模型的關(guān)鍵點在于認真分析最高點時,小球的受力情況,學生只有充分掌握這一要點,才能充分利用圓周運動模型解決其他問題。所以,在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貫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仇園園.豎直面內(nèi)圓周運動知識建模[J].物理教學探討,2018,36(09):56-58.
高玉峰.優(yōu)化豎直平面內(nèi)圓周運動教學的策略[J].物理教學,2014,36(09):7-8+11.
易志毅.豎直面內(nèi)圓周運動基本模型與拓展應用[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