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秋
關鍵詞 心理護理 老年糖尿病 康復治療 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8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enile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78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lottery method,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two-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o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hostility score, paranoid score and total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enile diabetes mellitus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nursing.
Key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senile diabetes mellitus;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tervention effect
為了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復治療中的價值,研究納入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析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某院收治的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研究時間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9例,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9例,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中,年齡最大者為78歲,年齡最小者為65歲,平均年齡是(72.29€?.23)歲;其中,男性和女性各為21例、18例;病程時間范圍在2年至12年,平均病程時間在(4.34€?.29)年。觀察組中,年齡最大者為79歲,年齡最小者為66歲,平均年齡是(72.38€?.17)歲;其中,男性和女性各為22例、17 例;患者的病程時間范圍在2年至11年,平均病程時間在(4.59€?.10)年。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數據資料采用統(tǒng)計學處理,(P>0.05)。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糖尿病的診治標準;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內容,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認知能力障礙和表達能力障礙的患者;嚴重肝腎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并且按照醫(yī)囑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干預,要在常規(guī)的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年齡階段特征、文化程度、精神狀態(tài)、病情程度給予不同的心理護理。(1)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文化程度的了解,選擇與患者溝通的方式,在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目的是讓患者更加了解所患疾病,也為了讓患者更好的管束自身行為。[1](2)老年患者的年齡普遍比較大,進行治療的周期長,患者產生憂慮、消極情緒的幾率比較大,所以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的態(tài)度要溫和,談話要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問題,讓患者感受到安全感。護理人員可以選擇呼吸調節(jié)的方法,在絕對安全的環(huán)境中讓患者仰臥或者坐位,進行深呼吸輕吸氣來平穩(wěn)情緒,每次呼氣在五~七秒最佳?;颊呙咳者M行兩次訓練,每次時間在三十分鐘左右。[2](3)護理人員開展患者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改善患者消極的心情。在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同時,護理人員也要糾正患者的不良心理,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樹立生活的信念,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3]
1.3 評價標準
(1)對比兩組血糖控制水平;(2)對比兩組心理健康測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資料在確認無誤后采用SPSS20.0處理,計量數據采用的表示方式為(均數€北曜疾?,t檢驗。如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護理前,兩組血糖控制水平對比,(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更低,(P<0.05)。數據見表1。
2.2 對比兩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測評
護理前,兩組心理健康測評對比,(P>0.05);護理后,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據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慢性病的一種,由于疾病的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往往需要長期進行藥物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易產生多種并發(fā)癥,繼而出現不良的心理情緒。在現階段的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應用較為廣泛,患者在患病后,受到疾病的折磨往往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而心理護理就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展開的護理方法,通過心理護理影響患者的主觀認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幫助患者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疾病的后續(xù)治療工作。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以下心理問題:煩躁不安、焦慮、憂思過度、恐懼、悲傷、易怒等,導致以上原因是因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較差,且對治療效果過于理想化,存在一種藥到病除的錯誤認知,所以一旦在實際的治療中效果不理想,就極容易出現以上心理問題。采用心理護理就是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展開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度,以此更好的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心理護理的開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為個性化心理護理和共性化心理護理,個性化心理護理主要是針對每一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點(如理解能力、教育情況和性格特點等)展開的護理,幫助每一個患者解決不同的心理問題,強調以患為本和因人而異。共性化心理護理主要是要求護理人員可以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共同規(guī)律,針對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總結,并且制定出預防性護理策略。第二種形式為有意識的心理護理干預和無意識的心理護理干預,有意識的心理護理干預是指護理人員能夠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技巧性的語言和行為(如暗示、解釋、安慰)等方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支持。無意識的心理護理干預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的每一個言行舉止產生的效果,當護理人員與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護理人員的每一個動作行為都可能影響患者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根據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兩小時血糖、人際關系評分、焦慮抑郁評分、敵對評分、偏執(zhí)評分和總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說明:老年糖尿病康復治療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確切,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情況,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小群,孫紅霞.綜合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療效、生活質量及心理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8.27(4):469-472.
[2] 苗春培.結合中醫(yī)康復指導的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7):2266-2269.
[3] 彭曉梅,黃楚經,劉美嬌.認知行為康復訓練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慮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4):26-28.