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學生與學生間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實現(xiàn)幸福課堂、打造幸福課堂的有效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開始有了活力,呈現(xiàn)出改革的多樣態(tài)勢。通過幸福教育的實施,推進課堂的根本性變革,學校走上辦學品質提升之路。
關鍵詞:幸福課堂;內涵;實施策略;
落實到教育教學中,特別是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間交流、碰撞、研討、反饋與溝通,還缺少具體的考證、探究與細化。完善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過程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不再只是一種感覺,也不再只是一種體驗,而會是一種精神上的超越、道德上的洗禮、理想與追求的定位與提升,“幸福教育”會更為飽滿。
一、幸福課堂的內涵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以校園文化為根基,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人的解放和超越為核心,構建學生、教師和校長的“幸福鏈條”,以幸福課堂為重點,全面實施幸福教育,讓師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和心理氛圍中工作、學習、生活,實現(xiàn)最理想的發(fā)展,構建師生的幸福人生。面向未來30 年培養(yǎng)學生, 始終以學生未來需要的各種素質和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 重視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幸福指數(shù)和校園生活幸福指數(shù),讓學生以良好的成績和素質奠基未來的幸福,實現(xiàn)“成績”與“素質”的雙贏。人對幸福的認識可以改變、培養(yǎng)與提升。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具有可能性。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狀態(tài)、教師教學狀態(tài),教師如何幸福地教、學生如何幸福地學這一全過程。構建幸福的課堂,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幸福的思維,思考幸福的感覺,營造幸福的人生。使每一位教師把幸福的意識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在此基礎上,強化學科內容,緊扣幸福主題,圍繞知識滲透幸福。幸福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定位人生觀的作用。幸福課堂的目的在于在傳授知識的交替過程中,師生間具有撲捉幸福的悟性,具有理解幸福、體驗幸福、奉獻幸福的體驗與能力,以打開陽光與挑戰(zhàn)并存的領域,生命的價值就在這一領域之中潤澤色彩。
二、實施策略
1.研發(fā)幸福課堂校本教材。學校組織編寫了各年級主要學科的《幸福課堂導學叢書》(學案),擬在以導學為方法,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滿足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需要,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而教師則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他們怎樣學習、怎樣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出色地做好促進者的工作。
2.探索幸福課堂教學流程。給學生一個平臺,讓學生在討論中受益;給學生一個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在反思中進步;給學生一個對手,讓學生在競爭中成長。實現(xiàn)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幫,師生互幫,使課堂和諧、熱烈、有序?;凇八牟浇虒W法”,具體教學流程為:1.預習生成:上課前學生獨立預習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課前知識準備的過程。預習生成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獨立學習、組內交流、成果檢測、展示準備四個階段。獨立學習階段: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案,對預習內容進行學習,要求在書上進行勾畫圈點,做好預習筆記。組內交流階段:學生根據獨立階段的生成情況進行組內交流、質疑、補充。成果檢測階段:由班級學科代表對各小組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整體檢測或部分抽查。展示準備階段:小組根據提供的展示任務,結合本組實際,由科助理(組長可協(xié)助)進行任務的分解,組員根據任務進行充分準備。2.交流展示:是對預習生成成果的再現(xiàn)和檢測,是學生培養(yǎng)能力、展示風采、智慧火花碰撞的機會與平臺,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的課堂由學生做主。負責講解的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資源,進行講解。3.拓展延伸:聽課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由其他同學釋疑、追問,必要時老師點撥、指導。全班同學根據預習所學內容,進行知識的補充,將教材知識面拓寬。教師與學生共同小結、提煉,形成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完善素質結構。4.檢測反饋:是根據課程標準和目標要求,對學生學習達標情況進行診斷和考核,并利用其結果修正后期教學工作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包括預習生成檢測、交流展示檢測和階段性檢測。預習生成檢測:學生利用學案、教材或教輔資組成員進行普查或抽查。交流展示檢測:交流展示后可以進行組與組之間進行抽號板書、開展每組相同學號的擂臺賽等等來實施檢測。階段性檢測: 是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特點劃分的段落性檢測。料完成預習后,科代表直接應用學案中的內容對各
3.豐富的課堂師生對話。對話是一種新課堂常規(guī)教學方式,富于藝術技巧的對話,能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理、民主精神、交往能力,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幸福感的體驗。然而,課堂的對話,僅僅流于熱鬧喧嘩的形式是不科學的,還應研究談論的內容、信息的生成。在課堂師生對話中,師生之間必須保持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對話中,教師應尊重個性,關注每一個鮮活的學習生命體。教師對學生信息的即時板記和應用,是教師尊重、承認學生思維表達成果的體現(xiàn),是教師理解學生學習、善于生成課堂的表現(xiàn)。在依據學生表達而深入的對話交流中,師生得以一起感受平等共享的幸福、合作探究的幸福、教學相長的幸福、智識生成的幸福。這需要教師能夠處理好“教學預設”和“教學生成”的關系。筆者在觀課過程中欣喜地發(fā)現(xiàn),師生間進行的非課本知識的信息交流、對話和分享,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當然,這所有都是對教師教學智慧和大文化學養(yǎng)的綜合考驗。
新課程背景下的“幸福課堂”的構建,堅持以人為本、全員合作、主體創(chuàng)造、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思想,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為目的,以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核心,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現(xiàn)代教育觀,它會為新課程添上燦爛的一筆。
參考文獻:
[1]吉順育. 走向和諧的課堂師生問答[J]. 軟件導刊,2017,( 6) : 53.
[2]鄭桂芳. 質疑教學小議[J]. 綏化師專學報,2018,( 3) : 77.
[3]劉婷婷. 促進學生參與的課堂即時評價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17.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