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
摘要:英語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樹立學生的開放情懷,引導學生具有全人類情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初中生正處于理性思維逐漸形成的時期,獨立的思維也慢慢形成,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作為基礎,激勵學生在擁有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明的同時,更要有復興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初中英語;科技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擁有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是教育對中國學生的全面要求,那么作為初中英語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將學科知識的學習與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和科學素養(yǎng)緊密的結合起來,來推動學生全面優(yōu)質的發(fā)展。
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樹立并強化學生崇尚科技的意識
世界總是在發(fā)展和變化,在當今社會中,人類的發(fā)展與進步主要源于科技的推動。因此崇尚科技,熱愛科技,讓科技為人類的幸福美滿生活造福,是當今中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先進文明觀的重要體現。但是對科技應該形成理性的認識,在充分了解和感受科技所帶來的便捷性和先進性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科技所帶來的消極的影響。
在九年級教材的《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篇課文中,對于當今社會熱點的科學技術機器人人工智能都有較為充分的和全面的體現與思考。
學生們對這部分知識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對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認識卻流于膚淺,缺乏深刻的認知與理解。為了拓展學生在此類知識方面的視野,更為了培養(yǎng)起學生對機器人的科學的認識,教師布置了兩類作業(yè),讓學生沒有周末在家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充分搜集和整理,在課堂中以活動課程的方式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成果。在布置作業(yè)之前,教師將學生分為4個合作組。其中兩組為辯論組,圍繞機器人的積極性和消極性展開思考與辯論;另外兩組為視頻、圖片展示組,也分為正方和反方來展示當今機器人發(fā)展的成果和運用中所出現的問題。在組織課堂時,先由機器人成果和問題組進行兩方面的展示,讓學生從直觀形象方面來了解當今社會的科技前沿,及科技可能所帶來的消極問題。
隨后有兩個辯論組進行展示,在針鋒相對的積極爭辯中,權力支持機器人的學生們,侃侃而談機器人帶給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除了極大的提高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應對了當前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也將人從很多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讓人擁有了更多的身心自由,實現了人的解放。反對機器人的同學們,則理直氣壯的講到,機器人造成人的獨立性喪失,人成為了機器的附庸,甚至成為機器的奴隸;同時機器人的使用也讓人變得更加懶惰,失去了創(chuàng)造性,也失去了更多的在傳統(tǒng)生活中所享受到的樂趣。
學生們的思想和理論深度,的確讓老師刮目相看,不斷贊嘆,確實互聯(lián)網的運用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這也充分體現了崇尚科技,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發(fā)展成果。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在英語教學中就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精神。
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中的自律精神
人文精神的實質是以人為本,相信生命個體的力量,相信人在所有外務面前所應該具有獨立性和應該具有的尊嚴。
自律精神是人文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自控力,能夠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拒絕不良的外在誘惑,積極的去追求真善美,讓自己的學業(yè)和學習更加充實與進步。
享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是當今社會電子游戲卻成為影響不少學生學業(yè)進步的消極因素,甚至引起極為嚴重的道德問題,造成家庭的不和,同學關系的緊張等問題。
在《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這篇課文中,如何引導學生對電子游戲應該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是在英語學科知識教學中,必須引起學生思考并幫助學生切實解決游戲消極性影響的重要教學內容。為了強化學生對此問題的理解,教師收集了法制在線節(jié)目中游戲所帶來的嚴重的違法亂紀行為,展示了未成年人在沉湎于游戲之后,帶來和家庭的激烈矛盾,并最終傷害到家人的悲慘案件;也展示了未成年人在沉迷于暴力游戲,所帶來的性情的極大變化和對同學的傷害。
對于老師所展示的內容,同學們深深震撼,紛紛表示對于游戲應該具有理性的態(tài)度,作為放松和調劑的娛樂方式適度去玩,絕對不能貪戀和沉迷,這都需要擁有強大的自控力和自律精神來做到。
三、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中的感恩美德
唯有擁有感恩之心才能夠正確的理解他人,也才會懂得去付出和奉獻。也只有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和美好情感的可貴,特別是在人生處于低谷和失落的時期,更能反思自己的行為,激發(fā)自己對真情、真愛的滿懷感激與倍加珍惜。
在學習《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充分的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暢談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積極的展示與交流,來分享自己在不得不面對黑暗時真實的心路歷程,并講述自己走出黑暗的緣由,并反思自己在黑暗之后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當老師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有單親家庭的學生、和不少因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而不得不留守在家的學生,還有不少在學習等方面遇到困難之后有情緒失落經歷的學生,都紛紛談起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同學們在充滿深情的表達之后,都紛紛談到親情的可貴和友誼的珍貴,也都紛紛表達決心,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母欣慰,讓關心自己的人們?yōu)樽约焊械津湴僚c自豪。
總之,英語作為語言學科,在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所蘊涵的道德、文化等精神內涵,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來推動學生擁有全面積極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尤永艷.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J].英語教師,2016,16(16):63-65.
[2]米玉偉.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