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燕
摘 要: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對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寓教于樂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很有幫助。由于處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主要靠興趣,是否擁有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意愿及學習效果。面臨這種問題,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要認清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數學;有效性
引文: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對很多學生來說可能難度較大、理解困難。但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對學生來說是打基礎的階段,對學生初高中甚至大學時期的學習都有影響。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幫助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對知識的掌握更扎實。本文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論述,介紹寓教于樂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性及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寓教于樂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優(yōu)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逐漸顯現出來。與此同時,受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和不科學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弊端也愈發(fā)突出。面臨這種情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思路和方法勢在必行。素質教育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從學生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差異,維護學生身心健康。
學生學習的要求
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受年齡影響,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可能過于抽象、難以理解。也是由于年齡限制,他們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較弱,如果教師所講的知識難以理解或教學氛圍壓抑死板,學生難免走神、開小差。新課改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正是尊重了小學生的身心特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寓教于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對寓教于樂這種教學方式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在教學活動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能使學生神經放松、思維活躍。在一堂教學課中,教師的行為舉止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為了使課堂氛圍更愉快輕松,教師就不能把個人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更不能讓不良情緒影響到學生。教師的神態(tài)、語氣輕松愉悅,也會使學生情緒愉快。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做一些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小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學習《觀察物體》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把一個教具放在講桌上,請四名同學到講臺上來站在不同方位上觀察這一物體,在讓這四名同學分別說出從自己的角度看這同一個物體是什么樣的。這個小活動能不但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還能加強生活和所學知識之間的對接。
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老師的地位至高無上、不可侵犯,使教師處于這種權威地位是不利于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問的。因此,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卻一直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使課堂氛圍壓抑、學生不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和睦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寓教于樂又從何談起呢?由此可見,要想讓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作用,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必要的。要想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地位平等,如果教師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身份和態(tài)度進行教學,那么教學效果必然受到影響。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承擔一個引導者、答疑者的身份,而每一個學生都平等的擁有提問和發(fā)言的權利。在課堂上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表現情況的評價和鼓勵,爭取和學生以平等的地位相處,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從興趣出發(fā)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怎么做呢?情境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情境教學法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從而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課堂中來。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強的階段,教師可以將這一特點加以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思考,進而將學生的思維導入到課堂中,大大增加教學的有效性。如在進行《圓柱與圓錐》一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套教具:兩個等底等高的空心的圓柱和圓錐以及一些沙粒。在課程正式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向同學提出一個問題:這兩個模型裝滿沙粒,哪一個裝的多?多了多少?然后請兩位同學上講臺給大家親自演示,將圓錐裝滿沙粒倒進圓柱中,發(fā)現裝三次剛好將圓柱裝滿。由此可知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和抽象枯燥的敘述相比,直觀的演示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的視覺沖擊也能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更加深刻。
組織合作教學和多媒體教學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學生建立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小組學習的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小組學習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對問題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傾聽別人的說法的同時也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提出一個問題由小組成員共同探討解決,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后,每個小組出一代表總結發(fā)言。在小組合作中,每一個學生都在為整體努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愉悅,學習效率更高。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更是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用ppt、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教學,可以將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化,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多媒體教學也能有效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結語: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學不能太死板僵化,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求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而寓教于樂就是一種符合教育發(fā)展要求的教學方式。但是受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現實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還沒有得到推廣和普及,廣大教師要意識到寓教于樂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一教學方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月華.談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132.
[2]雷文慧.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74.
[3]毛建平.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7(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